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我国应当建立医疗事故强制责任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责任保险是现代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承担医疗风险,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的重要机制。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普遍实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并把它作为法定保险,强制执业医师购买,如果没有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医院或医生就不能执业。但我国的国情不同于国外,不能盲目效仿国外的做法。我国应增加和开拓化解医疗纠纷的社会渠道,建立和完善医疗风险的社会承担机制,实施由就诊人或社会的公益基金投保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将会是解决我国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赵新河 《证据科学》2000,7(3):122-123
医疗事故的司法鉴定是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鉴定中要解决的问题的特殊性决定应由临床医学和法学专家共同组成鉴定组织进行鉴定,这种鉴定与通常意义上的法医鉴定有显著区别,不可混淆。建议由公、检、法、司共同确定鉴定成员名单;设立地(市)、省、中央三级鉴定组织,以确保鉴定结论科学、公正。  相似文献   

4.
我国《保险法》对重复保险的概念仍应采用广义说,但必须明确体现保险合同的生效期间重合这个要件。没有必要将重复保险适用范围扩及至人身保险。重复保险的通知条款应包含通知的内容、时间、通知义务的例外情形及违反通知义务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对重复保险的法律效力针对投保人的主观意图进行区分。对重复保险保险金给付的上限标准应以保险价值为限更为科学。重复保险的损失分担,应采连带赔偿规则,同时应注意重复保险中“合同另有约定”条款的规定及协调。  相似文献   

5.
论保险标的与保险利益--从物之保险到保险利益之保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天 《法商研究》2005,22(3):37-42
保险标的既不是被保险的有体物,也不是相关的财产权利与利益,而是保险利益。以保险利益之保险的观念取代我国现行的物之保险的观念是保险理论发展的大趋势。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是被保险人对特定财产或相关利益具有的经济价值关系,但保险利益的概念并无适用于人身保险的实益,人身保险不需要存在保险利益,只须征得被保险人的同意。  相似文献   

6.
保险代位求偿权是保险领域,尤其是财产保险领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对此,我国海商法、保险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均有相应的规定。也许是因为这项法律制度的确具有非常的重要性,也许是因为法律规定在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分歧,较长时间以来,保险界、法律界、理论界、实务界一直对其给予极大的关注,法律理解和适用上的重大分歧因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7.
回避是现代法律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司法程序制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作为一种准司法活动,建立与完善回避制度对于提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平公正的程序理念为视角,从回避主体、方式、事由、程序、效力与法律责任五个方面审视与检讨了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其变革的路向。  相似文献   

8.
李宝珍 《中外法学》1998,(6):117-119
<正> 一、医疗事故鉴定的范围 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此定义可以看出,医疗事故的构成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医疗事故的行为人是医务人员;2.医疗事故行为人必须有诊疗护理工作中的过失;3.必须发生在诊疗护理过程中;4.必须给病员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从宏观角度和原则上看,对病员的保护是广泛和相当充分的,医疗事故纠纷中涉及的事实的查明,有时也并不复杂,但具体操作中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为数不少的医疗纠纷案件都  相似文献   

9.
反思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 ,是在改革初期设立的 ,受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同其他鉴定制度一样 ,其设置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与行政改革、当今的法治精神相冲突 ;医疗事故鉴定是一项严肃、科学、专业性的技术鉴定 ,应当从行政部门独立出来 ,成为一个公众性的中介机构 ;颁布新的有关医疗事故鉴定方面的单行法律 ,建立地、省、中央三级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专家库 ,以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鉴定制度健全和完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泽钊 《证据科学》2001,8(4):197-201
现行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是在改革初期设立的,受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同其他鉴定制度一样,其设置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与行政改革、当今的法治精神相冲突;医疗事故鉴定是一项严肃、科学、专业性的技术鉴定,应当从行政部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公众性的中介机构;颁布新的有关医疗事故鉴定方面的单行法律,建立地、省、中央三级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专家库,以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鉴定制度健全和完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医疗损害责任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其中医疗损害责任的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这是对我国现有医疗纠纷处理法律制度的完善与重要补充。以此就比较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新法可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规定,明确了过错责任原则。过错判断标准,强调了“说明义务”和“知情同意”,提出有限度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规范医疗损害赔偿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司法鉴定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司法鉴定行业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确立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全面体现了平等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立法精神;该法使用“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民事权利保护法和救济法的性质;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确立构建了一元化的医疗损害责任体系,彻底改变了对医疗纠纷案件法律适用“二元化”的现象;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体系的确立,有利于公正、合理的裁判各种医疗损害纠纷案件;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确立推动我国最高司法机关修订了《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从而明确了医疗纠纷案件的案由;对有效解决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范围和标准的法律适用等问题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帆 《证据科学》2010,18(4):444-447
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课题组主办的"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立法论坛于2010年5月20日上午在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工作委员会民法室杜涛处长,卫生部政法司法规处王玲处长,  相似文献   

15.
杨彪 《现代法学》2011,33(5):184-193
从法政策学的角度对侵权责任的制度绩效进行观察和验证,是后侵权责任立法时期中国民法学的重要学术使命之一。本文以医疗损害责任为分析对象,竭力展示公共政策与责任配置之间的微妙关系。研究表明,现阶段公共卫生政策的实质是通过加强管制约束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与量。在此背景下,医疗损害责任的功能定位只能是激励而非补偿;且由于医疗服务自身的特性,相关责任配置的隐性激励作用更加突出。我国现行医疗损害责任在归责原则、责任形态和损失分摊方面分别存在激励不足、不当管制和风险无关的缺陷,极有可能导致制度失灵、立法目的落空,亟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对医疗责任事故犯罪案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忆 《现代法学》2000,22(2):87-90
医疗责任事故由于涉及到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长期以来司法机关对医疗责任事故案件的认定和处理,常常因为对医疗责任事故的界定含混不清,以及受鉴定活动和证据的收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影响导致司法办案人员不能正确的进行立案、起诉和审判活动。因此,正确界定医疗责任事故犯罪案件,研究医疗事故鉴定和证据收集中的有关问题,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的处理案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18.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事故概念的重新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事故概念面临民事责任领域被弱化、行政责任领域被空位的局面。为重新找寻医疗事故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的正确定位,在充分认识到医疗侵权损害存在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聚合、医疗侵权损害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应当彻底分界的基础上,提出医疗事故应当重新回到行政责任概念,在此观点上对医疗事故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在定义中区分了严重不负责任和重大技术缺陷的类别,强调了应受行政处罚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界定医疗纠纷民事诉讼中医疗行为过失的概念,并探讨判定医疗行为过失诸多因素。是否构成医疗过失是司法部门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认定医疗行为过失的主要途经是通过医疗纠纷技术鉴定,当前对医疗行为过失的认定尚需进一步的完善,以适应目前对医疗过失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In Lister v Hesley Hall [2002] 1 AC 215 the House of Lords reformedthe law on vicarious li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a claim arisingover the intentional infliction of harm, by introducing the‘close connection’ test. The immediate catalystwas the desire to facilitate recovery of damages on the partof victims of child abuse. The precise form the revision assumedwas derived from two Canadian Supreme Court cases: Bazley vCurry [1999] 174 DLR (4th) 45 and Jacobi v Griffiths [1999]174 DLR (4th) 7. The Canadian jurisprudence contains a detailedreview of the policy factors underpinning the law of vicariousliability and expresses the view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ofthese is ‘enterprise liability’. This article attemptsto establish whether enterprise liability holds the same significancein the UK. An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it does, the articlegoes on to consider any difficulties that may ensue and anyfurther common law reforms that may result. In particular itconsiders whether the law on vicarious liability for independentcontractors is likely to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