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军  严肃 《法制与社会》2010,(21):38-39
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减刑制度的现状、反思及若干制度设计构想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减刑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司法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制定减刑考验期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现行减刑的不可撤销性,导致一部分罪犯获得减刑后,改造出现明显滑坡。为改变这种现象,应制定有效的制约措施;建议设立减刑考验期制度,在考验期内,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可依照法定程序,撤销罪犯部分或全部减去的刑期。  相似文献   

3.
周华 《法制与社会》2011,(6):55-56,71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或者未被发现漏罪,或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我国缓刑制度在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促进罪犯的教育改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缓刑制度由于立法上的不足以及司法实践上的问题,其作用和价值的发挥受到了较大限制。本文通过对缓刑制度的介绍,探讨了现阶段我国缓刑制度适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完善我国缓刑制度应该注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海滢 《行政与法》2004,(4):112-114
减刑制度的范围是指减刑适用于哪些刑罚,即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判决已经确定的刑罚,哪些可以适用减刑。依据有关刑事法律的规定,我国减刑制度的范围应包括一般减刑和特殊减刑两类。其中自由刑的减刑是我国减刑制度的主体,称作一般减刑,而死缓、资格刑、财产刑的减刑称为特殊减刑。另外,在研究减刑制度的范围时,缓刑犯和假释犯的减刑也是应予注意的问题,它们对于科学界定减刑制度的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减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刑罚变更制度,它在避免刑罚过剩、稳定监管秩序、促进罪犯自新、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减刑制度的核心价值却在标准设置的模糊、不能因人而异地体现针对性的实效、绝对减刑标准与人身危险性因素相脱离、因宽严失当而引起的政策和实践操作的失衡等方面遭遇了困境。  相似文献   

6.
郑国泛 《法制与社会》2015,(9):48-49,59
作为修改后的刑诉法所新确立的一项制度之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政策的体现.本文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选择考验期内有关规定(考验期制度)作为研究内容,结合司法实践,分别对考验期制度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的概况、与其他相似制度的比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问题阐述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监狱学刊》2001,(5):85-86
徐久生、魏彤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1年第6期上撰文《部分省市适用减刑的实践及其完善研究》建议:1、制定统一的实施细则。目前统一适用的法律对减刑的规定很原则.而真正起作用的是各地的《细则》和《实施意见》。要尽快制定出可操作的统一的实施细则。2、体现行刑个别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减刑标准的建构与其功能定位之间尚存在不契合之处,减刑标准的制定仍以矫正罪犯为主要内容,未将犯罪预防和罪犯的再社会化纳入核心考量,导致罪犯改造效果欠佳,减刑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研究减刑制度的功能定位,并据此建立减刑考察的标准体系,乃是现代刑罚理念下减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目前形势下我国减刑制度变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9.
减刑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是监狱机关刑罚执行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罪犯改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监狱机关和人民法院协同配合,公正司法,积极发挥减刑的功能和作用,对于激励罪犯积极改造、促进刑罚效益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司法改革进程的推进,我国现有减刑制度的不足与缺陷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立法比较宽泛和粗糙,可操作性差,影响到减刑制度的适用效果,挫伤了服刑罪犯改造的积极性.本文力图从新疆兵团监狱减刑工作实践出发,从中找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在进行法理分析的同时分析制度缺陷,进而提出完善的方法,以促进减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 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刑法中规定减刑、假释制度,在促进犯罪分子积极改造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两种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促进制度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减刑与假释并存且相互独立。减刑、假释各有利弊,但利弊归属不同。减刑利于执行机关维持监管秩序,却不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假释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却不利于执行机关维持监管秩序,且使执行机关和裁判机关时刻面临责任追究的风险。这导致减刑排挤假释,假释基本被搁置不用。保留并分别完善减刑、假释,废除减刑、完善假释,或者将减刑、假释合二为一等改革建议皆不能将减刑、假释紧密结合,同样存在不同缺陷。减刑、假释经过一百多年的演进发展,已经形成当前四种主要关系模式,即并和模式、结合模式、分立模式、单一模式。四种模式之间的差别在于四个关键问题,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回答和选择是重构我国减刑、假释关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刑事奖励制度是执行机关提高刑事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服刑罪犯最关心的焦点问题。现行的刑事奖励存在刑事奖励对象的认定失真.刑期变动的频度、幅度和比率过大,刑事奖励无逆转机制等缺陷。为正确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建立减刑考验期.减刑假释复议制度;进一步增强刑事奖励条件的限定性.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完善刑事执行组织结构、设立“刑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浅论减刑制度的完善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刑是我国刑罚的一项重要制度。现行减刑制度在罪犯、监狱管理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为司法不公留下了滋生空间。本文着重探讨构建合理的减刑程序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陈宝友 《中国司法》2013,(11):74-79
减刑制度在我国监狱行刑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鼓励罪犯积极改造的刑罚执行制度。减刑在我国监狱行刑中适用率较高,可以说是监狱行刑中的一项最具实用性的激励性制度。近年来,犯罪形势和罪犯改造发生显著变化,《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不断完善和修正,监狱减刑制度面临着许多挑战,应进一步完善减刑制度,更好地发挥其权利保障和激励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体法上的完善、程序法上的完善、司法上的完善三大方面阐释了我国死刑制度完善这一理论热点问题,期望能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减刑制度司法实践的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刑作为一项重要的行刑制度,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它在改选罪犯中所起的作用。减刑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多数罪犯的改选积极性,稳定了罪犯的改造情绪。但是,减刑在实际适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监狱法制体系、完善减刑制度的个别化原则、废除减刑比例规定、确立全国统一的减刑标准等多项措施来确保减刑的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减刑假释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刑和假释是两种不同的行刑制度,在刑罚执行中各有其独特作用。但也应看到,长期以来,我们过多的应用了减刑制度,而很少应用假释制度,不能不说是刑罚执行工作的一大缺憾。本文试图通过对减刑、假释制度的利弊分析,而引起我们在刑罚执行中对假释制度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缓刑是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它是集刑罚社会化,法律化,个别化,人道化于一体的刑罚制度,符合刑法的价值取向和人类社会价值进步的潮流,彰显了刑罚的宽严相济的政策精神,它在我国刑罚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缓刑制度自发展以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缓刑制度在立法与司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为此从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完善的措施,促进缓刑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