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2日,专程来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中日青年工人劳动意识比较研究的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千石保先生,在山城重庆进行调查访问时,与重庆青年研究学会部分会员举行了学术座谈会,就有关青年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在交谈中,千石保先生从家庭、企业、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当代日本青年在成才观念,群体意识,劳动意识,以及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对怎样调动青年工人劳动积极性发表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怎样看待自我,就这个问题,我们对苏州市的五百名青工以问卷方式做了调查,并以座谈方式,调查了电子、轻工、纺织、医药系统的团干部和部分青年工人。当代青年的自我意识普遍加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上,青年更多地看重自我。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内心审度,凡事深思熟虑,性格趋于内向,反映在表面上是时时留心自己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青年职工的状况”课题的调查研究从今年五月开始,现已全面展开。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构成,正在经历着新老更替的巨大变化,当代青年工人正在逐步成为这支队伍的主体力量。从发展趋势上看,当代青年工人接替老一代工人的过程,到本世纪末即将完成。这一过程和我国经济改革、工农业总产值实现“翻两番”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是党所依靠的基本力量。因此,青年工人的状况将会对党的  相似文献   

4.
五月下旬,北京市青年研究会召开了有关当代青年特点若干问题的理论讨论会。三十余名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共青团干部参加了这次讨论。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5.
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西方理论和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研究描述当代中国青年的择偶标准、行为和观念的现状及其变迁特点.理论讨论围绕社会学的"交换理论"、"同类婚假设"和社会心理学的"相似性原则"展开,在对西方理论以实证资料进行检验的基础上,探索当代青年择偶及性别偏好的本土化模式.研究发现,择偶双方的相似相容以塑就幸福稳定的婚姻是择偶标准的主旋律;但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两性资源交换模式依然留存,并出现一些新的特征;同时,择偶标准中对社会地位的相似性和同类婚的偏好相应弱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将青年和青年问题纳入国家科学研究的规划,作为科学来研究,如果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成立为标志,迄今已有了三年的历史。三年来,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研究活动蓬勃开展,一批研究机构、研究小组相继成立,一支初具规模的骨干队伍已经形成,《青年研究》刊物也有了一个作者群。他们对当代青年的现状、特点,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青年各种社会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等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有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青年研究应当努力解决的问题是,旣要加强对现实敏感问题的研究,又要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建立自己的科学理论,使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理论,要有科学的方法。对于一个新兴的科学研究领域来说,青年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青年研究学会于1982年4月6日至10日举行成立大会。会议关于1982年—1983年青年问題研究的近期研究规划中,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初步设想。即一、全省青年的结构和基本情况;二、当代青年现状和特点的调查研究;三、青年的政治思想状况和对青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四、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问題;五、关于青年犯罪和防  相似文献   

8.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的活动中,曾连续邀集一部分老年、中年,青年理论工作者进行座谈,就十年来理论工作的成就,当前现状和需要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紧紧抓住当代青年的现实特点,从而有针对性、适应性地开展青年工作,这是改变我们青年工作落实于现实生活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当代青年有一个已经形成并日趋明显的特点——求实。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一在对上海市各条战线各种类型青年进行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当代青年中存在着崇尚真实,讲究实际,注重实干,追求实效等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倾向,这个内在联系就是注重追求直接现实,我们把它称之为当代青年的“求实”特点。这一个特点在当代青  相似文献   

10.
十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现状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莉 《青年研究》2004,(5):42-48
通过对《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 1 994— 2 0 0 3间发表的1 94 3篇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分析 ,探讨了十年间我国青年学术研究的历时变化和现状 ,在反思当前青年研究的基础上 ,对未来的青年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厂青年工人的思想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对在厂的二十八岁以下的青年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分为现场调查(座谈会、个别征询等)及书面调查两种。现将部分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这一代青年能不能挑起这付重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他们能不能胜利完成,关键在于青年的力量能否充分发挥出来。为了正确地教育引导青年,把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就需要认真研究当代青年的特点,掌握青年成长的规律,使青年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究竟怎样认识当代青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青年成才意识的日趋强化,激励他们投身改革洪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青年的成才意识,有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代中国青年的本质特征,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当代中国青年成才意识的特点 1.民族精神的延续——忧患意识与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在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青年工作学组成立会上,吴文英部长(兼全纺研究会会长)鼓励青年工作学组要多学习,多研究青年思想动向,多开展适合行业和青年特点的有益活动。她说,从目前纺织职工队伍的情况看,青年工人的比例越来越大。我们成立青年工作学组,正是为了指导和推动行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她提出,青年工作学组本身要多学习,不断提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二年七月中旬,上海青少年研究所邀请有关同志讨论了衡量当代青年的标准问题。这次座谈会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关于衡量当代青年标准的提出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是我们党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是,在工人阶级的对立面资产阶级基本消灭以后的今天,工人阶级还存在不存在它的阶级先进性?特别是当代青年工人已经形成工人阶级队伍的主体,它的阶级先进性又是怎样体现的呢?从理论上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当代青年工人的地位、性质和作用,是很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就此作一点浮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价值是青年们所热切关心的问题,也是十分敏感的问题。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思想最活跃的一部分,对人生价值问题更是倾注了特殊的感情。近年来,我国不断开展这方面的讨论和研究。那么,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状况究竟怎样?他们的价值观有些什么特点?他们还是“潘晓问题”讨论时期的“自我价值”的崇尚者吗?最近,这方面的理论文章相继出现,但实际材料很少。为此,我们从1984年上半年在北京市的几所高等院校进行了一次以问卷形式为主的抽样调查,收集到一些很有意义的新材料,现分述如下,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发展,青年价值观余的显著变动愈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有关的研究文章亦陆续见诸报刊。为了使这项研究更加深入、系统和科学化,今年3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室在京邀集了部分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专门就有关青年价值观念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座谈。与会者分别就“什么是青年价值观念的核心”、“青年价值观的评价标准”、“青年价值观研究的方法”以及“当前在青年价值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本刊拟以这期开始,开辟专栏,陆续发表与会者的发言摘要,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求得更多的同志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叫“再思考”?其一,1980年我和田学杰同志曾对青年战士特点作过一点调查研究,写过一篇《青年战士思想特点初探》,发表在《青年研究》上。现在看来是比较肤浅的。其二,这几年,我注意看了部队报纸,内部刊物上一些研究青年战士特点的文章,联系我下部队与战士的接触,感到有些观点与实际不太吻合,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其三,青年战士的特点是个动态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和部队客观环境的变化,青年战士的特点也随之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对青年战士的现状不断地进行调查和研究。这是我们搞好政  相似文献   

20.
青年概念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概念是青年研究的基本问题。现实中存在多种青年概念的定义。从综合研究青年的角度,根据人们对青年概念的认识发展,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定义当代青年是处在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人格基本形成和社会自立初期阶段的人;当代青年的年龄界定在18至35岁之间。当代青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由青年与现实社会的实际联系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