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百年中国社会学的历史里,费孝通先生和吴文藻先生所创立的社会人类学派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建构了一种新颖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二是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研究目标;三是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研究地位。费孝通先生还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应走一条以“草根工业”为特征的内发型发展之路。从费孝通和老一辈社会学者学术实践的历程可以看到百年中国社会学发展的3个明显特征:实践性、本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创造性提出差序格局来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新时期,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围绕这一概念作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揭示了该概念工具的学术生命力。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即社会学本土化理论建构中理想类型的大胆尝试;类型比较与历史多样性方法的运用;对中国传统方法论精髓的巧妙融会。并由此说明,差序格局概念工具的理论贡献,无论是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实地调查抑或理论建构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地位、理论内涵、理论学派,都离不开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是提高中国社会学理论地位的有效途径。中国社会学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社会历史性变迁的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几点展望〔1〕郑杭生再过三年,处在从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将要进入21世纪。以我国社会为根基的中国社会学,将以什么面貌进入21世纪,它在21世纪将会如何发展,这是社会学界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本文联系从传统向现代快速转...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在中国传统文论积累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社会学知识,向多个维度拓展现代意义的文学社会学研究,在文学与社会的交汇点上为文学寻求社会、时代、地理环境等参照物,推进了文艺社会学的近代发展,体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良好的中西学知识结构,具有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意义。尽管由于特殊的思想环境和学术环境,刘氏在文艺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建构方面尚有缺憾,但却不能因此抹煞其在中国文论从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可贵努力。深入探讨刘师培在文艺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彰显刘氏在中国近代文论史上的应有地位,恢复其因政治失节而湮没不显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认识中国社会,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学的百年使命,为国为民是社会学学子的天职。  相似文献   

7.
沈刚 《探索与争鸣》2006,(10):42-43
公元1至6世纪的中国北方,是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碰撞、交融的重要区域,也是发生民族融和的主要地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学术背景下,由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于2006年8月4日—6日在长春共同主办了“1至6世纪中国北方社会·民族·边疆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日本的近50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现综述如下。关于中国早期民族问题的研究1—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各个边疆部族的起源、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交往以及各个民族的发展进程都是学者们…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 ,总结过去、认清现状、展望将来 ,很有意义。关于中国社会学百年 ,我想从学者和学科两个方面谈谈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的启示。第一是自觉把握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以最小的社会代价获取最大的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大小不同的代价。现代化的历史 ,就是一部不断取得社会进步 ,同时又不断付出社会代价的历史。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 :历史是恶。其中也有历史的进步不可能不付出代价的意思。既然代价不可避免 ,我们能否采取听之任之、不闻不问的态度呢?不是的 ,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在肯…  相似文献   

9.
作为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最主要的专业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社及其前身东南社会学社一直由留美生主持大局,其自身的发展也因此呈现出典型的美国社会学风格。其特点在于,成立以来即不断强调作为“纯粹学术团体”的社团性质以及实证主义的研究风格,从而体现了美国经验社会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而尤其注重与实际问题相关的社会调查的特色。这一特征,影响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学的走向。另一方面,留美生通过中国社会学社定期召开年会进行学术讨论、编辑学术刊物等活动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给予了有力的支持,规范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社会学作为专业学科的面貌也由此更加清晰和明确。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叶,中国社会学处于初兴之期,社会学的学术流派还处于酝酿阶段,此期国人开始自主地吸收西方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编写适用于学校所需的社会学教材,此举对于作育人材和社会学的落地生根有重要的作用。民国中叶,是中国社会学的建构期,这一时期活跃于中国社会学舞台的社会学学派主要有美国文化学派、英国功能人类学派和马克思主义派。从学术史的角度而言,各个主要学派都有典型的理论架构、分析工具以及对于社会学本质属性的定位。梳理它们在民国中叶社会学学术史上学术主旨和学术路径方面的异同和得失,由此进一步评析它们在20世纪社会学学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可以对近代社会学学术史有更深切的体悟。  相似文献   

11.
环境社会学20世纪诞生于美国并成为一门显性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东亚地区是社会、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东亚各国或各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东亚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仍有诸多相似之处。环境社会学家也在不断地建构环境社会学这门学科,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加强交流,共同构建东亚地区的环境社会学学科,2013年11月在河海大学举行了以"多样性:环境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学——历史·现状·未来”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17-1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五十多家社会学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社会学本土化、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学的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中国社会学当前的研究任务和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作为外来的且在中国中断过很长…  相似文献   

13.
田威 《人大研究》2005,(1):29-32
一般认为 ,宪政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合理的制度 ,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回首百年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 ,这一进程与国人变法图强、试图回应现代化的主观努力息息相关 ,也是中国在寻求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立宪主义思潮的客观反映。本文对近百年来中国宪政理论作一梳理和简介。一、中国近代以来宪政思想发展阶段的划分一般认为 ,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起点为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学者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该过程进行了分类 ,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以政权性质为标准 ,有学者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宪法学和…  相似文献   

14.
仲夏的昆明,烈日高照,连云宾馆洋溢着浓烈的学术气氛,6月23日至7月2日,为期10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四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暨国际学术会议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百年名校北京大学与西南边陲云南省实施省校合作项目的一项重要活动,召来了我国各省区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众多专家学者荟萃春城,同时还吸引了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学者飘洋万里,共同就民族社会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问题各抒己见,探幽发微,收到了良好的学术效果,成为我国民族学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向大会发来了…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9月 2日 - 5日 ,由国家民政部和卡特中心共同举办的“村民自治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0 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其中境外专家近 30位 ,国内学者 6 0多位 ,来自地方政府、民政部们的实际工作者 15位 ,另有相关国际组织的专家和列席代表近 2 0多人。美国前总统卡特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演讲。民政部副部长李学举主持开幕式 ,多吉才让部长介绍了中国村民自治的基本情况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张明亮司长介绍了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MarkSelden介绍了海外学者对中国村民自治的研…  相似文献   

16.
宏观社会学产生于 19世纪中叶孔德创立社会学的时期 ,随之杜尔凯姆的实证主义路线而得以形成和发展。二战后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 ,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将宏观社会学推向发展的鼎盛时期 ,使之在西方社会学界占据着统治地位。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等微观社会学理论产生并流行。他们贴近社会现实 ,从而加强了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不论宏观理论 ,还是微观理论 ,他们在最终的理论旨归上都是共同的 ,即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 ,有效实现社会整合 ,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就宏观社…  相似文献   

17.
论新生代女作家的女性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女性书写”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建立真正的女性话语 ,表达女性的内在诉求 ,突现女性的个体生存经验、情感经验和生命经验 ,是异常艰巨的任务 ,它要在庞大的文化框架中进行 ,要借重文化革命的成果 ,以文化的突破为前提。在 2 0世纪的近百年间 ,中国女性文化受到现代西方女权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潮三次大的冲击和洗礼 ,“女性书写”由此获得生长空间。 2 0世纪初的“五四”文化革命是第一次 ,而 90年代以来 ,配合西方女性主义与女性批评 ,掀起了女性解放的“第三次浪潮” ,① 从社会的人到性别的人到充分正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早期,费孝通以"认识并改造社会"、关注民生问题、"从实求知"以及坚守功能主义分析范式为其社会调查研究工作的学术取向。这一学术取向源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农村经济的衰败、乡土中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社会调查之风在中国的广泛兴起。费孝通早期社会调查研究工作的学术取向及其实践,不仅为早期社会学的"本土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当代中国社会调查研究走向本土性、乡土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田湖北省社会学学会、武汉地区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年会”最近召开。围绕“改革开放与社会学”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同时又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时代。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转变,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给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我国的社会现实也给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今天的社会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被中国的泛化封建观,将秦至清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这既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原论。冯天瑜先生新著《“封建”考论》辨析泛化封建观,在综观东西洋“封建”观念基础上,以中国学者的学问视角,对中国传统“封建”概念近百年演化历程的清理和总结,拨开了近百年“封建”概念的迷雾。然其对误用“封建主义”本义的秦至清的中国社会进行的重新命名,建议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名之,试图从各主要方面(社会组织形态、经济特点、政治制度特征)来概括这个历史阶段,显示了他对历史思考的周密,但这样概括出来的名称所显示的弱点是过于繁复。秦至清的中国社会似可名之为“皇权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