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卫 《中国妇运》2013,(9):12-14
幸福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追求幸福的历史。回顾江西妇女运动百年历程,实际上也是一部广大妇女实现自身解放、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史。在江西这片洒满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上,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赣鄱女性始终以奋发向上的昂扬姿态,  相似文献   

2.
龚菊平  俞伟人 《群众》2008,(9):72-73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实现人民幸福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2006年.江阴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幸福江阴宏伟目标。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幸福江阴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人民幸福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3.
论幸福     
人的一生,孜孜以求的其实就是两个字:幸福。 决不会有人愿意生活在痛苦与不幸之中!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 虽说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却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人们幸福观的形成,深受其家庭环境、自身条件、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5.
张维迎 《小康》2012,(1):84
正人类有史以来都在追求过上更好的生活,过上幸福的生活,小康其实也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我们达到全面小康之后,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人类追求幸福,大致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使别人痛苦自己变得幸福。第二种是通过使别人幸福而自己幸福。第一种是强盗逻辑,就是通过伤害别人使自己幸福。第二种是市场逻辑,  相似文献   

6.
幸福作为始终困扰人的一个问题,也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康德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基于其对人的本性的界定,他认为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人的感性本性是人追求幸福的原始驱动力,人的理性本性使人产生幸福概念,人心灵中的各种能力为人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康德对幸福概念的思考有一个自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幸福概念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我们追求幸福所遵循的原则具有质料性、主观性、经验性和偶然性,因而不具备充当道德法则的资格。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5,(7)
幸福是人人追求的生活目的,马克思从人的本质思想中科学阐释了人的幸福,分别从人的需要是人的幸福的基础,人的劳动是实现幸福的途径,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幸福的可靠保证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由此启示,我们可以通过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诠释和解读人类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亢雄 《思想战线》2012,38(1):105-109
旅游是人的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人,因而对人的幸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旅游的本质应该是人追求幸福的一种活动,这种幸福源于人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体验是为了幸福并且可能实现幸福。旅游幸福研究对学科、旅游实践以及旅游者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不同视角,可以对旅游幸福做全面的考察和探究。旅游幸福研究的根本归宿就是"为了旅游者的幸福",这也是旅游所应担负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人民警察也不例外。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然而,现代人在热切企盼幸福、努力追求幸福的同时,却觉得幸福渐行渐远。如果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道教的生命幸福观中,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幸福观中吸取一些人们追求生命幸福的宝贵智慧,即使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人民警察仍然可以通过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构筑通往幸福的桥梁,降低评价幸福的底线来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作过一个关于人类的简短论断:“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的确,人类有史以来,无论生命个体还是生命群体,所有劳碌奔忙的底蕴,似乎都难以离开“幸福”两字,这也是人之为人——以有自觉的理性意识,不断寻觅生存优化——区别于其他生命的特质之一,谁叫我们是人类呢?不追求幸福,人活着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幸福到永远     
爱情是所有人心中的美好愿景。古今中外,人们在生活中都饱含着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幸福的含义很多,时代不同,地域、种族、文化不同,性别及年龄不同,地位与财富差异等,使得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式、追求幸福的目标和对幸福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唯独把美好的爱情作为幸福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梁亚雄  李欣 《传承》2013,(2):8-9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则是现代文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提高民众的幸福度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好民生问题、实现人民的幸福。社会和谐了,人民也就幸福了。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对幸福做了很多的探索,他提出了幸福是心灵的活动,是至善,是人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庸之道更是他追求幸福的良好方法,他为人们在追求幸福之路上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  相似文献   

15.
一、婚姻是什么 理性是人类的特点。但同时人类又是感性的动物。人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时候,他一定有自己对幸福的定义。所以这里“最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人类和大多数动物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最主要的一种是异性相吸,为了实现幸福的生活目的,基于理性的思考,要组建婚姻家庭,而婚姻也是多数人选择实现幸福生活的方式之一。因此,可以得出,婚姻是以感情为基础以实现幸福的生活为目的而结成的合伙组织。  相似文献   

16.
程恩富 《传承》2011,(7):63-64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幸福的主观形式即幸福感,是一种超越感官快乐的、深刻而持久的心灵快乐,其客观实质是人生重大需要的满足。幸福不仅与主体自身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你幸福吗?——2010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发展观下的幸福感 人们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有人觉得这样的认识还不够,提出作为终极目标还应该包括人类发展、公平正义。其实,人类发展的目标与个人幸福的追求本应该是一致的,发展的角度看幸福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从上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指数”这个概念,以取代“国民生产总值”。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     
正得分:69.54关注度:★★★★内涵: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的,人的行为是受各种功利所支配的,更为重要的是,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幸福。代表性主张:人际交往,"利"字当先。用经济效益来评价成功,用金钱物质来衡量幸福。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  相似文献   

20.
付开镜 《传承》2011,(3):62-63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幸福的主观形式即幸福感,是一种超越感官快乐的、深刻而持久的心灵快乐,其客观实质是人生重大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