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3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开始了地铁的前期工作,沈阳地铁1号线已于2005年11月正式破土动工。文章从全球反恐的视角分析指出,在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今天,城市地铁已经成为恐怖势力袭击的首选目标。因此,提出要站在全球反恐的高度,积极借鉴其他城市地铁的经验教训,规划、建设、管理高质量、高安全的地铁。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犯罪呈现出人员流动复杂化,犯罪策略灵活多变,袭击手段简单易用并转向高科技,恐怖组织人员呈现低龄化、复杂化,恐怖活动高发地区未变、蔓延区域在增加,暴恐袭击目标扩大化等新趋势。这些对安机关的情报收集和研判能力、城市反恐防控体系、城市恐怖主义犯罪打击机制形成了挑战。我国应完善防范和打击恐怖犯罪和极端主义犯罪立法,织密城市反恐怖情报工作"局域网",打通情报共享与协作的"互联网",以重点单位、场所为结点构筑城市恐怖活动预防与打击网,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和发挥群众在城市反恐中的作用,以预防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3.
在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发展热潮中,如何发挥沈阳特有的中心城市地位和区位优势,建立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经济区,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正是在研究国外区域经济及其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调整,论证了辽宁中部城市经济区建立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城市文化影响力是国家文化影响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沈阳城市文化影响力,事关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事关沈阳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沈阳经济的繁荣和振兴。沈阳市社区文化发展研究会通过对737份有效问卷调查与分析,并通过走访调研、文献查阅等方式,围绕沈阳城市文化影响力状况及对策,开展了专题调研,经过整理归纳形成此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5.
激发活力是沈阳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沈阳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鼓励沈阳人民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放心大胆干事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期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段,也是沈阳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何提升和巩固沈阳的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是“十一五”期间我市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课题。沈阳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城市和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至今,沈阳在交通、信息、人才、技术、物流等方面仍然有着中心城市的明显优势。但是,由于沈阳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总量不够大,导致经济实力不够强,在全国的名次后移,甚…  相似文献   

7.
搞好沈阳建设新农村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在振兴沈阳全局中的地位。沈阳建设新农村要必须体现和突出沈阳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这个特点;我们要利用沈阳是个开放城市的特点建设新农村;我们应该利用沈阳是个迅速城市化、工业化的城市这个条件做好工作。要充分认识沈阳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生产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创造适宜居住的环境;要充分发挥农民当家作主的作用。充分认识建设一支过硬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必要性:村党组织书记们要超越自我,树立远大目标;要奉献自我,富裕一方百姓;要提高自我,争当优秀书记。  相似文献   

8.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火车站和列车在3月11日晨发生爆炸事件,已造成200人死亡,至少1500余人受伤,这次列车爆炸事件,是西班牙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也是欧洲自洛克比空难后死伤人数最多的恐怖主义行动。事件发生次日晚,西班牙全国4000万人口中的1140万人走上全国8000多个城市的街头游行,声讨恐怖主义罪行。以往欧洲各国多次发生恐怖主义事件,如法国发生多起阿尔及利亚武装分子制造的爆炸事件;意大利饱受“红色旅”恐怖行动的“摧残”;巴德尔·迈因霍夫团伙在德国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主义事件;希腊至今未能根除臭名昭著的“11月17日团伙”,因此,…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是武汉市“盯、追、学”的城市。沈阳与武汉相似的地方很多,二者同为省会城市,都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上世纪末经济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进入新世纪,沈阳人牢牢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了“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目标,引领全市人民在振  相似文献   

10.
沈阳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丰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凸显沈阳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和经济的有机融合、文化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相辅相成,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反恐活动自美国9.11事件后就从未停止,最近恐怖势力又有抬头的趋势,2013年4月15日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以及2013年10月28日的"北京天安门金水桥事件","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等等事件都告诉我们恐怖主义的地域性已经蔓延至世界各地,恐怖势力对中国的迫害也日益严重,如何在这场反恐战争中做好准备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通过阅读国内外反恐材料结合中国特色发现我国需要从交通运输系统、立法、基层反恐体制、宗教信仰、战略层面五个方面着手应对恐怖势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论犯罪学的恐怖犯罪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暴力恐怖犯罪”等概念不应是犯罪学研究的概念范畴 ,“恐怖犯罪”概念才能更准确地体现犯罪学的学科特点。在这个概念体系下 ,恐怖犯罪的内涵既不同于恐怖主义 ,也不同于刑法上的恐怖活动 ;它与一般暴力犯罪的区别在于犯罪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制造出了恐怖心理或恐怖气氛 ;恐怖犯罪的目的可以是多元化的 ,政治性不是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 ;恐怖犯罪既可以是集团、组织、团体实施的 ,也可以是个人实施的。  相似文献   

13.
防范与打击恐怖犯罪是各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新疆的“东突”恐怖势力在境内外实施了一系列恐怖破坏活动 ,已严重威胁了国家安全和各族人民的正常生活。文章从宗教性、暴力性和组织性三方面剖析了新疆“东突”势力的恐怖犯罪特点 ,并探究了防范与打击恐怖犯罪的工作对策。这将有效地遏制恐怖犯罪 ,维护新疆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4.
当代恐怖主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稳定和地区安全的首要威胁与影响和平发展的巨大阻力,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际社会对其进行了联合打击,但其活动仍呈蔓延之势,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性、组织性、非国家主体性、隐蔽性、突发性、宗教性等特征,并呈现出恐怖主义组织类型与恐怖手段多元化、组织形式网络化与分散化、恐怖主义活动国际化等发展趋势,必须予以密切关注,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情报预警工作,努力把恐怖主义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反恐防暴指挥方式发展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趋复杂激烈的反恐防暴战斗中,指挥理念的更新和指挥方式的变革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未来反恐防暴战斗将变静态指挥为实时动态指挥、变应急指挥为异地超前指挥、变树状指挥为扁平网状指挥、变计划指挥为快速灵巧指挥、变经验指挥为科学集成指挥。  相似文献   

16.
The U.S. hosted the virtual "Summit for Democracy" on December 9-10. It is a striking irony that it occurred shortly after the U.S. chaotic withdrawal from Afghanistan, which it invaded basically to establish "democracy" and eliminate terrorism.  相似文献   

17.
恐怖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或思潮,而恐怖主义犯罪是具体的行为。通过对恐怖主义概念的缺失之处分析,认为,所谓恐怖主义,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实施一些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或手段,以追求对社会和民众造成恐怖气氛和恐惧心理或者重大社会影响的一种思想体系和思潮,而在这种理论体系和思潮指导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就是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18.
在美英与西方大国反恐战争不断升级之时,恐怖主义袭击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这不能不令世人重新审视恐怖主义的深刻内在根源,以及美国以暴制暴反恐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文章从全局角度来探索恐怖主义产生的内在根源,以及化解恐怖主义所必须采取的消灭种族歧视和偏见、尊重不同文化、开展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的多元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 key battlefield in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and extremism in China, extremist ideas once strongly influenced people's minds, particularly prior to 2016.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从2003年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沈阳市从2010年11月开始,决定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策略,分三步在全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本文从社区矫正的基本属性及理念入手,在剖析沈阳市社区矫正实施问题的基础上,力求对沈阳市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突破,为立法提供参考,并期望对司法实践有所服务,提高行刑社会化在行刑体制中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预防犯罪特别是重新犯罪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