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学者关于如何读书有不少论述,其中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专门讲了读书之法,对当代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境界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能够读出一个人的境界来。匡衡凿壁偷光读书,那是因为家境再穷困,却难不倒读书求知的信念;孙敬头悬梁读书,那是因为他读起书来通宵达旦;苏秦锥刺股读书,那是因为他要立志做大事;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名人读书,都能在书籍里找到他们鲜活的身影。读书读出了境界,莫过于鲁迅先生在《从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谈如何读书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就我所见,以西汉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语最概括、最到位。说读书的方法也好,讲读书的艺术也罢,千言万语,  相似文献   

4.
<正>《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几乎都是讲如何做人、如何为官,以及做好人再去为官的修养方法与践行的原则、规范。而《论语》尤为强调,做人要注重学习、修养道德,修养要立志,志坚不可更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要  相似文献   

5.
大概是受到嗣父行伍生涯的影响,袁世凯自小虽然轻视读书,却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喜好兵书,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相似文献   

6.
"耕"体现了我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读"说明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崇尚知识的人文精神。读书,贵在立志立德,贵在志之所趋所向。对于读书,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要做到"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善读"有字"与"无字"之书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7.
正古语有云:"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读书,可以让人超越平凡世界里的琐碎与庸俗;读书,可以让人养成沉稳的品行;读书,可以培养人深度思考的能力;读书,可以让人战胜性格中的弱点,丰盈内心;读书,是  相似文献   

8.
<正>邓小平在"文革"后复出工作时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共产党员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句话充分阐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员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要立志为民族做事、为人民做事,做大事、做实事。立志,在汉语辞典中解释为立定志愿,也就是确定人生志向。而志向,就是一个人树立远大而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去追求它。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痕迹的伟人,无一不立有远大的志  相似文献   

9.
读书之道     
毛泽东说:"有了学问,可以看到很多很远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康熙博览群书,嗜书如命,凡辞章、声韵、律吕、历算、自然科学等,无不涉猎。他说:"读书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即有一日之益。"他很重视实践,提出读书"总要讲求治道。见诸实行,不徒空谈"。  相似文献   

10.
尹冰雪 《党课》2007,(12):54-56
党课的目的是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和鞭策人。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回顾近年来自己讲党课和听别人讲党课的经历,我感到照本宣科的党课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只有富有激情的党课,才会具有感召力,才能使听课人荡气回肠、激情涌动、人脑入心。那么,党课怎样才能讲出激情呢?笔者有幸听过某陆军学院宋增建政委上的党课,他那富有激情的语言,使多少学子热血沸腾,又使多少青年立志报国。下面,我就以宋政委所讲的《堂堂正正做人》这一党课为例,谈谈讲党课如何才能讲出激情。  相似文献   

11.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诸如"为革命而读书","为工作而读书","为消遣而读书"等等。  相似文献   

12.
读书六能     
谢姜山 《学习月刊》2011,(23):14-14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人立志修德、掌握知识、认识真理、探索规律、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一个人只有潜心读书.才能适应各种多变环境.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迎接各种新的挑战,才能施展才华、追逐梦想,站到成功的巅峰.  相似文献   

13.
随感两篇     
读书时光读书时光大多是在灯光下度过的。在繁重的写作之余,在体力和智力经过紧张操作而颇感疲惫之后,把喘息的心灵安放在字里行间小憩。温馨、幸福的感觉便弥漫了全身。读书的习惯是从孩提时养成的。那时一字不识的外祖母对我的学习特别关心,她常叮嘱我"要好好读书",并给我讲一些古人如何刻苦读书的故事激励我。尽管对外祖母的良苦用心不甚明白,但每当看到外祖母那满含厚  相似文献   

14.
邓恩铭同志,原名恩明,又名仲尧、建勋、黄伯云,贵州荔波人,1901年1月5日出生于水族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幼年家境贫寒,靠父母磨豆腐、采集中草药维持生活。5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7岁进入荔波县桂花书院高等小学读书,1917年小学毕业后,投靠叔父到了济南,随即进入省立一中读书。17岁时即立志报国,以诗抒怀道:  相似文献   

15.
冰天雪地无去处,静下心来好读书。就读书问题,我曾专门谈过一次,主要讲了读书的原动力问题,谈到了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难,但读书也是快乐、也是幸福,根本原因是主动读书还是被动读书,即要解决好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做到为求知而读书,读有所得;为修身而读书,读有所循;为工作而读书,读有所用;为生活而读书,读有  相似文献   

16.
学会读书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切实担负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模范作用?"学习",就是无往不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正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原文: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原典: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原文:"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  相似文献   

18.
正"人若有志,万事可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在誓言中,敢于立大志。这是事业的大门,这是人生的航标。"我发誓!"发自内心而出此言的说话人,一定是饱含了一种忠诚和决心,不达宏愿誓不罢休的坚定,对"法"以至"神"的自我约束和道德良心的遵从,这是庄严而持重的。"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胸怀凌云志,双肩敢担当,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  相似文献   

19.
胸怀大志,立志做"成功事业家"   李硕勋 1903年2月23日出生在四川庆符县(今高县庆符镇)一个开明士绅家庭,原名开灼,字叔薰,又名李陶,化名石心、心仁.1915~1918年,在庆符梧岗书院、县立小学读书.辛亥革命启蒙了他幼小的心灵,立志"吾不欲为学者,愿成功一事业家".他效法当时的革命者,剪去长发,换上短装,表现出大胆的反抗精神,人称"少年革命军".   ……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之所以比同时代许多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阅读角度讲,是因为他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渊博的学问知识,二是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三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把书读"活"。"出神入化"的读书本事读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读法和用法,在于是不是拥有从书本到实践、从主观到客观进出自如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