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美国与台湾关系的变化,将对事态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陈水扁、民进党已经开始加大力度推进“法理台独”,而且十分可能铤而走险,制造“台独”事件。事态的发展将对台海外部形势造成冲击,而由此引发的美国与台湾关系变化,又将对事态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前,台当局世卫宣达团四处游说,但美国拒绝会面,日本反应冷淡。日前,美日“二加二”会谈共同声明又不再把台海列入“共同战略目标”,这说明民进党蓄意以“台独”绑“大选”,已引起美日关切,并开始联手牵制陈水扁“急独”的倾向。日本对台政策向左转温家宝访日时,曾针对反“台独”问题要求日方表态支持,安倍  相似文献   

3.
李家泉 《团结》2003,(2):28-31
最近两年多来,台湾海峡形势有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特点。这里拟仅就此谈几点看法和想法。 一、在台湾岛内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尽管其与李登辉个人存在争议,但与李所推动的“急进台独”(亦称“激进台独”)则有合流趋势,两岸关系被蒙上新的阴影。 陈水扁上台后,原鉴于李登辉“两国论”和“急进台独”的教训,曾于2000年5月20日就职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台政策长期执行模糊战略。这次布什总统当着温家宝总理的面,当着全球媒体的面表示:“我们反对中国和台湾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决定。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单方面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所反对的。”美国历来强调大陆不得动武,这一点现在没有变化,但对“台独”问题不表态,这次至少提出反对台湾领导人最近的一些“言行”,反对陈水扁“单方面改变现 状”,这可以视为对台湾当局的一种警告,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陈水扁接连抛出颇具挑衅性“台独”言论。2006年元旦,他发表所谓“元旦文告”,不仅提出紧缩两岸经贸往来的倡议,而且还特别强调明年(2007年)可进行“新宪公投”,并于2008年催生一部所谓“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农历新年初一(1月29日),陈水扁再度发表“台独”言论,提出“三点诉求”:即要认真考虑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在明年举行“新宪”公投。2月6日,陈水扁又声称,台湾的“国家主权”属于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不能和中国大陆十三亿人民共同分享。陈水扁不断发布“台独”论调,不仅…  相似文献   

6.
世人已经看得很清楚,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对台湾海峡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1995年5月22日美国宣布允许台湾最高领导人访美,标志着美对台政策的调整进入了新阶段。美对台政策已由避免台湾海峡发生危机影响中美战略关系,转为保持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以牵制中国。顿时台湾海峡爆发军事危机的可能成为国际焦点。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务院负责两岸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在第6届美台国防工业年度会议上发表演说,措辞严厉地表达了美国政府反对陈水扁推动"以台湾为名申请加入联合国公民投票提案"的详细立场。  相似文献   

8.
王升 《瞭望》2001,(20)
去年5月20日,台湾首次实现"政党轮替",民进党以不到40%的得票率取代国民党上台执政,陈水扁就任台湾当局的新领导人。一年来,由于陈水扁的权力基础薄弱和执政能力不足,导致台湾在"变天"之后一片混乱,民众"痛苦指数"不断攀升,既看不到愿景,也看不清未来。而且,陈水扁基于"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致使两岸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台湾民众更加忧心忡忡。岛内舆论普遍以"乏善可陈"和"不及格"来评价民进党的执政,更有民进党内部人士承认,陈水扁上台一年"让人民度过了惊爆的365天"。陈水扁陷入四大困局综观一年来台湾政经…  相似文献   

9.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后,台湾岛内局势严重动荡,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紧张。同时,涉台国际环境有更加复杂化的趋向。但从总体上看,涉台国际环境仍然对我有利。 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及其调整变化,历来是涉台国际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去年 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导致海峡两岸关系再度严重恶化后,台湾海峡发生严重冲突的现实可能性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当选后,美国对台湾海峡爆发冲突的担心始终存在。可以说,防止台湾海峡发生冲突,已成为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重点。正因为这一政策重点的突出,使涉台国际环境变得…  相似文献   

10.
12月22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与台湾媒体记者的座谈会上对其“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又有了最新说词,他声称他在2000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提到的“四不一没有”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如果中共无意对台使用武力”,那他保证在任期之内做到“四不一没有”。陈水扁还声称,“何谓有意动武?已经瞄向台湾、针对性来做所谓飞弹试射和演习等,我们认为,这已经是很清楚的对台动武的意图,本来就没有‘四不一没有,的存在。” 针对陈水扁的说词,2003年12月25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举行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陈水扁狡诈无信,为了个人选举私利不惜制造台海危机的言行做了充分揭露,呼吁海内外中国人团结一致,制止陈水扁“台独赌博”行为。  相似文献   

11.
陈水扁玩火     
陈水扁在玩火,公然抛出“一边一国论”,直接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将台湾引向灾难;鼓吹和煽动“公投台独”,企图把台湾岛2300万民众当作他搞“台独”、对抗大陆的“人质”。陈水扁的挑衅行径表明,他妄想利用所谓“执政”之机,成为分裂中国的“台独”势力的总代表。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大陆方面一贯坚持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但绝不会坐视任何“台独”势力的挑衅,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玩火者必自焚!  相似文献   

12.
一、影响美对台政策的三大主要因素 从美台关系的历史演变看,影响美台关系的因素纷繁复杂,从国际格局、双边关系到美中双方的国内政治及台岛内政治,甚至任何一方的领导人变更,都会对美台关系产生影响。分析1949年以来的美对台政策可以看出,美对中国大陆的战略定位、对台湾的意识形态认同、台海局势这三大因素左右着美对台政策的大局。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高调重返亚太,明里撑腰日本、菲律宾挑战中国,暗中鼓动一些东盟和南亚国家与中国较劲,可是一向被用作"王牌"使用的台湾却罕见地缺位了。这让多少了解一些美台关系和来往的人们不免感到些许不解,美国何以如是这般,是台湾这张"王牌"日渐褪色,是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开始贬值,还是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让美国重新定位和平衡美中、美台关系?近期,著名国际问题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在美国期刊《国家利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争议仍未结束,在选举中大肆操弄“一边一国”、“公投制宪”的陈水扁,于“5·20”就职连任。陈水扁的“台独”言行和欺骗伎俩,台湾岛内的政局走向,都使海内外不能不对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高度疑虑。中台办、国台办5月17日发表的受权声明,站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负责的高度,对两岸关系的前景作了清晰透彻的剖析。这对我们认识当前形势,遏止“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及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强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2,(33)
港澳舆论和有关人士强烈谴责陈水扁公然提出两岸“一边一国”及鼓吹所谓“公民投票”的“台独”言论,认为陈水扁把两千多万台湾人民的福祉视为个人的豪赌,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所谓台独意味着战争只是美国在警告“台独”势力,不要轻举安动,一切惟美国马首是瞻在5月10日题为“崛起的中国: 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还是强大的对手?”的听证会上,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就中美关系进行作证。在台湾问题上, 他公开表示,美国必须慎重处理有关问题,美国不能助长“台独”倾向,因为“台湾独立就意味着战争”。随后,5月  相似文献   

17.
陈水扁力推“台独”的困兽之斗,让他与其“台独”路线都从一个困境走向更大的困境自发表题为“民主台湾,声声不息”的元旦讲话起,陈水扁“急独”言行确实“声声不息”,步步进逼两岸关系红线。而各方的反应表明,陈水扃番番躁动,只换得“台独”路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与两岸同胞的一致摒弃。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因素对台湾的选举历来有重要影响。2004年台湾的选举将是历次台湾选举中局面最为诡谲的一次,不仅选情本身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而且美台关系也处于十分微妙的状态。所以,在2004年的台湾选举甲,美国因素的影响将更加重要,而且这种影响将使未来的美台关系更加  相似文献   

19.
台湾马英九当选总统和国民党重新执政,给紧绷了多年的台海关系带来了和平的希望。因为由陈水扁等台独力量推动的台独运动是两岸危机的根源,至少从原则上认同“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国民党的重新执政的确可以稳定两岸局势。这使得很多人变得无限乐观起来,好像两岸从今以后就太平无事了。可是,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马英九的当选只是把两岸之间的统独之争转变成为制度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一步深化与扩大,欧洲联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继续提高,对欧美关系中的美主欧从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新挑战。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并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善。试通过对国际背景、国内形势等方面对美国政府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时期欧洲一体化政策进行多角度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