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加坡,人们虽然对政府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从未听到有人议论政府官员有贪污腐化行为,这是新加坡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他们把新加坡政府的廉政.归功于被称为“现代新加坡之父”的前总理李光耀。早在五六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之初,政府官员道德沦丧,贪污腐化,被某些西方国家称为“东南亚之癌”。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李光耀,立志要在新加坡根治这种不治之症。李光耀多次声明:我是政府总理,我可以造就出多个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我自己绝不能成为富翁。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的50多个小岛组成,扼守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战略水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就十分注重武装力量建设,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基本建成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作为武装力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到80年代,在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中,国家角色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普遍承认。此间,李光耀政府将新加坡由一东南亚的小转口港发展至世界领先的制造业与金融中心,并将之抬升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NIEs)。  相似文献   

4.
早在恐怖活动渐起渐兴的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就敏锐地意识到必须组建一支可对付各种恐怖分子的特工部队.1984年,在新加坡国防部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专门对付恐怖分子的特工部队(SOF),如今,它与主要负责处理国内刑事案件的警方特工突击队(STAR)、专事救灾工作的民防灾难拯救队(DART)和负责镇压监狱暴动的监狱紧急应变特工队(SPEAR)一起被称作新加坡军警力量中的"四大金刚".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正逐渐从亚太金融中心,转型为美国的亚太安全岛链中的一环。随着小布什政府放弃同时参与两场战争思想与遭遇“9·11”恐怖主义攻击事件之后,美国的军事理论与战略思维正逐渐调整。新加坡与美国业已存在的军事合作在反恐背景下也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引言 新加坡的地区化运动是适应新加坡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推行于90年代,其宗旨是使新加坡成为亚洲地区商业中心。 该地区化纲领的重要性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它是一项经济纲领,其目的在于支持新加坡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由于李光耀强  相似文献   

7.
王江雨 《南风窗》2013,(9):98-99
李光耀曾经指出,如果条件只能许可人民在面包和自由之间择其一,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面包。如果这个理念放在新加坡初建国时期一些年内还讲得通的话,现在的新加坡社会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阶段。"我只对可以行得通的有兴趣"新加坡以奉行实用主义著称于世,实用主义在新加坡不仅体现为政府政策和官员的工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加坡国家安全战略领域不断拓宽,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最近出现的令人毛骨耸然的恐怖主义威胁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其军队的发展之路。目前,新加坡正在探寻军队发展的新方向。新加坡于20个世纪80年代启动了军队现代化发展战略,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国防部长张志贤说:“军队现代化的结果是新二代武装力量的诞生,军队的转型将最终产生第三代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海峡时报》的香港办事处在春节前,忽然来了一名应征者,她是一名在香港大学修读学士学位的学生,还有半年才毕业。这名应征者是偶然阅读《海峡时报》时发现招聘广告的,在其它媒体包括香港的报章上完全找不到这个广告,而她本来只想“碰碰运气”,结果就得到了一次面试机会。她很奇怪为何新加坡机构在香港要这么低调招聘员工。原来新加坡很重视人才,每年花费大量资源在海外抢夺精英,90年代曾在香港成功吸引数以万计专才移民新加坡,但这些港人没多久就跑回香港,而且,再也不愿意回到新加坡。后来,新加坡政府将“抢夺人才”的重点转移至中国…  相似文献   

10.
由新加坡创意发起的亚欧首脑会议,为寻求不同制度和文化之间的和平相处和共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大潮下,区域化联合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在欧洲,以欧盟为标志的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在亚洲,中国、日本等亚洲大国不断加强与东盟的合作。但是,区域化并不等于封闭化,如果区域组织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地区发展合作,最终将失去活力。因此,欧盟于1994年7月制定了《走向亚洲新战略》的文件,提出了与亚洲国家展开广泛对话,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政策主张。同年10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问法国时提出了建立亚欧对话的倡议,并得到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经过一年多的筹备,首届由26方参加的亚欧首脑会议于1996年3月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开启了亚欧合作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主权国家对"地区"的认知及其地区战略与内外环境的变迁密切关联,不同的国家基于不同的国家特性而对"地区"有不同的反应。本文在概括新加坡与东盟关系之历史演进的基础上,试图从小国特性的理论视角探讨作为小国的新加坡其地区战略变化的内在根源及其表现形式。以脆弱性为基本特征的国家特性决定了新加坡对地区化进程的基本战略取向,进而影响着其与地区的关系式样。新加坡的地区战略实践是一个小国成功的地区合作模式:地区发展与国家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态势。其战略理念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小国借鉴。  相似文献   

12.
香港这10年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3):35-37
由中英谈判开始,香港社会就出现了信心问题,持续的移民潮最炽烈之时,即使非洲小国如佛得角的护照亦受到热烈追捧。当时有不少外交领事因为涉嫌以贪污手段签发移民签证而被递解出境。这个移民潮一直到回归前一至两年,随着西方经济,特别是加拿大、澳洲出现经济衰退才渐渐平息下来。除了个人移民之外,企业也出现迁册潮,最著名的就是英资怡和洋行将总部从香港迁至百慕大,并在1990年代初将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  相似文献   

13.
本书以日本为案例,阐述了能源安全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二战前和战争期间日本能源安全经历了以能源生产安全、能源来源安全、能源运输安全为主要矛盾的时期.在漫长的战后时代,日本能源安全经历了战后初期的困难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的石油供应黄金期;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的能源安全稳定期等.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底气     
21世纪初中国农民的思想解放,其深度与威力当比上世纪20年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在中苏关系史上是从60年代末的全面对抗向80年代中后期的关系正常化的过渡。中苏关系上这种过渡性阶段的出现,既与中苏两国内部政治发展出现的过渡性有关,又与当时的国际局势的过渡性有关。系统地考察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发展过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研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印度对中印边界的认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界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边界问题成了两国关系的晴雨表,是中印关系中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其他议程都不同程度地与之相联系。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印关系因边境冲突和战争跌落谷底,此后持续冷淡。直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边界矛盾的缓和,中印双边关系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本文试图说明,中印边界矛盾的升级和缓和很大程度上源于印度对中印边界的认知,而信仰体系、环境因素、学习过程是影响印度相关认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主办 APEC 峰会,系“9·11”事件之后全球第一个重大国际会议。虽然早在两年前上海就投入人力物力全力打造自己的国际会都形象,但高潮还是在本周。在 APEC 成员之间,最高兴的是韩国,也许是历史性的巧合,他们的浦项钢铁大厦与 APEC 峰会主会场上海科技馆相邻,这也是离 APEC 领导人目光最近的跨国公司办事处。最担心的却是新加坡,新加坡一直以亚洲国际会都自居,每年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美国强化对华人权外交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正式对中国提出"人权问题"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头10年里,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人权似乎扮演的只是受忽视的,可有可无的角色.然而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开始强化对中国的人权外交,从而使人权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化工建材厂是隶属于市政工程总公司的一家国有工业企业。60年代初由北京迁至密云。90年代初,该厂已濒临倒闭。原因:一是企业较早地进入退休高峰,离退休人员达412人,与在职职工比为0.55:1;二是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7种产品有4种无市场,属于淘  相似文献   

20.
北欧的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及冰岛在20世纪初还是一些落后的农业小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了20世纪60年代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高福利对北欧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北欧国家的经济也遭到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