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闻界新闻     
首届中国新闻图片编辑“金烛奖”揭晓首届中国新闻图片编辑“金烛奖”(江阴杯)评选5月10日在京揭晓,10名新闻图片编辑获此殊荣,另有10名新闻图片编辑获“金烛奖”提名。“金烛”,是指那些在新闻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图片编辑。中国新闻图片编辑“金烛奖”和已举办三届的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1993年、1996年、1999年),同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为全国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所设的最高奖项。“金烛奖”评选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学术”的本质还是从党史研究的基本发展特征来看,“回应时代”都应成为党史研究学术期刊及其编辑秉承的一大核心价值理念。精准把握党史研究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回到政治(学)”的组稿原则,既是党史研究学术期刊感知时代精神和时代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术编辑实现身份转换和价值提升的必由之路。“做期刊”的新型理念集中承载了学术期刊对于时代精神和时代议题的深切把握以及由此形塑的具有公共参与性质的学术生产与再生产,今后应当继续强化学术编辑“回应时代”的工作伦理。  相似文献   

3.
曹可 《实事求是》2001,(4):92-93
编辑过程包括选题、组稿、审稿、加工、发稿和看样 ,业内人士称其为“六艺”。“六艺”的前后排序不仅规定了编辑过程是一个有序的系列环节 ,也反映了编辑过程的一般规律 ,不能任意颠倒、省略和合并。但是 ,目前一些出版社在图书的编辑过程中往往把审稿与加工放在一个层面上同时操作 ,使之合二为一 ,使“六艺”就变成“五艺” ,这不仅违背了编辑过程的一般规律 ,而且也是造成图书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 ,在编辑过程中审稿和加工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二者不可合二为一。一、审稿与加工的地位不同1 997年 6月新闻出版署颁布的《…  相似文献   

4.
记者要“记”,编辑要“编”,这似乎是一个根本用不着议论的问题。可如今,竟出现了这样不该有的怪事:当记者的不“记”,当编辑的不“编”。这不是我故意给我们某些同行头上泼脏水。记者“不记”,编辑“不编”的现象存在已久。具体表现在:有些记者参加会议,笔记本上不记一字,只到会议签名处挂个号,领取一袋子文件,就算参加了会议,回来后将领导同志的讲话材料摘出几段,文前加个“本报讯”,一篇文章就“写”成了。而编辑拿着记者的文章也不进行加工整理,只要算准字数,就算完成了编辑任务,堂而皇之推上报纸的版面,推给广大读者。记者“不记”,编辑“不编”的现象,不但引起了新闻界的警觉,也引起了有些领导同志的关注。笔者就曾听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大会上公开批评我们的某些记者、编辑。他很不客气地说:“我们的有些记者开会连笔记本都没带,照抄照转领导的讲话;我们  相似文献   

5.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新闻图片“一图胜千言”的优势使得新闻摄影这“一翼”已经成为新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新闻传媒展开竞争的利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大报新兴类报纸特别是晚报、都市报都在岗位上专门设立了图片编辑。实践证明,设立了专职图片编辑的报纸在推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工作方面确实居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很多复杂原因,大多数中小型报纸至今还没有设立图片编辑。中小型报纸的新闻编辑在缺乏图片总监、图片编辑等制度刚性约束和规范的生态环境下要想当好“新闻图片发言人”, 就必须正视目前评价和选用的标准不专业, 新闻图片难出彩;忽视重大题材和突发性事件,新闻图片难出新;信息闭塞不通和缺乏协调,新闻图片难出“活”等问题,面对现实,尽可能地提高自己运用处理新闻图片的水平,迎接挑战,力争当好“新闻图片发言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提高素质,深探图片信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规律性;重视策划,全面提高自己在图片信息传播方面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世界报协第五十八届年会和第十二届世界编辑论坛于5月29日至6月1日在韩国首都汉城召开。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名新闻界代表参加了会议。由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江绍高率领的人民日报和中国报协代表团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成功的经验:探索创新,把握机遇”。江绍高分别在“中国报业发展午餐会”、“世界编辑论坛会晤中国媒体早餐会”上发言,并出席了“世界编辑论坛会晤韩国总理李海瓒”等活动。江绍高在发言中指出,世界报业是一个多元的  相似文献   

7.
殷茵 《学习月刊》2012,(4):152-153
“闭门造车”的编辑时代和单纯的“编辑匠”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代替它的是开放性的新时代。新形势下编辑具备何种素质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本文针对出版社审读编辑心理素质的科学“修炼”.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审读编辑心理健康问题的提出 简单来说.心理健康就足指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有时候,我拿编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读书一定要先读“序”、“前言”等等,就因为如此,我经常上编辑们的当。有时候他们说得天花乱坠,你拿来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也有时候,听他们的话会错过一本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民生”、“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符号唱响在政治天空中,不仅昭示党执政理念的更加纯熟和进一步升华,更是一次对社会主义固有民主的回归,即不仅从实践上践行着民生理念,更从理论上确立了民生理念的内涵、现代意义、目标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个报纸的编辑是否有“思想”,将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决定读者的多寡。有“思想”的编辑应让思想体现在选题策划能力、撰写观点独特言论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等三种能力上。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新闻纸”,它要求对各种信息能够作出及时迅速的反应。随着新闻竞争的愈演愈烈,报纸对时效性的要求被强调到了一个极其突出的位置,“抢新闻”也已成了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但是毋庸讳言,在这种快节奏运作的机制中,报纸编辑的日常性工作,许多时候确实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其劳动或多或少地带有“从属于人”、“受制于人”的被动性质。而多年编辑工作的实践又告诉我们:编辑,特别是报社内部采编合一部门的责任编辑,他不应该仅仅是修改稿件的文字工作者,而更应该是读者市场上的经营策划人。编辑的职业水准应体现在对选题的策划、对作者的引导和对材料的开掘等诸方面。作为编辑,怎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破就稿编稿、应付出版的被动状态呢?从这个意义上讲,选题策划无疑是关键。因为选题策划不仅是编辑主动性、创造性的劳动,更是责任编辑的责任,进而应把选题落实到位,使版面凸现新闻亮点,并展示出报纸的精彩创意。不仅如此,选题策划还是“打造精品”、争取受  相似文献   

12.
陇江 《当代贵州》2008,(9):57-57
作为《当代贵州》的忠实读者,感受到最近每一期的文章在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等方面都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有读头”。这是党刊编辑时时强化修养、苦练内功,精做“嫁衣”的结果。稿件的取舍删节,在栏目安排上的轻重甚至标题制作,都反映出编辑同志的细心。“急就章”明显少了,形象生动的东西多了。作为“第三种语言”的版面美化,其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加强了。说明党刊编辑在努力勤学多思的同时,“守土有责”意识正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3.
张德福 《世纪桥》2003,(6):54-55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这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从手段、方法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新世纪对期刊编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编辑的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等。期刊编辑工作是一种融政治性、科学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工作。编辑是对稿件进行“选择加工”,是将各个单一的稿件组合成有机结合的整体。这要求编辑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全面的理论修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对稿件的“选择加工”任务,把一本优秀的期刊奉献给读者。因而,编辑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期刊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异质媒体也好,同质媒体也好,竞争的焦点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新闻的竞争上。有的主打本土新闻,有的主攻焦点新闻,有的千方百计做好深度报道,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纵观新闻做得好的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他们基本上都把握了这样一个规律——以较新的新闻采编理念全力凸现新闻的显著度,从而赢得新闻竞争的主动权,占据新闻竞争的制高点,进而赢得读者和市场。国内外许多传播学专家将新闻分成被动新闻、主动新闻、可预测新闻、不可预测新闻以及期待性新闻,也还有许多专家又从模式上划分了众多新闻。但是,无论新闻的样式有多少种类、多少类型,新闻记者、新闻编辑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要学会使得新闻“重要起来”,而“重要起来”的核心就是从发现入手进而在采写和编辑的两大重要业务环节上凸现新闻的显著度。  相似文献   

15.
工党在多年的组阁和执政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执政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执政方式。一是在执政理念上崇尚“新治理”和“新变革”;二是在执政手段上奉行“实用主义”和“中间路线”;三是在执政策略上凸现党的开放性和跨阶级性。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全国总编辑夜班工作研讨会在银川召开,会上再次提到1990年在此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究会上提出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新时期的办报理念。“一张技术指标达不到刊登出版标准的照片就像文字报道中的别字,一张没有经过剪裁编辑的照片就像文字报道中语法不通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老编辑。年轻人每次交稿时,这位老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年轻人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进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年轻人的文章一天一个样,终于在写作上取得很大成就,并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这位年轻人就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民主主义革命者乔·富兰克林。指点他的那位编辑名叫弗恩。富兰克林一直以一种敬畏和崇拜的心情按照弗恩的严格要求磨砺自己,终于取得了成功。后来,弗思去世了,富兰克林在整理弗恩的遗稿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孩子,其实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我并不懂写  相似文献   

18.
张彦玲 《新视野》2005,3(2):22-2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民主”与“执政”联系在一起,提出“民主执政”的理念,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标志着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执政理念上的新突破。本文就如何把握“民主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党在民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提高党的“民主执政”能力在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等,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谈我国政治与行政体制应对突发事件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爆发的“非典”疫情,形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党中央、国务院强有力的领导 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北京人民积极动员起来,万众一心、依靠科学,在防治“非典”的攻坚战役 中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非典”引发了全社会的重视和思考,本刊以防治“非典”这个话题,编辑了 一组稿件。另外,为了记录这一段不平凡的日子,我们编辑了北京防治“非典”大事摘要,一并发表。  相似文献   

20.
我于1958年末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调到共产党员杂志社工作,历任编辑、编辑组长、编辑室主任,先后在共产党员杂志社爬格子22个春秋。这其间,我进过省“五七”干校,在南大荒盘锦空叹“一任华发侵黑头,峥嵘岁月付东流”;带着“壮士不是悲秋客,仰天长啸任去留”的满腹怨艾到农村“插队落户”。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5月,我再度回到共产党员杂志社工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