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传播所带来的网络生存状态以及衍生的网络观念,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错位、虚拟环境中主流文化的空位以及青少年成长的“越位”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出现超前或延迟,甚至是扭曲的现象。重视早期家庭教育,夯实青少年社会化的根基,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发挥学校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主阵地作用,弥补虚拟环境中主流文化的空缺,主流媒体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出现了新的情况,网络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加快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丰富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容,同时也给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虚假社会化等不良影响,为此,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实现青少年真实、健全的社会化,以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设防的网络信息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传播、渗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娱乐。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对他们社会化的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负面信息,直接会影响到青少年的社会化的进程。社区是青少年居住地的新形式,发挥社区的功能能够有效的防控网络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通过探讨社区加强青少年对网络负面信息的辨别能力及适应能力培养,帮助家庭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强网络安全技术,保证青少年的好奇心得到正常的发挥,使不可替代的网络技术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设防的网络信息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传播、渗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娱乐.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对他们社会化的深刻影响.特别是网络负面信息,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社区是青少年居住地,发挥社区的功能能够有效地防控网络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消费信息的获取和选择是青少年消费社会化研究的重要内吝之一。青少年产品消费信息来源的现状及其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人际信息来源(家庭、同龄人)地位尤为突出,互联网作为新兴消费信息来源,值得关注。另外.各种消费信息来源在人口统计特征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网络政治信息给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强化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面影响,消除负面影响,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消极选择、在网络社会的消极互动、不良心理意识在网上的强化及网络造成的青少年社会化的缺陷,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网络的管理,加强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引导,重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疏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政治信息具有独立性与整体性、虚拟性与真实性、平等性与垄断性等特点,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网络政治信息丰富了青少年政治知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青少年政治知识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但同时网络政治信息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青少年政治知识选择的难度,使青少年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产生"认同危机"。因此,国家要加强网络政治环境,学校要引导青少年网络政治信息的选择,充分利用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国家将"事后调控"转变为"事前调控"、学校及时澄清青少年的政治误解或偏差,青少年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要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努力消解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起到了增强社会化的自主性、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拓宽人际互动的范围和提供广阔的虚拟角色演绎空间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造成了社会化的缺陷、道德社会化的偏离、人生价值观的冲击以及自我角色的失调等负面影响。应该加强网络的管理,加强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引导和社会化方面的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瘾癖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瘾癖是一种病态心理成瘾疾病,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甚大。网络瘾癖可引起程度不同的交往障碍,促成青少年心理和道德问题,从而引发犯罪心理;网络瘾癖对青少年的早期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造成部分青少年社会化失控;网络瘾癖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经济压力容易导致贪财、侵财型犯罪动机的产生。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治疗,对已经患上网络瘾癖症的青少年应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恢复性司法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源自北美作为刑事司法程序替代程序的恢复性司法,与中国的传统法治观念存在着暗合和分野,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构建刑事损害赔偿调解制度对借鉴恢复性司法的核心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的法律属性决定了监狱管理必须坚持法制原则。依法管理是监狱管理法制原则的具体体现,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人民警察是执行刑罚的主体,也是监狱管理的主体,监狱管理的法制原则能否得到贯彻关键在于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国内就业歧视问题从法律角度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目前出台的《就业促进法》,探讨就业歧视领域的法律问题及我国反就业歧视救济制度的构建,并针对社会各界对就业歧视这一问题的看法认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我国反就业歧视法等各部法律的立法进程,以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起源的问题,即如何解释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是什么力量推动它转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争论的中心问题。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探讨聚讼纷纭。根据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商业说、人口说、阶级说、文化说、世界体系说、环境说。通过对这些学说的了解,我们可以全面地把握和更好地认清中世纪欧洲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作为两个独立的罪名并没有得到严格区分,导致对于帮助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如何认定在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都出现了诸多困惑。而如果从“当事人”这个概念的习惯用法入手,在帮助对象的范围及社会危害程度上进行化分,则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内驱力。而现在 ,公众法律信仰的虚无已日益突显。“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因此 ,要想把法治精神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 ,我们必须努力去寻找法律信仰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入世必将推动法律入世,也必将引发和促进法学教育新一轮的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运行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等重要内容的创新,是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法学本科教育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些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8.
一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题中的应有之义。什么是现代化?这是一个看似明了,但往往被一些人作简单化、片面化理解的概念。比如把现代化理解为就是工业化,就是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技术进步;或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将现代化作这样的理解不失其合理之处,因为,这种认识强调了工业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使现代化的实现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有了可衡量的划分标准。 但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如果把现代化单纯地理解为就是工业化、而无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或相应的政…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形象思维在文学翻译中至关重要。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及文学翻译的相关理论,论述了文学翻译中译者形象思维的规律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高校组织结构变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组织结构变革势在必行。当前 ,这一变革要充分考虑大学内部的劳动分工、大学的单位划分、层级结构、责权分配、调研机制、组织边界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