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火爆一时,将出国热真切地展示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虽然此前,已悄悄兴起了出国潮,但那还是一些红男绿女的专利,他们或者有钱有权、或者有名望有学历。出国热真正从轻波微澜演变成沧海巨浪,是从1993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大人物姓米,但不叫大人物。他大名兴利,取兴利除害之意。这很符合他警察的身份和职业特色。大人物不过是一个雅号,来源于他的外观形象和性格特色。他个大、头大、嘴大、手大,外加说话高声大气,人称五大。   具有五大特征的小米,也不过二十五六,在单位里属于小字辈,大家就喊他小米。 小米,快,去喊老王来。领导这样叫他。他“哎”一声,二话不说,飞快跑去。小米,来,给我打壶水去。同事也这样叫他。“好”,他应答着,也是二话不说,屁颠屁颠地就去了。   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小米一视同仁,毫无怨言,便深得领导和同事的一…  相似文献   

3.
资料卡片     
天平的砝码气量小快乐少狭隘即人们常说的“气量小”、“小心眼”。对一些细小事情、闲言碎语,在“气量大”的人看来根本无所谓,可“气量小”的人往往就会生上好几天的闷气。别人相互间讲句悄悄话,“气量小”的人便以为是在讲自己;别人心里不高兴,脸色不好看,“气量小”的人就疑心是对着自己来的。在行为上,狭隘性格的人交往面窄,一般只同与自己想法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气量大小是同一个人的人生观密切相关的。一个胸怀宽阔、豁达大度的人,就不会为个人的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同时…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后,德国工程师曼德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秘密”:公司办公楼里,那些办公室门口铭牌上贴有“小红旗”的人,业务最OK、态度更真诚。他想,自己勤勤恳恳、工作出色,公司也应该奖励自己一面“小红旗”吧!同事悄悄告诉他,那些“小红旗”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只有党员,才能拥有。  相似文献   

5.
为新闻工作,他一次次放弃了私利,十多年,当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转了岗位换了新工作时,他依然坚守着;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交给了新闻工作,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叫农曾伟,生前是大新县新闻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6.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7.
一“升米恩、斗米仇”。此话怎讲?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接济一个人,逢年过节时,送给他一升米,他会非常感谢你;如果你给他一斗米,以后你给不起了,只给他半斗米,那么你就等着挨骂吧。那个人会想:去年一斗,现在为什么只给半斗了,是交情不好了,是看不起我了。慢慢的,他不但不再感谢你,反而会恨你。这就叫“升米恩、斗米仇”。  相似文献   

8.
重在抓落实     
“他很平凡,很平常。说好,他就比一般人好那么一点点;说差,一般人也就比他差那么一点点。他所做的事情,大家只要愿意去做,都能做得到”。读《英雄震撼心灵一王庆平烈士追思》的文章(6月14日《解放军报》),就会被王庆平的事迹所感动。  相似文献   

9.
提起商水县舒庄乡政府的人大代表王廷荣,熟悉他的人都叫他“王主编”。可事实上,他并不在新闻单位工作。那么,人们为什么叫他“主编”呢?这事还得慢慢说来。  相似文献   

10.
我叫他司司     
我必须承认,在拉开门的一瞬间我还是有点惊讶,他本人要比照片上更漂亮。对于漂亮男孩我向来就很有好感,于是微笑戏剧性的在我的嘴角上迅速划出一道弧线。他比我更惊讶,瞪大着眼睛,嘴巴呈“O”字型,足足打量了我四十五秒之久,然后才结结巴巴地问了一句:你是谁? 他的全名是司马云峰,他的爸爸妈妈叫他峰峰或小峰,他的女朋友们叫他云峰或亲爱的,他的同事们叫他司马云峰或司马。我从认识  相似文献   

11.
见过中山圣雅伦公司董事长梁伯强的人,无不被他的幽默感深深感染,而他的名言——“一个人的成功,不叫伟大的成功;一个人的事业,不叫伟大的事业。老板是什么?老板就是知识资本的召集人,把一大帮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召集拢来,组成一个部落联盟,老板就自然成了这个部落的盟主”——让你感到眼前的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民企老板不简单,这个“小器之王”并不小器。  相似文献   

12.
1989年夏,邱娥国辖区内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侦破民警在排查中得到一个重要线索,一个绰号叫“老啄”的人有重大嫌疑。可”老啄”是谁呢眠警找到邱娥国。老邱不假思索地说:“‘老啄’不就是吴顺根吗?他住烟街巷32号。”就这样这起特大撬盗案告破了。类似这样的案例得多。老邱利用对辖区情况的熟悉了解,为侦查工作提供关键而确凿的线索,解开了一起又一起刑事案件的“结”。仅1995年、1996年两年就有36起。因此,老邱的同事们给他起了个雅号‘’活电脑”、“活地图”。老邱还有他的16字L作法,即“簿中有图、o中有决、手中有本、做到四勤…  相似文献   

13.
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头常见的“农民大哥”;他常带笑容,为人厚道突击》中的“许三多”;就像一位田间地就像那位《士兵领导说,他是位在哪里都让人放心的大队长;同事说,他是位只问耕耘的“老黄牛”:在押者说,他是位把我们当“人”的好警察……他就是烟台市第一看守所四大队大队长于永强。  相似文献   

14.
另一种歧视     
同学聚会,忽就扯到“现在你最崇拜或羡慕什么人”的话题。轮到我,想了半天,真想不出有什么人还能让我崇拜的了,倒是近来很是羡慕我的一个同事,文章朴素中处处显出文采,实在了得。“什么样的同事?”“一个残疾同事,岁数比我小很多。”马上有人点着我笑:“你真是在那个单位呆得太久了,竟羡慕起残疾人  相似文献   

15.
马蝇效应     
《时事报告》2013,(1):55-55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人你的内阁。”林肯问:“为什么呢?”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6.
《公民导刊》2011,(11):52-52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相似文献   

17.
没想到,在南太平洋的岛国新西兰,能经常看见一群金发碧眼的“雷锋”,而且是有组织的“雷锋”,是经过培训才上岗的“职业雷锋”,这群“雷锋”,在西方有一个朴实的名字叫“义工”,是一个颇有一些历史的社会角色。 我的好友小比,出国留学期间,在新西兰也加入了“雷锋”行列,而且主要服务对象是华人移民。 去年10月,小比乘坐的飞机刚到新西兰,还没出奥克兰机场,就遇到一位老年人,他身穿标志机场志愿义工身份的蓝色西服,笑容可掬地帮人将行李箱提出了机场。待小比要送他一件礼物时,他却摆手拒绝,并说他是“义工”,随后,掏出一张名片,上与:“亲善大使欢迎你来新西兰!”  相似文献   

18.
刘翔 《人民公安》2023,(22):42-45
身高1.68米的冯逸璇,英姿飒爽,一束马尾更显得干练利落。说起话来那悦耳的嗓音,甜美的笑容让人一看就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邻家小姐姐。她笑着说:“我姓冯,同事与朋友都叫我‘二马姐’。呵呵,我也挺喜欢大家这么叫我的。”回忆起自己怎么会走上从警之路时,冯逸璇说:“这是我和警察的缘分吧!”  相似文献   

19.
库埃方式     
《时事报告》2011,(11):66-67
19世纪,法国有个医生叫埃米尔·库埃。有一次,一个病人找他看病,他手上没有药了,无奈地拿起一瓶蒸馏水说,这瓶“药水”能治你的病。病人回去后服下,竟然真的好了。这让他意识到自我暗示的强大力量: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能好转,你好转的机会就会加大。后来的学者把这种自我暗示的治疗方法叫做“库埃方式”。  相似文献   

20.
算计     
方志阳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但偏偏天不遂人愿,都已经是过了不惑之年的人了,连中级职称都还没有评上。同事们不管比自己大还是比自己小的一个个都有了职称,而自己独在被遗忘的角落无人注意。他不相信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 也许只有虚拟的世界能让他暂时忘却心中的苦闷。在那里,他真正找到了被尊重的感觉。 网络生活丰富而多彩,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