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选拔干部“要注意社会公论”和邓小平提出的“要选拔那些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多年来,各级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在坚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增加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形成了很多有效的民主程序和工作制度,提拔使用的大批干部体现了“人民公认”。但也应当看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选人视野窄、圈子小,群众民主参与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习惯于依靠少数人选人,搞干部工作“神秘化”;有的程序上走了群众路线,决策中却没有尊重群众意愿;…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博爱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平谷区系中央组织部确定的全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和选作风好的人,平谷区抓住关键环节,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党组织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有机结合、相互统一。严格后备干部遴选机制,在选拔培养环节上落实“四权”。平谷区在选拔后备干部环节上讲求公开透明,在党管干部的前提下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后备干部选拔的全过程。选拔后备干部…  相似文献   

4.
杜吉明 《奋斗》2008,(10):49-5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就要求干部选拔任用成为人民群众信的过的阳光工程,通过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真心实意想干事、勤奋学习会干事、求真务实干成事和严于律己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邱奎忠 《奋斗》2008,(3):7-8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既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十七大要求。结合我市选拔任用党政正职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了一些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林利育 《党建》2009,(6):41-4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对于坚持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好人用好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作为基层党委,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如何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呢?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三个坚持”。  相似文献   

7.
张礼忠 《党建》2010,(2):41-42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县一级处在对上回答问题、对下解决问题的重要节点上。近年来,四川省宣汉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正确实绩用干部,靠群众公认定取舍”的选人用人理念,突出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着力解决用人导向、操作公开、考真考实、教育监督等问题,实现了组织、干部、群众“三满意”。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对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委积极创新选人用人方式方法,完善于部监督机制,初步实现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监督和对区管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和“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对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必须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努力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创新,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机制。一、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逐步建立竞争择优用人机制要围绕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管理制度,把群众对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实践工作中。突出的是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人,解决“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神秘化、封闭式”的弊端,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积极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趟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目标,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机制、制度、方法上取得新突破。2008年1月,重庆出台了《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已成为党的组织工作的一个新的重点。为此,本刊推出这篇集锦式的经验报道——  相似文献   

13.
西丰县辖18个乡镇、173个行政村,现有农民党员6613名。为了选好配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2007年初,我县在村党支部换届中拓宽党员群众民主参与渠道,坚持从多数人中选人、尊重多数人的意愿选能人,收到了党员群众和党组织“双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范宏 《奋斗》2008,(11):44-4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双鸭山市委始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积极扩大民主,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和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这重要那重要,端正选人用人风气最重要。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  相似文献   

16.
马力 《共产党人》2008,(16):23-23
选人用人公信度,既是党员干部群众对于部选任工作结果的认可度,又是对于部选任工作过程的认可度,是衡量干部选任工作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关键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真正把党员干部群众的“四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在干部工作中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是强调群众认可在干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干部选任工作以民为本的理念。从干部选任工作实践看,考察对象的确定是领导干部的“入口”,它框定了集体审议、会议讨论和表决结果的大致方向,放归“提名权”是落实群众公认原则的关键。将“提名权”放归群众,可以最广泛地调动群众参与,拓宽选人识才视野,提高干部选任工作质量,有效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进一步确立起良好的用人导向。因此,组织部门要在制度和操作层面上狠下工夫,将干部“提名权”真正交给群众。放归“提名权”必须建立全面的群众…  相似文献   

18.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多年来,四川航空集团公司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认真把好选人用人关,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康芬 《新长征》2009,(5):44-44
延吉市委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把好“提名关、选人关、用人关”三个关口,真正把一批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了领导岗位,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要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必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干部选任制度,使党的干部选任工作政策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使良好的制度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其中心环节是将干部选任工作的程序制度化。一是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形成良好的干部人选推荐制度。扩大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其重要内容之一是群众荐才。形成群众荐才机制,一要切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