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一切事物都是共生在一个大系统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全球共生系统理论的相互依存论决定了优化全球体系的必要性。全球体系内中美相互依存上升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建立新式战略稳定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必要条件。中美战略文化的博弈和磨合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秀杰 《当代亚太》2005,(11):25-30
蒙古作为中国北方的邻国,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和安全意义.从巩固中国北方边境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继续重视发展与蒙古的关系是中国对蒙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中蒙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俄蒙关系、美蒙关系对中蒙关系的影响,制定稳妥的对蒙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东南亚外交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的中国地缘外交中,处于首要地位的应该是东南亚外交.只有中国和东南亚整体关系达到高度稳定和高度互信的状态,中国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在今天,内政中有外交,外交中有内政的观点已为世人所公认,而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证明,传统意义上的内政和外交的边界更加模糊化.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大国合作趋势,有可能使东南亚的大国平衡战略失去效用,中国应该积极地推动大国关系与东南亚关系的和谐双赢.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东亚大国和东南亚之间只有建立完全平等、互不从属基础上的合作,才能使东亚一体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越两国在南海问题上时而出现一些摩擦,中越关系因为这些摩擦一直在曲折中保持发展,集中体现为双方高层间保持交流与互动。同时,中越双方还达成一系列共识,从大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推进双方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还愿妥善处理海上问题,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尽管中越双方已达成诸多原则共识,但越方在落实海上问题原则共识上需表...  相似文献   

5.
1993年“黑鹰坠落”事件后,索马里逐渐淡出了美国的视野。“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反恐被提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担心索马里这样的“失败国家”成为又一个阿富汗式的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索马里的内乱被再次提上美国非洲战略的议事日程。布什执政的八年时间里,美国加大了对索马里的介入。然而,美国...  相似文献   

6.
美国和新加坡的合作关系既是两国关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两国根据地区形势演进的双向政策选择,体现了两国的共同政策和利益倾向,对地区形势和两国关系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当大影响。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新加坡对外战略中的大国平衡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在涉及地区安全和经济领域多边合作机制的战略协调日益增强,提升了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相关性、存在度和话语权。新加坡高度关注美国新政府的亚太战略转型,采取了相当积极的政策措施,期待延续双方长期以来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新加坡的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在近年来的南海问题中,美新战略合作也得到了相当明显的体现,对地区形势的稳定和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南与印度关系持续升温,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领域逐渐扩大。虽然越南与印度加强全方位合作是两国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现实需求,然而两国都是中国的邻国,都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并发生过战争,相互借力、制衡中国成为其强化战略伙伴关系的首要目的。尽管越印加强合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势必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冲击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经济转轨进入深化阶段后,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选择适宜的国家创新战略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技术创新战略演进的路径的,从经济转轨初期的"培植战略"、"引进战略"、"转让战略"到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后的惯性发展模式、出口发展模式和投资发展模式的转变.揭示其技术创新战略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动力,即俄罗斯创新战略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创新战略之间的互补性与递进性、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统一.阐述俄罗斯国家整体创新跨越战略的实施路径选择,并提出对我国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阿塞拜疆与以色列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均获得长足的发展,双边关系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交往密切,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究其原因,这很大程度上在于两国在政治上的相互倚重和经济上的彼此需要。阿以"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凸显了文明冲突的悖论,阿塞拜疆的特殊身份使其未来可以充当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谈的某种桥梁,两国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一定冲击。不过,长远来看,以色列的"外围战略"和阿塞拜疆的"平衡外交"导致两国间的这种"战略合作关系"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变数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10.
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特色邱丹阳邓小平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杰出的大战略家。邓小平的战略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战略理论、战略思想、战略艺术的瑰宝。邓小平的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国内(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两大方面,二者既相互联系和衔...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高调介入"南海事务以来,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其一,从战略高度审视南海事务,将南海问题纳入到"重返亚洲"的战略架构之中;其二,以"维护航行自由"为名,寻求对制海权的掌控;其三,注重"均势"战略的运用,以求在南海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其四,以"巧实力"外交来实现其南海政策目标;其五,从走势看,日益由前期的模糊处理转向明朗化、强硬化。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主权是欧洲人发明,中国人被迫接受的概念;今天,主权是欧洲人试图埋葬,中国人极力捍卫的原则。中欧在主权概念上存在明显的认知分歧。主权观分歧对于中欧关系的影响总体上是消极的,使中欧之间容易孳生误解和争端,使中欧更难在很多双边问题上达成一致,并使中欧在第三方问题上的多边国际合作复杂化。但主权观分歧并未妨碍中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鉴于强化还是弱化国家主权对于中国和欧洲来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双方应积极携手管理在主权问题上的认知分歧,通过相互避免、相互保证和相互适应,打破中欧关系中的主权僵局。  相似文献   

13.
缅甸吴登盛政府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拉开了缅甸社会改革的序幕。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西方国家纷纷与缅甸新政府接触,发展关系。尤其是昂山素季当选议员之后,美国、欧洲与日本加快了对缅甸的战略争夺。作为缅甸传统友好邻国的中国,与缅甸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发展较为良好。文章将分析缅甸的改革进程对中缅关系的影响,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中缅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 ,新的国际秩序正逐步形成。世界各国正加紧其战略调整 ,大国间的关系将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里展开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美、欧、日之间的关系在调整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 :既相竞争 ,更多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巴基斯坦在美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下降,特朗普上台后更是重印轻巴,推出了高度重视印度的南亚战略和印太战略,对巴基斯坦则实行极限施压政策以逼其加大反恐力度。美国的政策变化引起了巴基斯坦政府和民众的不满与抵制,两国间出现激烈的外交纷争,美巴关系陷入僵局。然而,巴基斯坦在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和外交战略中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并且巴基斯坦是具有一定的对美反制能力的地区强国,特朗普政府在更为重要的阿富汗和谈问题上需要得到巴基斯坦的帮助。在权衡利弊后,特朗普政府调整对巴基斯坦政策,从以压促变调整为拉拢利用,美巴关系随之从高度紧张走向逐渐缓和。然而,美巴在短期利益和长远战略上都存在难以弥合的矛盾和分歧,双边关系发展缺乏坚实的合作基础和长远计划,两国在主要的共同利益——阿富汗政治和解方面存在目标和利益差异。此外,美印关系不断提升,使美巴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困难重重。美国不愿放弃在巴基斯坦及邻近地区的战略利益,短期内会维持美巴合作,但从长远看,众多挑战和制约因素使两国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巴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到南亚局势,还会冲击到我国的周边安全、中巴关系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应当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同属于法的范畴,都是制度理性的产物。二者具有类同性,既相互保障,又相互制约,同时又在制定主体与实施主体、效力来源、适用的对象与领域、规范逻辑以及对公开性的要求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共同支撑,党内法规与国家法作为社会治理规则而在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作用时,难免会因其不同而产生冲突或不协调,而这种不协调显然会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及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带来负面影响。为此,需要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主席年初的法国之行成果显著 ,1 997年确立的“中法全面伙伴关系”迅速升格为“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颇为世人瞩目。查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和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双边关系 ,被定为“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的约莫能数出二十四五个 ,但其中够得上“战略”高度的 ,则只有中俄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墨 (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东盟 (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和中国—欧盟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这寥寥四例。而这四例战略关系各自的重要性 ,也明显大不相同 :由于墨西哥的国际影响远不能和传统的世界大国俄罗斯相比 ,…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由于《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2020》战略的问世,尤其是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欧盟面临着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的多重挑战。在此压力下,欧盟将对外战略东移,开始重点经营与中国的关系。本文回顾了2010年中欧关系的发展,认为中欧双方在经贸关系、科技合作、政党外交、社会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在其他领域里的合作机制不断推进。然而,由于缺乏相互的深层了解,中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认知鸿沟,将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复杂化的背景下,俄罗斯和朝鲜显著增强战略互动的频次和范围,并提出构建“全方位”关系的目标。俄朝构建“全方位”关系的驱动力包括秩序认同、战略契合和角色定位三重逻辑。在秩序认同方面,两国具有相似的孤立环境和国家安全威胁感知。在战略契合方面,俄罗斯的“东向南下”战略布局与朝鲜的反霸权、反干涉斗争政策轨迹相互交叉。在角色定位方面,俄朝存在互为支点、安全协同与需求互嵌的自我定位。从俄朝构建“全方位”关系的外溢效应来看,两国间更为积极和全面的战略合作,可能强化东北亚地区现有安全困境的复合性,导致域外国家制造的“冷战叙事”加速回归,并进一步增加解决朝核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注意的是,俄朝构建“全方位”关系仍面临互惠关系的脆弱性、利益纽带的单一性以及追求“三角联动”的路径陷阱等结构性短板,导致其在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发展与伊朗关系的动机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已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俄加强同伊朗关系的战略考虑:保障俄罗斯南部地缘战略空间的安全;争夺对里海石油资源及其输送管道的控制权;利用伊朗在伊斯兰世界和中亚地区的影响解决地区和国内问题;占领伊朗的广阔市场。俄伊发展双边关系使中亚战略格局的重组形势更加复杂,从短期看,俄伊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