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虽然不少,但转化率并不高。法律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理应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分析,我国现行法律仍然存在对科技成果权利归属规定不明,法律保障不力等问题。应当在严格执行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加强法律的“立、废、改”工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依法、健康、有序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一、技术转让合同交易对象的几个问题探析 首先明确技术转让合同交易对象范围。 《合同法》第342条规定了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由此可见.技术转让合同的交易对象包括专利权、专利申请权、技术秘密权、专利实施权,而这些权利都是因某种技术而产生的权利,离开技术,这些权利不复存在。同时,这些权利反映了某项技术的法律地位,享有这些权利的技术受到法律保护,禁止任何人侵犯,反之,未取得这些权利的技术是公有技术,不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均可使用。因此,可以说技术转让合…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是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高校获得了大量的国家科技投入,具有较好的科研平台和先进设备.另一方面,高校在技术研发领域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高校产生的大量科技成果在国家科技进步中占了重要比重.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的束缚,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较低,高校及研究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强.对此,本文指出国家应尽快出台符合市场规律的高校专利转化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专利成果转化机制,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进行统一专业管理,最大限度的激励相关主体,进一步提高高较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的使用效益,同时也服务于国家的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我国高校当前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缺失是阻碍成果顺利转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分析我国高校当前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有效转变现行成果转化模式,明确区分收益,确立收益分配比例,才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和转化积极性,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在于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中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制度、法律促进制度、法律合作制度、法律激励制度的异同作比较研究,还可以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马治国 《知识产权》1998,(4):43-45,48
高等院校是我国技术研究开发的主力军之一,持有大量待转化的专利技术,但高校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对本单位的专利技术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的漏洞,使专利权和经济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的事件频频出现。本文试图从一个实际案例出发,探讨高校在专利技术转化中所存在的被侵权和自动“放弃权利”的法律问题。 一、专利实施许可的实际案例纠纷  相似文献   

7.
加速创新步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目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借鉴国外鼓励创新的有益经验,《科学技术进步法》在原有立法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完善和补充。尤其是对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归属和使用制度作了重要补充。运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以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现状为背景,以美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经验为启示,来解读《科学技术进步法》第20条对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楚道文 《科技与法律》2021,(3):36-44,64
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严重偏低,反映了仅着眼于科研人员收益分配和收入增加的渐变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的协议使用权制度不同,《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提出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创新,体现了以科研人员为核心的权利配置...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18,(2):119-131
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国家委托开发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环节阻塞,根本原因是存在制度障碍,旧的不利于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阻碍了法律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规定的有效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改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定虽然更加具体明确,但仍受桎于旧的行政管理体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能。因此,清理、废除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规章势在必行,同时,上述两法修改时因迁就旧的管理体制而制定的某些规则也应再作修改,以期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机制,为实现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近日,相关媒体纷纷报道:我国八成科技成果在“睡大觉”!从1985年至今,我国300余万项的专利成果实际转化率不足20%;高校每年6000-8000项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不到10%。1这一统计让人吃惊,因为尽管人们知道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较低,但没想到会是如此状况。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除了我国科技制度本身的问题外,更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密切相关,我国目前知识产权制度的现状是:对知识产权确权、保护及与其相关的合理使用、限制权利滥用等内容规定得较多,但在技术转化和转让方面的规定,却明显不足。这一现象不仅与具体制度本…  相似文献   

11.
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的法律特征所谓非专利技术合同,是指转让方将拥有的非专利技术成果提供给受让方,明确相互之间非专利技术成果使用权、转让权,受让方支付约定使用费用所订立的合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应当是指专有技术(技术秘密)使用权转让合同。在非专利技术转让的实践中,依照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内容的不同,人们也参照专利实施许可协议的分类方式,把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分为普通实施许可,排它实施许可、独占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系列调整科技的成果与应用的合同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技术合同。所谓技术合同是指与科学技术的研制、转让以及利用为社会服务而达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大致可分为科研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其中技术转让合同是主要的合同,它在技术所有人把自己的科技成果交给技术受让人,受让人接受这一成果并为此支付的定价款的合同。这种合同与科技成果的研制紧密相连、与该成果的应用休  相似文献   

13.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是我国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探索。但是,现行方案不仅违反上位法关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规定,而且对产权混合所有的固有缺陷也缺乏应对方案。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权利配置应当以利益平衡为核心,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我国应当在扩大解释高校职务科技成果处置权的基础上,赋予当事人权属自治的自由;同时完善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权的行使规则与权责体系,以解决当事人契约不完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大学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我国高等学校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我国实施市场经济和知识产权制度以来,大学不仅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运用知识、直接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需要的产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把川流不息的知识成果转变为技术创新的源泉,转化为商品,消除了产品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中介。 一、我国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规定 为了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需要的商品,实现产业化,国家、各部委以及各省市都做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1.国家关…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技术流转法律制度由技术转让法律制度和技术转化法律制度两部分构成;创新型国家需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技术流转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意义重大。历史上技术后进国多是通过引进、模仿、再创新及促进技术流转之路径来实现技术能力提升,进而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近代美国、德国、日本和当代的韩国,无一例外。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要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之战略,就需要在总结近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借鉴他国成功做法,完善技术流转法律制度,解决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以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技术流转法律制度由技术转让法律制度和技术转化法律制度两部分构成;创新型国家需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技术流转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意义重大。历史上技术后进国多是通过引进、模仿、再创新及促进技术流转之路径来实现技术能力提升,进而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近代美国、德国、日本和当代的韩国,无一例外。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要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之战略,就需要在总结近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借鉴他国成功做法,完善技术流转法律制度,解决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以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一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个以技术为商品的社会主义技术市场正在形成。通过知识形态的设术商品的转让和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竞争和技术进步。技术转让合同制度的确立,使进行技术交易各方的权益得到确认和保护。但从当前技术转让市场的实践情况看,不论是转让方,还是受让方,在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时,一般都只注意和关心眼前的法律事实和技术权益,忽视将来可能出现的法律事实和可能取得的技术权益,在技术转让合同条款中往往不涉及后续改进问题,因而事后可能引发纠纷,或者使本来可以取得的技术权益丧失。  相似文献   

18.
李晓庆 《法制与社会》2010,(24):101-102
高校专利多以发明为主,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但由于其课题来源、经费支持、评估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专利转化意识、产权归属、实施合同、利益分配等问题成为了影响高校专利转化的法律障碍。因此,如何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制这些法律问题,对促进高校专利的转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迪 《南大法学》2023,(4):154-169
《民法典》第522条第2款首次确立了真正利益第三人合同制度。《仲裁法》尚未确立真正利益第三人在仲裁中的法律地位,司法裁判对此也未形成统一意见,这使得真正利益第三人难以通过仲裁程序实现其对基础合同权利的主张。由于仲裁条款具有程序法契约属性,真正利益第三人对基础合同权利的承认,不能当然地涵盖仲裁条款。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是真正利益第三人的仲裁法律地位得以确立的基础。一方面,利益第三人制度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有限突破,这本身就是合同相对性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仲裁条款效力及于对合同享有请求权的特定第三人,也符合基础合同当事人订立仲裁条款的目的和期待。因此,确立利益第三人在仲裁中的法律地位并不存在理论上的障碍。在路径选择上,个案解释使真正利益第三人的仲裁权利成为不确定性权利,无法满足其对法律明确统一的需求。建议把握此次《仲裁法》修改契机,借鉴比较法经验并结合我国修法实践,以特别规定的形式使仲裁条款在真正利益第三人主张合同权利时对其有效。  相似文献   

20.
科技进步获奖项目异议期制度的设立,有助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关系稳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便于成果主管机关和人民法院及时正确地处理成果异议或纠纷,从法律上保障了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