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德国的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1月4日,应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北大世界社会党研究中心的邀请,德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学家、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常皮尔博士在德国大使馆文化处埃默里先生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大学,为国际政治系的师生作了精彩的演讲,全面论述了冷战后德国对外政策的由来及其发展,受到到会师生的热情欢迎。现将常皮尔教授的演讲要点整理如下(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2.
苏联崩溃后,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消失了。美国在冷战时期所制定和推行的专门对付苏联的战略和策略自然要进行调整和改变。美国认为现在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包括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弹道导弹)在发展中国家的扩散。美国必须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制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前苏联和今日俄罗斯的政策,一直是它处理外交关系的核心和焦点问题。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是在两极体制的格局中为争夺世界霸权而争斗。它们在一个棋盘上厮杀,针锋相对。冷战后,俄罗斯急剧衰退、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没有力量同美国同台较量。此时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冷战的胜利者,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特殊的作用。美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本文试图阐述冷战  相似文献   

4.
简评冷战后美国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评冷战后美国对台湾政策的调整许世铨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最敏感的问题。1995年6月后,中美关系跌落到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即是因美国政府准许李登辉到康奈尔大学“访问”引发的,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一度背离了6届总...  相似文献   

5.
1994年,美国开始实行冷战后对伊朗的新政策——双重遏制是典型的政治动员行为,这既是美国政府面对其盟国拒绝的因应之举,也是克林顿政府面对国会在对外事务上变得咄咄逼人的应对之策。双重遏制政策后来演变为鹰派与超级鹰派之间比赛谁更强硬的赛跑,但伊朗并未因此改变其在特定问题上的国家行为。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干涉"与冷战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门罗主义"诞生以来,干涉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人道主义"成为它干涉别国的最好借口.为了建立其主导的"中东新秩序",进而构建单极的"世界新秩序",美国对伊拉克大力推行"人道主义干涉".这对国际干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对伊的"人道主义干涉"严重侵害了伊拉克的领土主权完整,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制造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是干涉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与强权政治紧密相连,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试论冷战后美国的干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凭借美国的实力和地位,广泛实行干涉主义。美国通过政治干涉、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等各种途径,力图把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推向全世界,以实现美国的国际战略,赢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克林顿称,为了建立一个在美国治下的“和平与安全的新时代”,“美国必须抵制极端民族主义有害的诱惑”。  相似文献   

8.
在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各种人群中,有一些人是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现的。如果他们不能被归人权势阶层(the estalishment),也毫无疑问是美国社会精英的一部分。卡尔·多伊奇认为,所谓“精英”,指的是为数非常少的人,他们在某一个基本价值方面所拥有的至少比其他人要多得  相似文献   

9.
美国思想库与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各种人群中,有一些人是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现的。如果他们不能被归入权势阶层(the estaIishment),也毫无疑问是美国社会精英的一部分。卡尔·多伊奇认为,所谓“精英”,指的是为数非常少的人,他们在某一个基本价值方面所拥有的至少比其他人要多得多。政治精英占有更多的权力,经济精英占有更多的财富,传播精英占有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人占有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便开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要对手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和经济集团之间的冷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已彻底走下历史舞台,距今已40年。东西方冷战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极为广泛、重大与深远,因而一直都是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冷战期间,已出版很多相关研究成果,但绝大多数是美国学者的作品,所使用的研究素材也主要是美国的解密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到70年代,阿富汗进行了以君主立宪为核心内容的宪政改革.在理性决策、利益主导基础上,美国对改革的政策经历了巨大转折.美国早期奉行“高度重视,积极鼓励,但避免正式、直接介入”的政策;当改革陷入危机、动荡加剧时,美国通过默许达乌德发动1973年政变重建秩序,放弃了对阿富汗宪政改革的支持.导致这种政策转变的重要原因是美国把对阿富汗秩序和稳定的追求置于优先于民主的地位,这一原则主导了美国对阿富汗宪政改革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演变.美国政策的调整加速了阿富汗宪政改革的失败;同时,美国对兴起于阿富汗宪政改革过程中的左翼力量没有重视,削弱了70年代后美国应对阿富汗局势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主动进行了理论上和组织上的调整,社会党所代表的左翼力量又重新站稳了脚跟并继续发展.当前社会民主主义在欧洲主要关心的事项和政策主张包括:推进以欧洲制宪为核心的机制改革;通过欧盟扩大建立包括东欧国家在内的大欧盟;维护和改革欧洲社会和经济模式等.社会民主主义的欧洲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加强欧盟建设,提高欧盟机构在欧洲的地位以扭转市场化的倾向,建立"新的社会化欧洲";提高欧盟在国际的地位以抗衡新自由主义,促进全球社会民主治理.然而,由于近年欧盟宪法批准进程中的失败,社会党在欧盟和欧盟各成员国政治地位的下降以及"第三条道路"遇到的困境,社会民主主义欧洲政策的实现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美国多边主义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单极霸权与多边主义如何共存,或者说处于单极地位的美国如何对待多边主义,这不但是研究者和分析家的兴趣所在,也是美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决策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方面,美国所拥有的超强实力为它通过采取单边行动来实现国家利益提供了诱惑和条件,另一方面,多边主义自身已经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这对美国霸权而言是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制约力量。美国的多边安全行为模式体现了美国一种新的地区安全思路和逻辑,即发展地区性多边安全途径来应对共同的安全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多边安全在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会有所提高,而非仅仅作为一种补充性手段。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美国的全球战略,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强烈的霸权主义色彩。冷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既继承了老牌霸权主义的传统,又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更具全球扩张性的霸权;是“硬权力”与“软权力”相结合的霸权;是以强大实力为支撑的制度化、机制化霸权。面对美国霸权主义出现的新特点,世界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核武器在美国对苏联的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不仅在战后初期坚持核保密政策,而且还多次利用核武器对苏联施加压力,以迫使其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做出让步,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核作战计划。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对苏联的核优势地位,对苏联构成有效的威慑,美国政府不断加强核力量的建设,使得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并使双方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从而使得美苏决策者都认识到,限制核军备竞赛对双方至关重要,美苏关系也由此进入了相对缓和的时期。及至20世纪70年代,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贺喜 《国际政治研究》2012,(2):143-159,10
冷战时期,美国对以阿连德为首的智利左翼政治力量采取了干涉政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在1964年智利总统选举中及1970年智利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后,美国采取了干涉行为。在左翼政党联盟"人民团结阵线"执政期间,美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方面展开对智利的干涉行动,其政策在最大程度上促成了阿连德政府的垮台和智利社会主义道路的终结。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是美国采取干涉政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最剧烈的一次变化以及中国国内政治的一次巨大动荡,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都纷纷制裁中国或想要改变中国。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实施了灵活的外交政策,很快打破了暂时的孤立状态,并更加开放和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其中,对日本的政策也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与日本对华政策的不同变化而逐渐调整成形,即一方面基于同日本的友好而谋求建立一种面向21世纪的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对日本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澳大利亚为何追随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澳美同盟不仅没有像人们想象地逐步弱化,反而出现不断巩固和强化的趋势。澳大利亚在冷战后并没有明显的安全威胁,其安全环境甚至得到显著改善,为何仍然维持和强化澳美同盟关系、紧密追随美国?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案例,分析冷战后澳大利亚追随美国的原因。作者认为,冷战期间,澳大利亚追随美国主要源于保障安全以应对所谓共产主义威胁,冷战后澳大利亚追随美国意在提升地位,以争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产生了两个直接后果:使美国看到它成为恐怖主义直接打击的主要对象,使安全问题的全球化进一步突出.事件促使布什政府形成新的对外战略构想,由此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冷战后过渡时期,使世界正式进入后冷战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