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20,(3)
正引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1])的论述可知,农村社会治理是指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核心,使农村的资源、服务、管理投入精准使用的同时,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狮岭社区的"心愿驿站"模式,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为其他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和样本。"心愿驿站"体现了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实到城乡、社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社会治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加重视基层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公安部大力实施《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摆在特大城市治理的重要位置,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重心下移、深化社区治理、提升服务能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坚持体制创新,实现党的领导和行政执行有机统一坚持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特大城市治理重心,专门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任务,明确了"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改革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为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必须坚持基层在先、群众优先,服务为先的基本原则,促进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队伍建设联动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创新要素、丰富创新实践,率先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首次正式提出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命题[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明确强调"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2]。治理重心下移推动了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这种以治理重心下移为核心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是通过治理主体下移、治理资源下移和治理规则下移,最终达到社区服务下移的绩效目标[3]。而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街道人大工委)作为区或县或县级市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是基层政权建设的一部分,其"在设置时被赋  相似文献   

7.
正"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为基层通过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人民为中心、以惠民为导向、以基础为重点、以服务为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效益,大力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上海基层取消了招商引资的职能,心无旁骛,也有了更多精力做好服务。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当代中国一直在摸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有序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学术界研究重心也放在这些社会治理主体的角色问题上。但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首先应该是社会治理规范的法制化,地方人大承载着其他社会治理主体不可替代的决策引领者与规范实施监督员的角色。佛山市农村社区自治创新试点,为我们提供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之经验观察与理论反思的可贵样本。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20,(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处于纠纷诉讼与非诉讼解决的衔接环节,是人民法院"基层的基层",是化解矛盾纠纷、调节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沿阵地,在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乡村治理中的责任重大。近年来,东台市人民法院将助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落在基层、根基扎在基层,在时堰人民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集体审议时再次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近年来,南京市建邺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精心打造了"五微社区"平台,实现了系统化、网络化、区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2014年,发动全市深入基层调研,研究出台了"1+6"系列文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基层导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网格化治理是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手段与方式之一。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与上海市代表团座谈时强调,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基层政权的机构设置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整合基层的审批、服务、执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7,(3)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和居委会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民生相关的一些矛盾纠纷仍然大量存在,而基层社区往往是社会矛盾纠纷的首发、多发场域。因此,构建以社区为中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层矛盾纠纷治理机制,有助于使矛盾纠纷处置关口前移、重心前置,实现源头治理,从而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6.
吕德明 《群众》2020,(7):61-62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民政部门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江苏省委省政府强调,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担当作为、创新突破"。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民政工作的主责主业,是民政部门的使命担当。江苏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范新宏 《群众》2012,(2):45-4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础在基层、难点在基层、重心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力量。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当切实担负起领导核心责任,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融合俱进。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柳州市柳南区承担国家民政部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任务,一场基层治理创新的"化学实验"正在进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因此,搞好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2020年以来,山东省淄博市突出强化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抓住网格这个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创新推行“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乡村治理模式,把村级党组织体系与网格治理体系充分融合成为“一张网”,  相似文献   

20.
<正>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