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南海问题的症结,是所谓"一对二",即中国同时面临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主权矛盾和与美国的海权矛盾。两对矛盾虽性质不一,却往往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造成中国的战略被动。要破解这一困境,必须区分主次矛盾,使两对矛盾实现剥离。由于中国同越南、菲律宾等国的主权争端已然"高烧难退",牵涉各自国家核心利益和民众情绪,彼此妥协的空间相对有限,因此这对矛盾目前是必须集中战略资源和战略智慧加以应对的主要矛盾,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根本解决,需要持久耐心。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存在差异和矛盾,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冲突。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什叶派的教派意识得到强化。总体而言,教派矛盾是表象,中东战略格局演变是实质。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意图导致中东地区形成亲美和反美阵营对立的战略格局。反美阵营包括多个逊尼派政权,伊朗并非核心,因此两个阵营的对立并没有被赋予教派矛盾的色彩。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反美阵营多为什叶派力量、伊朗成为核心,突出教派矛盾有助于孤立伊朗、掩盖美国霸权意图、维护海湾阿拉伯国家,因此,从教派矛盾视角分析中东局势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2011年中东变局发生以来,埃及淡化教派矛盾与伊朗改善关系,沙特等国则强调教派矛盾对抗伊朗,这反映了中东战略格局演变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英美矛盾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 資本主义国家間的矛盾是一种复杂的、多角的矛盾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矛盾曾經是資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大战期間,  相似文献   

4.
中日关系长期存在着诸多挑战和矛盾。日本民主党执政以后,有些矛盾相对柔化,有 些矛盾并无实质性改变。2010 年9 月的撞船事件激化了两国固有的一些矛盾,中日两国一度在政 治、经济和海洋巡查领域形成激烈对峙状态,双边关系陷入新的低潮。两国关系中结构性矛盾、领 土矛盾、军事矛盾、经济矛盾等挑战凸显。与挑战并存,中日两国关系面临诸多新机遇,日本“3?11” 大地震既是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成为中日关系转好的契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的灾害表 现出了深切的同情和大力支援,以实际行动改善两国关系,由此抓住机遇,连动开启了两国关系中 的一系列转机。但中日关系的矛盾毕竟十分纠结、复杂、深化,两国关系很难在短时内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5.
共同市场与“扩大质易法”“经过调查研究,世界上的确存在着帝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同殖民地、附属国被压迫民族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集团同工人阶极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对于这些矛盾,不论是帝国主义者,或者是铁托之流的现代修正主义者,都是绝对掩盖不住,取消不掉,解决不  相似文献   

6.
苏越矛盾和苏越联盟是苏越关系的两个方面。关于苏越联盟方面,笔者已有拙文陈述(见本刊一九八一年笋4期)。毫无疑问,苏越联盟至今仍是苏越关系之主要面,需要特别注意。但对苏越矛盾,却也不容全然忽视。事实上,一九七五年以来,苏越之间业已存在矛盾,并且日益表面化。那么,苏越矛盾的具体情况如何?下面是笔者的的一点看法。勃列日涅夫集团和黎笋集团之间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许多矛盾。他们的矛盾大体可以归纳为二:一日互相不满,二日互相争夺。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与世界政治主要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当前的伊拉克战争为案例 ,从梳理冷战后美国战略家的认识入手 ,对当今世界政治主要矛盾进行了初步论证。认为 ,在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今天 ,谈论“世界政治”比“国际政治”更有意义。由于世界政治包含“国际政治”和“超国际政治”两个范畴 ,因此当今世界是两对主要政治矛盾并存。一对是传统国际政治范畴里的称霸与反霸 (或单极与多极 )的矛盾 ,矛盾双方分别是美国与多强 ;另一对是超国际政治范畴里的各国联合应对全球性难题的矛盾 ,当前主要集中在恐怖与反恐这对矛盾上。伊拉克战争使两对矛盾空前激化并相互重叠 ,导致世界战略格局出现强力颠簸。在这两对矛盾中 ,中国都不是焦点 ,这是中国战略机遇期得以保持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东南欧稳定公约》是继北约新战略之后的又一篇西方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提出了东南欧各国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 ,确定了援助的提供者和受援国的范围。存在于东南欧的基本矛盾影响着《公约》的实施前景。它们是 :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西方与俄国之间的矛盾、西方与东南欧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东南欧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有着尖锐化的发展趋势。由此看来 ,尽管文件已经正式生效 ,但其实施前景是十分暗淡、不容乐观的  相似文献   

9.
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这是欧盟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和美欧同盟原有基础发生重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同双方外交政策思想与战略文化的差异及历史经验的不同有关。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以来,利民兵武装组织日益滋生坐大,已逐渐成为左右利安全局势和政治过渡的关键势力。2014年5月以来,利政治危机加剧,民兵武装火并频仍。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后,其国内长期掩盖的教俗矛盾、地区矛盾和族群矛盾迅速爆发,成为引发利民兵武装冲突的温床。同时,地区国家插手利比亚事务,进一步加剧了利冲突烈度并拖长了冲突周期。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对非洲政策日趋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洲政策受到新时期战略决策的影响,已逐步完成意识形态从强调到弱化、交流领域从单一到多元,以及合作性质从注重经济援助到强调互利双赢的三重转变。中国对非洲政策面临四大矛盾:中国国家利益与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利益的矛盾、中国企业与非洲企业的矛盾、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的矛盾、中国在非洲的能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中国只有妥善解决这些矛盾,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军事航天技术迅速发展,太空军事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太空军事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导弹和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和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较量。这两对矛盾不断激化而且相互交错,构成了未来发生"太空战争"的主要物质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斗争就已开始,特别是在60年代中期,美苏展开了旨在"确保相互摧毁"的以洲际核弹道导弹为中心的军备竞赛。为了应对进攻性洲际弹道核导弹的发展,美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开始研制和部署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从冷战时期一直延续下来,直至2017年"萨德"入韩在相关大国间引起激烈争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美苏迅速开始研制和发射军事卫星,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斗争也随之开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军事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致这场战争被称为"最初的太空战争"。太空是在新科技革命强力驱动下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安全战略新空间、新领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乎国家安全顶层设计的太空军事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一、分析本问题的两种不同观点荻原宜之先生曾经指出过,当代马来西亚社会的矛盾是由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错在一起的。因此分析马来西亚的社会问题务必同时运用种族矛盾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但是运用阶级分析观点来分析马来西亚社会问题的学者却是很少见的,这就  相似文献   

14.
中欧互为重要大国关系。大国之间出现矛盾、分歧和摩擦是正常之事。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和缓解这些矛盾摩擦,从战略大局出发推进中欧关系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矛盾持续发酵,逐渐形成安全利益、理念和地区安全秩序构想的全面对立态势,成为影响中美和平共处的重要因素。秩序疑虑与热点问题的对立是中美在亚太地区安全矛盾的主要表现。中美亚太安全矛盾的全方位突显,根本上源于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权力转移态势,是中美总体力量差距背景下局部力量平衡的表现。这种力量平衡表现为:中国作为地区经济中心与美国作为地区安全中心的“二元结构平衡”;中国作为陆权大国与美国作为海权大国的“陆海权力平衡”;在中国近海区域,中美权力均衡态势初步形成。在此过程中,中美对既有安全矛盾管理的失效以及彼此安全威胁认知的反复塑造,客观上增强了矛盾对立的烈度,安全困境逐步形成。随着权力消长和政策互动,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困境,逐步呈现出从经典安全困境转向“国家引导型的安全困境”加剧的趋势。未来,中美亚太安全矛盾仍然会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经济相互依存趋势、技术发展引发的军事威慑变化、意识形态竞争以及非传统安全合作等因素,则将决定既有安全矛盾是否会走向冲突。  相似文献   

16.
时永明 《亚非纵横》2012,(5):15-20,52,59,61
朝鲜半岛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诸多战略困局。作为矛盾一方面的朝鲜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以及自身的国家安全问题上面临困境,因此,“先军政治”路线短期内难以调整。矛盾另一方面的韩美两国也在对朝政策方面面临困局,美国自身的政策往往成为半岛困局的一部分。未来,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僵局的核心还在于朝韩关系的改善,这是所有矛盾中的核心矛盾。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东南亚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加剧了国际间的战略竞争,特别是中美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冷战矛盾的继续,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明显,中美之间的矛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改变了21世纪世界和东亚的格局。因此,研究他们之间的矛盾对本地区,包括对越南的发展和影响是实践的需要。本文拟对目前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在东南亚竞争加剧的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过程造成的影响做初步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出兵南奥塞梯, 再次表明了其重新崛起, 充当世界强国的决心。但是, 俄在崛 起道路上必然遇到三对矛盾:在政治制度上, 是加强权力集中与实行自由民主的矛盾;在经济发展 上, 是依靠能源支柱与改善经济结构的矛盾;在外交战略上, 是坚持韬光忍耐与奉行强硬立场的矛 盾。俄能否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解决好这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45年8月6、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核能作为一个巨大的能源和毁灭性武器,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如何利用核能和防止核扩散也就成为世界各国格外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展开了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无核武器国家之间为争先开发核技术,也充满了猜疑和矛盾,与此同时,和平利用核能与核扩散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使这些矛盾更加复杂。巴西在核发展过程中同美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同阿根廷由核竞赛转为核合作就反映了这种矛盾的尖锐性和复杂性。本文将就巴西的核发展与核不扩散问题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0.
两极格局崩溃以后,美日矛盾已发展成为多极格局的主要矛盾,亚太地区是美日争夺的主战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绝大多数位于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已成为东西方矛盾斗争的主战场。亚太地区是南方国家中发展最快、经济政治力量较强的地区,也是南北矛盾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亚太地区是世界各种矛盾最集中的地区。世界主要矛盾的斗争及其发展,必将影响到中国,因而,加强对亚太地区矛盾特点及其变化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