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立法介绍,探讨当今中国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及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立法司法缺陷,意在为今后我国刑事案件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证人出庭作证直接影响到案件事实的查明,是公正司法的重要内容。我国一直沿用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在设置上存在诸多缺陷特别是立法方面的不完善导致了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低,直接影响了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本文主要从立法层面分析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并相应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刑事审判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完善丁辉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审判方式做了一些重要改进,但仍然没有明确规定证人必须到庭作证,本文试就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及其立法完善作一探讨。一、证人出庭作证是刑事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曙  阿儒汗 《河北法学》2006,24(6):109-113
证人保护制度是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的关键性措施之一.现行立法确立的证人保护制度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且侧重于对证人的事后保护.这种立法上的不尽如人意使证人不敢出庭作证,导致证人作证制度虚无化,因此亟待重构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证人保护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人作证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强调证人出庭作证义务的同时 ,证人权利的保障往往受到忽视。面对证人受到威胁和伤害的现实 ,实行证人保护势在必行 ,但是我国立法对此只有原则规定 ,没有具体的操作性规则。本文立足我国的现实 ,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 ,对完善证人保护制度提出了初步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很多案件无法当庭质证,不仅妨碍了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实施,而且大大降低了诉讼效率,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冤假错案。其原因是,立法规定不明确,证人保护制度、证人补偿制度不健全。对此,我国应当尽快完善证人作证制度。证人保护及对证人的经济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缺失及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证人制度,但不完善。以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证人制度为中心,结合相关国家的立法例,提出作为证人的主体应当是自然人,法人不应当作为证人;无论证人年龄如何,均有作证的资格;我国证据立法中应当建立保障证人强制出庭作证的制度和证人拒绝出具证言和出庭制度,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证人权利保障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人作证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强调证人出庭作证义务的同时,证人权利的保障往往受到忽视。给予作证证人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对证人安全进行保护,是证人应当享有的两项重要权利,也是促进证人作证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立法对此却一直没有详细规定,这严重阻碍了证人制度的良性运行。本文立足我国的现实,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建立证人作证经济补偿权和完善证人保护权进行了理论论证,并提出了初步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9.
证人出庭作证是规范庭审活动、强化,“证人证言”运用、实现审判公开原则、改进民事审判方式的一个关键环节。民事实践中,证人证言的收集和认证存在证人不愿作证、作伪证、不愿出庭、法官包揽取证、庭上无人证,当事人不能向证人发问等诸多弊端,不仅易引起当事人误解,产生与法官的敌对情绪,而且影响了审判效率、办案质量的提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立法环节上的不完善,又有执法环节上的不严肃的原因,同时与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及法官的业务素质有密切联系。因此,在立法、执法等各环节上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当前亟待解…  相似文献   

10.
对刑事诉讼中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原因主要是立法不足及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 ,解决的办法是加强立法 ,完善证人的权利保障制度及加强法制宣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证人保护的现状我国对刑事证人保护的立法依据,表现在《宪法》、《刑事诉讼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多是宣示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新的《刑事诉讼法》修订实施十多年来,总体上看,对刑事证人的保护并不乐观,问题集中表现为证人出庭作证率偏低,对刑事证人各项权利的保护不很完善,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等现象仍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2.
美国证人保护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引言证人出庭作证难是我国证据立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学界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的确,证人保护制度是证人作证的基础性保障体制,但我们的讨论却陷入了诸多的误区,最根本的错误是将证人保护制度“泛化”,即认为证人保护就是国家对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所有证人进行制度性保护。这种观点必然导致我国证人保护制度陷入司法资源浪费的困境,却使真正最须保护的“污点证人”置身于生命危险当中。当前中国对证人基本没有保护可言,“污点证人”受到报复甚至被认为是报应,而社会关注的只限于对普通证人的报复。…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犯罪者得到应有的刑罚,还在于让那些利益可能受诉讼影响的人受到公正的对待,使其人格尊严得到尊重。因此,刑事诉讼活动不仅是一种以恢复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为目标的认识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程序道德价值目标的选择和实现过程。赋予征人一定条件下的拒证权是现代刑事诉讼立法的潮流.针对我国在这方面立法欠缺的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分析有关证人拒证的立法例,树立证人拒证制度的法律理念,并为我国建立刑事证人拒证制度作出了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证人是指了解案件情况并受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证的人。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出庭作证是知道案件情况的有关单位和公民对国家应尽的法定义务,但是,由于现行立法对证人出庭作证的具体程序,特别是强制作证和证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审判实践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故作伪证等情况也不罕见,因此,不仅妨碍了人民法院的公开审判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了法律的威严,导致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通过证据立法来规范往往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有关法律问题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对推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程也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儿童证人是刑事诉讼中特殊的诉讼参与人。《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对儿童权益保护的一般原则,有关国际文件也确立了儿童证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应享有的诉讼权利。国外的刑事诉讼立法有的也对儿童证人权利制度作了规定。比较而言,我国儿童证人权利制度内容贫乏,既不能满足司法实践对儿童证人保护的需要,也没有体现公约及有关国际文件的要求。应从免于宣誓等方面构建我国儿童证人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障碍和司法对策王洪盛一、法律障碍影响刑事诉讼证人出庭的因素很多,如立法、执法、证人主观等方面问题,但法律规范的缺陷是障碍证人出庭作证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问题上。1.法律规范处理的选择性法律规范在逻辑中的处理要素...  相似文献   

17.
影响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审判活动中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实,对现行立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在完善立法层次上提出了建立证人出庭适格、出庭强制、出庭证人补偿和出庭证人保护的新构思。  相似文献   

18.
陈萍 《天津检察》2007,(5):46-47
刑事案件取证难一直是困扰司法界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不出庭作证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经常所遇到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中存在明确证人的超过80%,然而真正出庭作证的却不到5%。不但证人出庭作证难,即便是向证人调取证言笔录,在司法实践中也常常遇到困难。证人作证难包括立法、证人自身、文化背景、经济利益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并不是一赣一夕可以解决的。在此,笔者仅仅想从司法实践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证人作证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形式之一的证人证言 ,已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认。由于证人适格性立法上规定的粗疏与理论探讨上的阙如 ,导致司法实践中的困惑。鉴于此 ,通过考察英美法及大陆法确定证人资格立法的因素及标准 ,对我国证人适格立法进行反思 ,并就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中,证据是人民法院定罪量刑的根据,证人证言是其重要证据。由于我国立法上尚有不足,证人到庭作证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某些做法,建立和完善各项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