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新时期适应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的需要由刑法规定的一个新罪名,虽然该罪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其问世后逐渐成为遭诘难最多的刑事法律条款,至今该罪的诸多方面既存在理论上的分歧,也面临实践中的考验,因此还期待立法上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5,(1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写入刑法已经有二十余年了,但社会各界对它的议论热度从未减退,尤其在十八大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反腐话题发声,此罪更加成为了热议的话题,该罪便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笔者在此篇论文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首先阐述了其概念和特征;其次阐述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是否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最后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刑法对职务犯罪的处罚金、没收财产等规定较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犯罪的惩治力度。少数犯罪分子甚至有‘一时服刑、刑满享受’的思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完善相关法律,实现职务犯罪财产刑的全覆盖,以有效震慑犯罪分子。我国现行刑法中,对挪用公款罪、介绍贿赂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没有规定财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大对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针对我国刑法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标准不明确、处罚过轻,导致检察机关侦查取证难等问题,建议尽快修改刑法,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标准加以明确。并建议加大处罚力度,对犯罪嫌疑人不能说明其巨额财产或者支出的合法来源,则应当按贪污罪或受贿罪从重处罚。这样既有利于侦查机关对此类犯罪的准确认定,还有利于严厉打击和震慑犯罪。  相似文献   

5.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背景我国 1979年刑法由于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 ,法学理论研究匮乏 ,经验性立法较多 ,超前性立法较少 ,且当时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极少见 ,因而刑法对其未作规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由于缺乏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枉法 ,收受贿赂 ,中饱私囊 ,成为“暴发户”。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贪污、受贿、走私等犯罪隐蔽性强 ,加之有人擅长于规避法律 ,使许多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在此背景下 ,1982年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起草了《关于惩治贪污受贿罪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近年来,我省查处的大案要案中,有一些领导干部因犯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依法判刑。请问,什么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该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与受贿罪有什么区别?  樊扶樊扶同志:  根据《刑法》第395条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又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的行为。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要特征为:(一)犯罪的主体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二)行为人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明知自己差额财产的来源,负有说明这部分财产真实来源的义务,但为了逃避法…  相似文献   

7.
《刑法》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设立.对打击犯罪分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一罪名量刑上的畸轻.贪官们的大量非法所得仅仅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了之.不免让人们心里疑惑:既然审了.判了。为什么还会有“不明”?  相似文献   

8.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从出现在我国刑法中,就备受刑法学界与刑事司法实务界的多方责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其进行历史渊源的考察和中外刑事立法的比较,不仅可能,而且必要.既要发挥惩治职务犯罪的实际作用,从制度上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又要不违背法治精神和宗旨,促进其他廉政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在国家工作人员的个人隐私权保护与限制国家权力的博弈中,限制是主流,这是现代法治社会与近代法治国家一脉相承的宗旨与精神,明确这样的认识,对于我们面临的诸多难题都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其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数额巨大的,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论处,处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设立,与以往即使财产“来源不明”,法官也拿贪官没有办法相比,毕竟是一种进步。然而,由于这罪名量刑偏轻,贪官们的大量非法所得仅仅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判了之,不免让我们心里别扭:既然审了、判了,为什么还会有“不明” ?事实…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开宣判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对被告人白恩培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白恩培受贿所得财物和来源不明财产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2015年8月刑法修正案(九)表决通过后,新设了终身监禁制度.而白恩培则成为第一个被判处终身监禁的官员.  相似文献   

11.
单位犯罪,作为一种区别自然人犯罪的特殊犯罪类型,已经成为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现行1997年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诸多方面仍存在分歧。应根据单位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单位犯罪的法律定义、处罚原则,重视和完善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惩治单位犯罪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犯罪虽然由法律所界定,但刑法在犯罪圈的划定上受到社会化的深刻制约,犯罪的范围界定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也就不尽不致。立于社会化的视界,透视各种化现象和犯罪界定的联系,不难发现犯罪界定受到法化传统,社会哲学,社会道德和社会宗教等化因素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对犯罪的理解应当植根于化之中,了解并把握立干背后制约犯罪划定的社会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宋才发 《宁夏党校学报》2020,22(3):5-13,F0002
新冠肺炎以特定的含义和名称进入国家和联合国法律文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成功经验与研究成果可供世界借鉴.筛选中医药有效经方治疗新冠肺炎是克敌制胜之举,需要依法保护中国国药和传统医学知识宝库.要通过立法禁止非法猎捕、交易、运输和食用野生动物,严惩此类犯罪行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合力制胜,政府要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和披露疫情防控信息,执法机关要依据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情节轻重予以惩处,司法机关要依据刑事犯罪人情节轻重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在对自首的“其他罪行”的司法解释第四条之规定排除了同种类罪行,在理论方面,它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和“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实践中,也既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悔罪自新,也不利于司法工作效率和质量,司法解释应当严格遵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司法解释第四条是没有法理基础和实践基础限制性解释,应予以废止,回归刑法本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法律对欠债不还还没有有效的制裁措施,致使欠债不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财产的所有权,维护社会秩序,对欠债不还应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冷暴力”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冷暴力"正日益成为破坏现代婚姻家庭的重要"病毒",也是诱发受害者犯罪,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原因之一,要预防争制止家庭"冷暴力",必须提高社会认识和男女双方的责任意识,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立法,提供社会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垃圾信息侵犯公民的财产权、通信自由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自主权的辨析等,它的侵权主体主要有三类:普通用户、电信服务提供商以及网络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在立法上,规制发送垃圾信息的行为应该选择使用过错责任原则,从而惩罚侵权主体。实践中,治理垃圾信息必须对服务商发送短信有所限制,实行一机一网、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对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分别给予民事、行政和刑法的制裁,从而安全保护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而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一定的问题。为此应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自新刑法颁布以来,刑法学界对侵占罪的相关问题一直有较大争议,司法实践中在认定侵占罪时标准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