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年前发生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救亡图强的爱国运动,一次资产阶级民主性的政治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次维新运动中,湖南是“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①;其激进的思想解放,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全国最富朝...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4,(4):93-94
曹海军在《思想战线》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城市政治学是一门以发生在城市这一特定场域内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但同时,城市政治学又是以特定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为基本研究对象,将其学科的基点建立在政治学之中,因此,它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3.
从表面上看,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因为运动的目标关乎政治(外交),但从另外的层面讲,五四是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运动。其一,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文化为五四运动提供了广泛的思想动员;其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的一次社会化实践,使新文化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从而真正成为一场社会化的运动;其三,自运动发生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力量对五四文化的建构从未停歇,五四文化一直处于"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4月22日,广东省委党校召开了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的理论研讨会,与会的理论工作者围绕着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意义重大。与会学者充分肯定了对年前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重大意义。梁测教授和广州市委党校的马兴煜教授是当年赴京参加过真理标准问题研讨会的老同志,对这场讨论记忆犹新。他们认为,这场讨论从政治上看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理论上的意义则突出了实践性和群众性。谢林平副教授认为,这场讨论具有双重意义:其直接的政治意义在于为随后召开…  相似文献   

5.
戊戌维新时期的湖南保卫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戌维新运动中,湖南新政“冠于行省”。湖南保卫局的创设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改革措施。本文试就湖南保卫局的创设、职责、作用和性质等作一较系统的探讨。 1 最早提出设保卫局,并为之作出重 大贡献的当推时任长宝盐法道并署湖南 按察使的维新派官僚黄遵宪。他曾先后任清政府驻美、日、英等国使馆官员,这使他有机会了解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特别是警察制度。他认为:  相似文献   

6.
胡发贵 《群众》2013,(7):46-48
20世纪40年代初叶的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一场广泛深入、严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创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伟大的丰碑。  相似文献   

7.
政治素质是干部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政治素质的内容包括一个干部的政治思想、政治倾向、政治立场、政治修养和政治行为能力。所谓政治思想,是看他信仰什么,追求什么,崇拜什么;所谓政治倾向,是看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政治态度如何,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所谓政治立场,是看他分析观察和思考问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二流子改造运动,这场运动从边区政府成立时开始,在大生产运动中达到高潮。纵观二流子改造运动的全过程及其成效,从表层看,它对破除迷信,改变陕甘宁边区的社会风气,推动大生产运动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从更深层的意义看,它是陕甘宁边区社会动员在乡村的彻底贯彻,对今天增强基层政权和基层党组织权威和影响力乃至控制力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台独”运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激荡,对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严重冲击。随着陈水扁当局深陷困境,岛内外各界或认为,陈水扁为了保位,有可能作最后一搏,执意推动“法理台独”;或认为随着陈水扁政权的终结,“台独”也将“日渐式微”。到底孰是孰非?我们不妨从社会运动的规律来回答。“台独”是一种具有政治目的的社会运动,既然如此,它也该服从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而任何一种社会运动能否推动成功,关键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理念本身、运动推动者(领袖)、社会团体(政党)、追随者(支持群众)、外部社会环境等五大部分。具体对“…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是一场科举知识分子激进派掀起的激进政治改革,在改良主义的理论框架内讨论这一历史事件,具有不太准确的性质.导致变法运动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内容与传统制度文化的矛盾,特别是传统皇位权力的制度障碍.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角度分析,改革运动明显资源不足:但是顽固派对改革运动的颠覆,则是对大清王朝政治合法性的彻底剥夺.  相似文献   

11.
论洋务改革集团的内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发生的一场改革运动,它实际上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这样一场洋务运动,其发起者、主持者及参与者并非只是几个洋务派官僚,而是一个庞大的、内部构造复杂的洋务改革集团。从内部构造看,洋务改革集团内部可分为领导决策层、参谋鼓动层...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发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从此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无论是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或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还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都对此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文化运动。爱国运动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为标志,而文化运动则早于此_它以195年9月清年》(第二年改名《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这一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化运动与爱国运动互为因果c陈独秀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平国民性质行为的改善。”以我之爱国主义》衡青年》二卷2号)这正是《新青年》创办的目的所在。也正是为了这一场启…  相似文献   

14.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异常艰难的环境下,为加强党的建设而采取的重大行动。纵观党的历史发展,延安整风运动不仅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和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确立和巩固独立自主的政治路线而发动的一场政治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摆脱“国际指挥中心”的一个必经历程。自负2刚,要控冥F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既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理解,又缺乏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更缺乏实际斗争…  相似文献   

15.
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是解决当前铁路体制性弊端和结构性矛盾的重大举措,是今年铁路改革的重头戏,它将给铁路带来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一系列变化,也将给铁路政治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本文仅就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政治工作将遇到的三个突出问题,谈一下个人想法。一、从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性质上看,政治工作的着眼点应该放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铁道部对铁路局实行的资产经营责任制,是一种新的资产管理方式和新的经营责任制度,它以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为其基本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  相似文献   

16.
和人的性格一样,报刊也常常是以“性格”来决定其层次和归属的,报刊的性格,实际上也就是报刊的灵魂。报刊性格首先表现在它的政治倾向上。一般来说,特定的报刊,往往代表特定的党派和团体,即使是纯粹的同人刊物,也或多或少地要代表某种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因为,“同人”也就是政治观点相近、志趣相投的人,而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想象,在象牙之塔中能抛出一种受民众欢迎的刊物来的,不具备政治倾向的刊物是不存在的。报刊性格其次表现在它的内容上,从报刊性格的表现这一点来看,内容是报刊性格最本质的体现,其性格中的政治…  相似文献   

17.
陕北黄土地的艺术形象塑造从一开始就具有象征意义,这一形象是一种糅合了现实历史元素和纪实性的艺术创造,它的核心元素就是中国革命运动,因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它所承载和表达的宏大热烈的政治品格。绘画作品中的黄土山梁沟壑、劳动人民、劳动场景等都隐含有深刻的政治倾向,无不是宣扬激昂的民族革命精神,或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18.
郭鹏  杨雨佳 《人民论坛》2014,(7):191-192
陕北黄土地的艺术形象塑造从一开始就具有象征意义,这一形象是一种糅合了现实历史元素和纪实性的艺术创造,它的核心元素就是中国革命运动,因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它所承载和表达的宏大热烈的政治品格。绘画作品中的黄土山梁沟壑、劳动人民、劳动场景等都隐含有深刻的政治倾向,无不是宣扬激昂的民族革命精神,或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有一种观点特别盛行。即认为“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这一观点的最权威代表是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教授。林教授在他的《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指出:“20世纪中国思想界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它的“直接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起源的特定性质,尤其可以追溯到1915——1927年‘五四’运动所具有的特殊知识倾向。”正是由于“五四”“反传统主义是非常激  相似文献   

20.
“反右斗争”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一场大规模的反右派运动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时间,有五十多万无辜群众受到政治迫害。这场骇人听闻的政治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社会主义中国从此便陷入了严重失误、屡遭磨难的境地。显然,如何评价这场运动,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这个事件本身,它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极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