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南朝鲜时报》1988年10月18日报道:南朝鲜贸易促进会10月17日在议会听证会上透露,将于12月份在中国北京和济南建立其贸易机构。另外,也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和莫斯科设立两个贸易点。从官方的促进会得知,有关在华建立贸易机构的谈判工作已大体告终。该会还说,有关在莫斯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办贸易点的问题,苏联工贸委员会副主席弗拉基米尔·格拉诺夫来访时已讨论过。他在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访问后已于星期日离开这里。在访问期间,双方互换了包括协议  相似文献   

2.
2月26日至27日,在泰国首都帝国酒店召开的“泰国与南中国经贸合作前景”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学者陈乔之、刘迪辉、潘一宁、刘晓东,围绕会议的中心主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南中国与泰国贸易和投资合作的重大意义和广阔前景,现将他们的发言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1993年2月26日,“泰国与南中国投资贸易合作前景”研讨会在泰国首都曼谷的帝国酒店隆重举行。这次研讨会由泰国法政大学东亚研究所举办,由盘谷银行、正大集团及谢慧如先生赞助。来自中国、泰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及新闻界的代表约有200多人出席了为期2天的研讨会,中国方面的代表有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既是印尼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也是印尼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而对于中国来说,印尼不是主要的贸易伙伴,只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从中印尼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分析的结论看,印尼可以在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方面加大对中国的出口,而中国可以在制成品方面加大对印尼的出口。两国贸易的互补性指数表明两国在技术条件、要素禀赋、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本属于垂直型产业间贸易,具有较为广阔的贸易发展空间。当前中国与印尼的贸易正面临着一些障碍与困境:印尼频繁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立案,中国与印尼之间的传统能源贸易也面临不可持续的困境。鉴于以上各种原因,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印尼,来提升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其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使两国间的贸易发展很快。 日本已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多年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996年至2002年7月,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对日本的出超持续,且基本上呈现出一年比一 年扩大的趋势。就农产品贸易而言,现状并不乐观,从2001年开始,双边农产品贸易出现停 滞;2002出现了下滑,其中,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额下滑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年—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NRCA指数分析了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情况,并通过PLS模型研究了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日服务贸易在总量、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上有显著差异,且日本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强于中国。因此,借鉴日本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对中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欧贸易顺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欧洲、欧盟的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对欧贸易顺差高速增长。本文认为,对于顺差形成的原因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近年来,中国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技能劳动已经在中国出口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传统比较优势;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不仅使外资企业在中国对欧贸易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更有投资替代贸易的作用。要使中欧贸易得到健康的发展,欧盟方面应该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壁垒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8.
广东—东盟贸易:成就、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凭借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广东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一直是中国-东盟贸易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出台以来,广东与东盟国家的贸易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其他省份的主观努力、广东外贸的自我定位等因素,近年来广东-东盟贸易在整个中国-东盟贸易中的相对地位持续衰落.为此,作者提出了广东应具有东盟战略意识,发挥传统优势,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商机以及注重"走出去"等政策建议,期盼广东-东盟贸易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正式建交一年多以来,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变化促进了东北亚格局的变化。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现已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成了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两国进出口贸易突然增加到100亿美元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亚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体现在中日在东亚服务贸易分工中的竞争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总结和归纳东亚服务网络特征基础上,深入比较中日两国中间品贸易规模和结构,发现东亚地区服务部门中间品贸易格局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而中国向东亚地区提供服务中间品的能力全面超过日本,双方竞争具有同质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应采取稳固网络地位、调整服务结构的措施,以此全面提升中国在东亚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评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雯 《当代亚太》2003,(8):42-49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贸易依存度等指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特点 ,并从商品构成、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三个方面 ,就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周建明 《德国研究》2007,22(3):43-47
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交往中,中德贸易要晚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其他的国家,18世纪初,德国人的经营范围逐渐发展到我国的广东,茶叶、生丝、丝织品和瓷器是当时德国人最感兴趣的商品,早期的中德贸易中国始终处于被动状态.1861年中德通商协定的签订,使中德贸易逐步转官方渠道,由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在华洋行不断增加,在华贸易地位不断上升,军火贸易开始成为中德贸易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中德间的直接贸易已明显超过间接贸易,中德贸易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了相当规模,然而1914年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德贸易额急剧下降,又回到起点.  相似文献   

13.
欧盟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展,欧盟诸国经济复苏乏力,由此导致了欧盟市场需求减弱、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融资减少、欧元大幅贬值,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给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本文根据历年中欧贸易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了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对欧出口贸易额、出口欧盟所占总出口比重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的情况;从市场需求、贸易政策、贸易融资、直接投资、汇率波动这五个方面分析欧债危机对中国对欧出口贸易环境的影响。最后,本文对近期中国对欧出口贸易形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韩国之间的交流与贸易促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FTA签订及实施以来,中韩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中韩FTA实施背景下,分析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对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现状,发现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工业制成品科技含量不高、中韩贸易失衡、韩国贸易顺差现象持续、我国服务贸易技术含量低且发展相对落后等。同时,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还带来了贸易条件恶化、贸易不公平导致利润较低、贸易摩擦等问题,因此,我国对韩出口商品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更加有利于中韩贸易的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15.
高丽参是朝鲜半岛极具代表性的珍贵特产,早在古代就以丰富多样的途径向中国流动。据文献记载,主要途径有七:一是中国与朝鲜半岛政权之间使节往来所携贡赋、礼物;二是中国政权向朝鲜半岛专门派遣的采参使和采参队伍;三是朝鲜使节在中国境内的朝贡贸易;四是两国边境上各种形式和性质的互市贸易;五是中国使节、海商在朝鲜半岛域内的贸易;六是朝鲜商人和官员的走私贸易;七是中国百姓的越境偷采。途径多样而广泛,并因时代更替而复杂多变,反映出两国之间极其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正式启动,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有格局随着贸易自由化的逐步实现将会发生相应变化。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互补特征明显、产业内贸易程度低、贸易的产品集中度高、比较优势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巨大。本文认为,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中新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尤其中国的进口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中苏贸易的发展状况中国同苏联的经济贸易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基本上随着两国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同我国政府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的就是苏联,从而使中国同苏联正式建立了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十六世纪漳泉贸易港与日本的走私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是中日贸易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由明朝规定的朝贡贸易制度,因不能满足日本方面对中国商品的迫切需求,造成日本各大名、寺社经常为争夺对明朝贡而展开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到后来发展成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明朝以此罢市舶,严海禁,断绝与日本的正式贸易。而一些原先以“朝贡”名义来华贸易的日本商人只好转到漳泉沿海一带从事走私贸易,在当地百姓的接济和一些地方豪门望族的勾引下,这种走私贸易越来越猖獗,遂迫使明朝不得不在福建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出海贸易,而此后的中日贸易走向已发生变化,成为仅有中国商人载运货物到日本的单向贸易。  相似文献   

19.
从中美贸易看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的顺贸易生产模式的影响,可以从美国对中国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中体现出来.但美国贸易政策的政府战略因素、美国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及其价值构成使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生产贸易效应的影响面临着挑战.中国应转变生产方式、转变中美贸易的增长方式、提高商品的内在价值、切实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李晓岗 《美国研究》2005,19(4):76-99
1999和2000年,围绕是否批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美国国会尤其是众议院存在明显分歧。劳工组织等团体试图通过将贸易问题政治化,阻止国会批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工商利益集团则从维护在华商业利益出发,大力推动贸易问题的非政治化,最终促使国会批准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工商利益集团的游说,实际上是一次美国全国范围的中美关系教育运动,对促进美国公众和国会议员对两国贸易关系乃至整个双边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密切中美经济往来,推动贸易问题非政治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影响。它反映出,工商利益集团已成为美国国内政治中维护和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