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腐败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近年来腐败犯罪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化、有组织化、跨国化的趋势,腐败问题逐步国际化。单靠一国之力是难以解决腐败这一痼疾的,惟有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框架下,全面加强国际间的反腐合作,才能遏止腐败在全球的蔓延。从全球化视角透视当下腐败产生的原因、存在的类型、表现形式和新的特点以及反腐国际合作的必然要求,就我国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国际反腐合作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结淼 《法学评论》2007,25(5):54-61
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是打击跨国腐败犯罪的基本保障。《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此,我国应完善反腐败的国内刑事法律,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双边立法和合作措施,建立与该公约相衔接的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以满足我国反腐败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国际社会在反腐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一公约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的进步,体现着国际法内容的拓展、印证着国际法界定方式的转变、昭示着国家主权观念的更新。但在国际法治的视角下,也存在着条文弱化、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努力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我国在政治、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腐败现象还相当突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的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都将适应世贸规则而进行深刻的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 ,体制中的一些漏洞 ,一些利益集团利益的调整等诸多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因素 ,为腐败提供了机会 ,可以预测 ,在一定的时期内 ,腐败仍然保持当前的这种高发态势。同时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 ,腐败也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一是参与腐败的人员身份国际化。二是国家工作人员通过对外经济交往进行腐败犯罪。三是腐败分子为逃避国内法律的制裁 ,他们在世界…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腐败问题也呈跨国化、国际化趋势,反腐败需要国家之间和国际的合作。目前,随着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日渐增多,反腐败国际合作任务越来越重,对反腐败国际合作的能力建设也提出了新课题。一、搞好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组织的能力建设包括机构体系建设和运行制度建设。目前,国家层面上建立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实施机制、防止违纪违法国  相似文献   

7.
张由涛 《中国监察》2009,(21):32-32
由中关两国政府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反腐败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APEC廉政准则——防止利益冲突”为主题,围绕廉政准则的建立与执行、避免和消除利益冲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广泛共识。这次会议加深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的相互理解,推动了各成员间的交流,是一次富有成效、合作务实、增进友谊的盛会!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经济步入全球化时代与金融化时代之后,国际金融法在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金融纷争时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大,而国际金融法也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新趋势。本文在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国际金融法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金融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金融法的发展途径主要有:不断完善现行国际金融法律制度、围绕当代全球金融危机之特点进行相关制度设计、明确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所具有的独立性、拓宽国际金融法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检察纵横》2012,(7):2-2
6月26日至28日,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四届研讨会在中国大连隆重召开。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总检察长、司法部长、监察部长、反贪局长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反腐败领域专家学者400多名代表围绕资产追回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反对腐败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6年前,顺应各国人民对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更加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共同期盼,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在中国北京应运而生。6年来,作为一个独立的、非政治性的国际性反腐败组织,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始终秉承《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宗旨,积极推动反腐败互信合作机制建设,已成为一个分享工作经验、.服务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任广浩 《河北法学》2004,22(10):25-29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腐败对一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合法性的危害超越了现有的国界,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只有充分而全面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惩治腐败,反腐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愈来愈广泛。作为第一项全球性反腐败法律文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通过,为反腐败国际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我们应该转变“各自清扫门前雪”的旧观念,树立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新观念,加强在预防和打击腐败方面与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犯罪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瑛 《政法学刊》2005,22(6):59-61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带来犯罪问题的全球化。当前,跨国犯罪问题日趋突出,国家之间如何加强司法协助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显得非常迫切。跨国犯罪具有跨国性、有组织性、犯罪手段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遏制跨国犯罪必须进行国际司法协助,这就要求国家间在立法、相互交流信息情报、引渡跨国犯罪罪犯、监控追缴赃款赃物上进行合作。目前国际社会在打击跨国犯罪上还存在立法不够完善,自我保护意识太强,反洗钱机制不完善,有政治分岐和种族偏见等问题。各国应该发挥国际合作精神,采取措施解决以上问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国际核安全合作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武器扩散、核能利用安全、核恐怖主义问题是当前国际核安全领域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亦是关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命题.解决该问题需要各国超越政治制度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实现真诚的谅解和持久的合作,建立国际核安全法律机制.现有的国际核安全合作法律机制是以限制核能军用、促进核能民用的国际法律文件为基础、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组织核心辅以多边及双边实践的初具规模的体系,然而该体系仍有诸多不足.完善国际核安全合作法律机制需要:改善核安全机制的法律基础;优化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效能;建立稳定、合作与互信的国际安全大环境;在集体安全的框架里,加强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更加注重国际反恐怖的合作机制。国际反恐怖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挑战,国际反恐怖的各国实践是建立国际反恐怖合作法律机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基础。只有在国际反恐怖合作的法律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政治、经济与法律等相结合的原则,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利益协调一致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区际法律合作途径,加强国际反恐怖的司法协助与技术合作,才能取得国际反恐怖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新时期我国公众参与反腐败面临的形势,以廉洁指数较高的国家为例,从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教育预防、制度保障以及舆论监督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反腐败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即以吸收廉洁指数较高国家的公众参与反腐败的长处来弥补我国公众参与反腐败的不足,进而促进我国公众参与反腐败的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资产返还是没收国际合作领域中对没收资产进行处置的方式之一,其依据在于联合国两大公约,即2001年的《联合国打击有组织犯罪公约》和2003年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返还主要是基于两种原因:基于合法所有权的返还和基于赔偿性质的返还。事实上,被请求国在返还资产时可以考虑执行没收的费用,还可以考虑基于特殊用途的其他方式。  相似文献   

16.
漆多俊  沈明宇 《河北法学》2007,25(12):46-50
国际石油合作模式虽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在可持续发展观与和谐发展观审视下存在局限性.通过对国际石油合作模式演变历程的梳理,得出国际石油合作领域存在局限性和制度缺失,主张采取国际调节的模式扩张国际石油合作领域,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石油资源可持续勘探开发、公平分配和消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法律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能源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也有学者通过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学对国际能源合作加以探究的,但从法学的视野进行探讨的,目前还很少见.中国应该在积极推进世界能源组织(WEA)的统一法律规则构建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法律机制问题的探究,坚持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法律原则,寻找出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孔祥 《河北法学》2005,23(5):105-107
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是在长时间地学习、适应国际法之后提出来的,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和平崛起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对国际法的历史性突破,它势必推动国际法的创新,加快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