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拓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兴盛的必要条件,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高等教育在整个创新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国,创新一直备受重视,政府从20世纪末就开始从宏观上进行一系列规划,并于近年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国家”的目标。在这些宏观政策的鼓舞下,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做出了积极反应,在微观层面积极践行创新国家的理念。通过对政府宏观政策和高校微观实践的分析,可以发现前者并非后者的充分条件,高等教育创新,更多的是一个政策扶持下的自发过程。这对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各项高等教育创新工作无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们需要思考,要如何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威权主义政治形态下的国家治理学术研究来看,我们的话语权基本被垄断,少有创见。在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国家治理经验方面,可分别归纳为“代理型地方发展主义模式”和“运动式治理模式”,前者主要是中央政府“做对了激励”;后者主要是各级政府普遍使用“地方国家统和主义”的做法。未来国家治理不能回避四个问题:大国如何治理?为了什么而竞争?在地方上谁代表国家?社会治理如何创新?答案是将中央与地方实践性分权的动态博弈过程回归到法理型权威治理和制度化分权的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治理大胆实践创新的空间与能力;在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关系中改变地方性的政府统合主义途径,激活体制改革红利,释放社会潜力与活力,实现赋权增能双赢发展。最后指出,通过做好的社会科学研究,赋予国家治理实践理论指导,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党的重要政治话语。利用Nvivo软件对新时代以来包含“自我革命”关键词的重要文献进行文本计量和话语分析,厘清“为何建构”“建构什么”“如何建构”三重逻辑。新时代建构自我革命话语是恪守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属性、创新党的革命话语体系及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理论基础之逻辑使然。词频与词汇的分布、关联反映出新时代自我革命话语体系聚焦于价值立场、鲜明标识、发展导向和实践空间等维度。在建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引经据典、概念隐喻与修辞是提升建构效应与实践价值的有效策略。三重逻辑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共同铸就新时代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样貌,映射出中国共产党思想观念的革新与行动转向的变更。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方立法体系是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方面,民族地方立法体系的建构则是民族地方政治体系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内容。依据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不同表现形式,民族地方立法体系分为“民族联邦主体立法体系”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体系”两种基本类型,前者以俄罗斯为典型,后者以中国为典型。这两种典型类型的民族地方立法体系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它们建构的具体路径各不相同。合法性、可行性、科学性、适应性是建构民族地方立法体系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多年来,我国逐步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传统正义观也必然要被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所取代。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既要坚持市场的效率优先和利益差异,又要兼顾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制度属性,前者是建构新型正义观的刚性规定,后者体现的则是其柔性诉求。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过程及其本质内容中蕴含着刚性与柔性的统一,这种统一得以实现的深刻秘密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6.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内容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概念是构筑知识体系的基石。“参政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都是富有标识性、创新性的概念,蕴含着中国政治的深层奥秘。将“参政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推动“点”上的概念创新突破走向“面”上的理论和话语体系的创新突破,对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人们对法律体系的建立也提出了诸多看法。综合之,无非反映了两种观念,一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体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多注重在经济法制体系上的“市场”因素,后者主要指所有法律部门及  相似文献   

8.
国家创新体系的涵义和作用 ;中国、欧洲、日美国家创新体系的回顾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之建构 :一是思想意识形态体系 ,二是经济运行体系 ,三是政治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制度治村”和“能人治村”是当前村民自治中的基本形式,从社会发展来看,显然是前者优于后者。但是,制度治村需要不断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中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链接,以及村民素质特别是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依托独立部门对相关政策开展规范化常态化评估是我国政策评估实践的重要形式。通过对江苏省N市2012—2022年的政策评估实践进行纵向案例追踪调查后发现:价值共识生产是推动评估建构的前提和基础,评估部门的积极推进成为评估建构方向的决定性因素;价值建构评估的过程是各要素间良性互动,从规范性的评估知识到工具与组织的完善、再到特色评估文化的建构过程,由此揭示“价值建构评估”的复杂动态逻辑,为后续政策评估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法是国家的“安全网”,是社会的“稳定器”,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虽然学术界对社会法的定位有分歧,但是在立法实践中,我国已经把社会法列为我国七大法律部门之一,这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社会法占据基础地位.从对社会法的价值认知、完善社会法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入手,对社会法的建构提出一些理性建议,期待对社会法的制度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道路是法律意识走向现代化的自我创新和政府推进的统一。前者是指各种法律意识冲突、分化、重组、整合、再冲突、再分化、再重组、再整合…… ,从而使法律意识不断创新 ;后者是指法律意识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创新、法律意识社会化、法律意识再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再创新、法律意识再社会化…… ,从而使法律意识走向现代化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承继  相似文献   

13.
文化对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成为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当前,科学技术创新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问题:区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同文化内涵,正确认识文化对科学和技术的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把握好创新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理想维度,从价值观念赖以产生的复杂的特定文化情境出发,将创新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建设深植于我国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实践;正确认识文化观念的“软”和“硬”的本质和规律、相互边界及其转化条件,是创新文化建设的一种基本思路;建构价值观念体系、制度机制设计以及营造社会文化环境,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对个人、组织和地区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创新文化建设亟需大量经验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重要法宝。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制度创新形式。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共同蕴含有民主的价值基础,并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形式;后者是前者的实质内容,二者在辩证统一中保持张力,并在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治理民主实践和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道路是污染意识走向现代化的自我创新和政府 推进的统一。前者是指各种法律意识冲突、分化、重组、整合、再冲突、再分化、再重组、再整合……,从而使法律意识不断创新;后者是指法律意识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创新、法律意识社会化、法律意识再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再创新、法律意识再社会化……,从而使法律意识走向现代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承继。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术语,从其产生以来一直处于流变之中。近代以来,洛克和黑格尔对市民社会有较深刻认识且后者对前者有较大发展。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正确地阐述了黑格尔颠倒了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方立法体系是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方面,民族地方立法体系的建构则是民族地方政治体系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内容。依据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不同表现形式,民族地方立法体系分为"民族联邦主体立法体系"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体系"两种基本类型,前者以俄罗斯为典型,后者以中国为典型。这两种典型类型的民族地方立法体系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它们建构的具体路径各不相同。合法性、可行性、科学性、适应性是建构民族地方立法体系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梳理公共产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底线公平理论、有限财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支撑理论,并在结合国内四个经济强县(市)建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实践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梯次推进的动态整合模式”作为经济强县建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尝试路径,核心理念是“应先行、分梯次、需整合、可持续”。作者通过分析晋江市的案例来具体说明和论证了该模式。晋江市在建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实行“梯次推进”的策略,具有显著的“三元动态整合”和“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显著特点,在社会保障的具体运营上已形成“城乡联动,多元统筹;政府主导,因势利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大胆创新,重点突破”的经验。“梯次推进的动态整合模式”作为经济强县建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先行推进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两个词为人们耳熟能详,一是“务实”,一是“务虚”。人们曾认为前者实实在在地搞经济建设等实事,后者是搞宣传、搞理论研究等等。实际上这种看法有一定片面性,即使是理论建设,只要是切实地联系实践,有利推动社会各方面发展,也是“务实”的。但是务实不仅是与务  相似文献   

20.
领导规律,从实践上讲,是领导者实施正确而有效的领导所必须认识和遵循的;从理论上讲,是领导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然,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后者是由前者决定并为前者服务的。因此,近年来关于领导活动规律的日趋广泛、热烈的讨论的重要意义,不论从理论或实践上来看,都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