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今天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天天跟人打笔仗的作家,一个至死也不肯宽恕的世故老人;其实不然,除了“金刚怒目”,鲁迅也有“菩萨低眉”的一面. 鲁迅并不像一些人传言的那样自私、冷酷和无情,相反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以至于受伤后仍“以德报怨”.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有位青年学生,因仰慕鲁迅来到上海,到上海后,鲁迅不但收留了他,还收留了他找的女友,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位青年学生不但心安理得地享用了这一切,甚至还提出要鲁迅为他谋一出路.鲁迅没法子,只好找到郁达夫,请他为这位青年学生去谋一职业,假使真的找不到,那么就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则由鲁迅自己出,让郁达夫转交书局或报馆,作为月薪来发给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个故事,常常可以给人以多种启发。鲁迅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人心不同,所见各异。塞万提斯的《唐·吉诃  相似文献   

3.
谢云 《瞭望》1988,(44)
近年来,刘甲同志竭力倡言“新基调杂文”并出版了《新基调杂文创作谈》。何谓“新基调杂文”?从他一篇文章的题目:《要警惕和克服鲁迅式杂文基调的“积习”》,大致可以窥见其实质。“鲁迅式杂文基调”的“积习”,尚且要“警惕和克服”,可见这“新基调”与“鲁迅式杂文基调”对立之深,简直如冰炭之不相容。兹事体大,其中是非,非本文所能说清,姑置不论,只说他所强调的作为“新基调杂文”论重要基石的“官民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坛上,许杰先生应该说是一位“耆宿”了。 今年八十二岁的许杰是硕果仅存的“文学研究会”会员之一,也是当年与鲁迅先生交往较多的一位前辈文学家。早在一九二四年,他就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曾称道许杰的《惨雾》,说它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近几年来,他创作是不弄了,主要写点理论研究文章。他的散文选集、小说选集已经出版,今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还将出版《许杰文艺论文集》。他说得很风趣:“大概人老了,朋友们就要考虑帮他办后  相似文献   

5.
男人扮女人     
鲁迅《野草》里有一篇《立论》,说讲老实话的必挨打。这因为,老实话常常令人扫兴,煞风景;于是逆耳,于是拗众,远不如到处撒糖精之有趣。鲁迅本人也因偶尔说些按理无可非议的老实话遭到讥贬。如他反感于“男人扮女人”,说过几句不敬之词,实在不知错在哪里?本来这玩艺是旧时代封建礼法和习俗的桎梏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扭曲人性的  相似文献   

6.
韩静怡  卢朵宝 《侨园》2006,(4):32-33
他,收藏界无人不晓,家中却无众多藏品示人;他至今未娶,却号称有“三千佳丽藏后宫”;有人用“家财万贯,身无分文”评价他;藏族同胞用“西藏神鹫”来赞颂他……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笔者来到中国藏家研究中心,聆听这位“雪域之子”的收藏传奇。  相似文献   

7.
王锡荣 《各界》2014,(6):28-29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经说过:“鲁迅从民三开始,研究佛经,用功很猛,别人赶不上。”他认为鲁迅的思想中受佛家的思想影响不少。有一次鲁迅对他说:“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  相似文献   

8.
鲁迅发过一次怪论:“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见《小杂感》)有位确实是鲁迅研究的专家说:不对,女人也有妻性。可惜他的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没有说明他看到的或想到的女人的妻性是什么,无法判断他和鲁迅的分歧到底在哪儿。 闻一多先生以新诗名家,然后又专攻中国古代文化。他的论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诸作,蔚为大家,誉满学界。有一次他直接指出:妻性就是奴隶性。这使我非常佩  相似文献   

9.
卜束 《瞭望》1990,(15)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生动地描写了柔石的为人。文中也写了死难的女作家冯铿,不过着笔时也仍与柔石紧密相联。这段文字先写了柔石的“迂”,随后说,“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表示  相似文献   

10.
当鲁迅解剖自己时说,孔孟的书,他读得最早,最熟,然而似乎和他不相干。他认为自己“思想上,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的毒,时而很随便,时而很峻急”。《红楼梦》21回不是有贾宝玉提笔续写《南华经》被黛玉讥笑的情节吗?鲁迅戏称自己是“随便党”,  相似文献   

11.
纽约专电 “当熊猫来到纽约时,纽约人都要着了魔。”说这话的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这是美国最大城市纽约的市长郭德华2月4日在市政厅亲口对本刊记者说的。 “但我不相信纽约市能有人比我更喜欢熊猫,”市长又笑嘻嘻地补上一句。原来这位62岁的犹太裔市长还是个有名的熊猫迷。其实,说来也有意思,这位市长在1980年参观北京动物园之前,还从未见过熊猫的“芳容”。那次,据他回忆,一下子看见了大约15只活生生的熊猫。可是他究竟是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2.
宋凤英 《侨园》2005,(1):32-34
对于今天的大陆青年来说,“梁实秋”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许多“文革”前后成长起来的人,很早就从中学语文课本上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知道了梁实秋其人。梁实秋在大陆顶着“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帽子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而在海峡彼岸却声誉日隆,台湾报刊称他为“文学大师”、“一代宗师”、“国宝级的作家”……他的《雅舍小品》1949年出版后,一直风行不衰,创中国现代散文集发行的最高纪录。这位“国宝级作家”,70多岁时,与台湾影视歌明星韩菁清,发生了一段惊世骇俗的恋情,在台湾新闻界、文化界、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3.
一勺 《瞭望》1995,(17)
关于“半夏”一勺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编的《且介亭杂文末编》中收了一篇包括九段小杂感的文章,题为《半夏小集》。它原写于1936年8月间或9月初,等到在附家》月刊10月号刊出时,鲁迅已经病逝了。此文的题目曾引起争议,各家的看法中以冯雪峰的解释最为确切。他说...  相似文献   

14.
舒展 《民主》2006,(12):42-42
文学鉴赏是一门大学问。对于作家来说,他的鉴赏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他创作的艺术水平。谨以陶渊明来说吧:朱光潜说:“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诗论》)鲁迅却说:在后人的心目中,陶渊明实在飘逸太久了,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他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的另一面,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鉴赏一个作家,要顾及全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题未定草》六)。梁启超、陈寅恪、朱自清……近现代的大师们有许多鉴赏陶渊明的高论名著。限于篇幅,恕不…  相似文献   

15.
要读懂鲁迅的杂文,甚至要明了题名之由来,是不能不知道其背景的。比如,鲁迅为什么给他后期的几个杂文集取名《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这些集子中,那些“论时事不留情面,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犀利的杂文,究竟因何而发?这都得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研究鲁迅和《申报》副刊《自由谈》的关系。鲁迅自己也说:“我的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申报》的《自由谈》开头的;集一  相似文献   

16.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宁海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朱允蚊即位,他任翰林侍讲、诗讲学士.建文帝时他是重要谋臣,明史说“凡国家大事,(建文帝)常命孝孺就坐前批答.” 几百年来,后人对方孝孺的评价是极高的.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其“天地正气”,黄宗羲说他是“有明诸儒之首”,胡适说他是“为殉道之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则说他“骨鲠千秋”.鲁迅在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将柔石与方孝孺相提并论为“台州式的硬气”.时值今日,南京和宁海政府,还在颂扬方孝孺的壮举,南京为他重新修坟立纪念碑.  相似文献   

17.
瞭望哨     
《瞭望》1990,(32)
望子成“牛”赞 湖北 胡思勇 乘车回家,遇到过去的一位学生的家长。问及他孩子的工作,没料到这位手握一市人事大权的局长回答说;“在×厂当钳工”。见我表示愕然。他又解释说:“人家有人望子成龙,我这是望子成牛!” 好一个望子成“牛”!虽然与望子成龙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境界。认真分辨起来,望子成龙本为具有封建色彩的一句成语。所谓“龙”者,人上之人也。而望子成牛,毫不夸张地说,则有点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涵义。“牛”者,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之形象也。证诸鲁迅先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  相似文献   

18.
貌丑何过?     
华丁 《瞭望》1996,(39)
左思是我国历史上的名人。他写的《三都赋》,被富豪之家争相传写,一时洛阳为之纸贵。被誉为“文章冠世”、“一代之绝”的陆机,也曾想写这篇赋的,听说左思要写,抚掌讥笑,很不以为然地说:“他若能写成,我就把酒坛子倒翻了。”待看过左文,他叹服不已,自忖已不可超过,也就辍笔作罢了。 这个故事见于《晋书·左思传》。《晋书》说左思“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就是说,精于辞章的这位大手笔,面貌丑陋,言语迟滞  相似文献   

19.
胡绳 《瞭望》1996,(38)
偶然读到为茅盾诞辰一百周年而出版的《茅盾和我》一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在这里面看到了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记载。 臧克家的《往事忆来多》一文中说: 我曾向茅盾先生提出两件文学史上的疑案,请他回答。那是在他乔迁到交道口南三条新居之后了。 第一件事是:关于1935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到达陕北,鲁迅打电报祝贺,多年来报刊上说法不一。有的说您也落了名字;有的说只有鲁迅一人。到底真相如何? 他没假思索就回答说:“是这样的:关于打电报的事,鲁迅曾经对我提及过;但发电时,他并没有告诉  相似文献   

20.
陈晋 《瞭望》1991,(51)
史家叙事,大多注重描绘历史人物的人格修养和志气才干,特别是其中的列传部分。毛泽东读史,在这个方面也有批注。 《后汉书》卷92“陈寔传”说:有盗夜入陈的屋子,潜于梁上,被陈看见。他把自己的儿子孙子叫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