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有三位母亲,所以我很幸福。 一位母亲给了我生命,教我说话,抚育我健康成长。一位母亲给了我信念和理想,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还有一位母亲,在我痛苦无助时,给我关爱和力量。前二位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溪流     
每个人的往事中,都蜿蜒着一条有关母亲的溪流。对母亲,谁都有最基本的爱,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但这就够了吗?我想,对母亲该有深刻的爱,这其中既有母亲拥你在怀的熨帖,又有岳母刺字般的良苦用心。我始终认为,母亲那一代人的情感硬于我这一代。这与我们灾难深重的民族有着深厚的关系。母亲蹒跚涉世的脚步不幸踏上了被日本帝国主义烧焦了的土地,中国的历史充斥着悲哀,民族的百年忧患不能不强硬那一代人的骨骼。知道母亲的童年,是“文革”降临时,母亲因为是“地主的狗崽子”,失去了工作的权利。一天,我发现母亲坐在床沿上落泪。这是…  相似文献   

3.
在我来到人间41年后的今天,我已无权再延续自己的生命父母离异,兄妹约增,父亲不认亲生儿子.母亲不知在何方,我没有亲人,我该走向何方……我叫杨阳,今年41岁,系一名上海籍死囚犯。我出生于一个双职工家庭,但家庭并没有给我的童年带来幸福和欢乐。我共有四个兄妹,姐姐、哥哥及妹妹。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听到父母整日争吵,这给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1965年的一天,父母离婚了,厄运当头,遭到不幸的首先是我们兄妹四人。我的大哥与妹妹由母亲领养,我和姐姐由父亲抚育。父母离异,家庭破碎,姐弟不来往.兄妹不相认…  相似文献   

4.
杨银禄 《同舟共进》2011,(12):33-35
康生早年就认识江青?传说江青的母亲李栾氏曾给康生家当过佣人,就在那时,康生认识了江青。汀青的母亲是否给康生家当过佣人无从考证。即使当过,那也是江青五六岁的时候。1972年夏天,江青与美国女作家维特克夫人谈话时(当时我在场)说:“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我父亲因一件小事毒打了母亲,母亲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带着我离开了家门。”“我母亲要出去工作,因此我可以上学。”“诸城县一个有一妻几妾的姓孙的地主收留了我们俩。不久.母亲又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一家‘破落地主’。”“在我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试着走夜路去找我母亲。”  相似文献   

5.
廖辉军 《台声》2022,(21):102-103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中的一个小段落,由台湾知名学者余光中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表面看似简洁明了,实则蕴含深刻,当我读懂时已至中年,诗中就是通过一枚邮票,道出了两岸一家亲的无限乡愁。从少年时代起,我便辗转各地谋生,那时给家里写信是唯一能与母亲联系的方式。每每寄信贴上邮票的时候,我总不由得想起余光中先生这首《乡愁》来,那是对诗作最肤浅的理解。后来,得知母亲那边有个亲人远在台湾,那贴着各种图案邮票的平信,总能辗转千万邮路,  相似文献   

6.
我父母离婚后,我和母亲及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父亲每月支付一定的抚养费。前年父亲再婚,母亲也给我娶来了一个后爹。最近,母亲和继父给我生了一个小弟弟。小弟弟出生了,我的独生子女证是否收回,我还可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吗?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七月     
细 细想起来,竟然先想到了我戴红领巾的那一刻。那还是“文革” 时期,我们全家刚随父亲所在的部队由河北换防到了邻省山西。仿佛突然间换了一个天地般 ,一扫由于母亲在河北工作时被认定“犯路线错误”而勒令进学习班所带来的一切阴影。很 快,我就加入了少先队,当时那种高兴程度绝不亚于过年。母亲给我仔细打扮起来,先梳好 辫子换好衣服,之后系上红领巾领我来到照相馆,照了“革命生涯”的第一张照片。那是 6 0年代的一个 7月。而后我在上初中期间又加入了团组织,说是我入团,倒不如说那枚团徽 是母亲给我争取来的。那时的我只管热衷…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06,(7):56-56
大家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充满深情的旋律,对我们大家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几天前,我们刚刚迎来了伟大的党85周年的生日。让我们从心底里唱起这首歌,为伟大的母亲献上衷心诚挚的祝福。  相似文献   

9.
张健 《人大建设》2010,(6):56-56
编辑同志: 我前几年到城市工作,但户口并未从农村迁出。母亲不愿进城生活.于是留在农村老家,由我堂弟照顾她的生活。两个月前,我母亲不幸去世。她在遗嘱中声明,老家的宅基地及老宅由我来继承。可我听别人讲宅基地是国家的,老百姓无权继承,我需要把老宅给拆了。请问,这种说法是合法的吗?  相似文献   

10.
春暖花开,院里的老葡萄架鼓了一个冬天的芽苞终于都展开了。母亲常常在葡萄架下数着今年能结多少串葡萄。她仰着头指点给我看:你看这是芽苞,这是果苞。于是,我也陪着母亲数,发现芽苞不少,但能够看出是果苞的却是少之又少。我抱怨说如果去年冬天父亲剪枝的时候能手下多留点情,恐怕今年还真会有个不错的收成呢。母亲就呵呵笑,说这你可就不懂了,给葡萄剪枝跟教育孩子差不多,严是爱惯是害呢。如果不把那些纤弱的枝条都剪掉的话,这棵老葡萄早就被去年的寒流给冻死了。小小的果芽拳头样展开来,一粒粒的小葡萄硬硬地蒙着层白霜青涩着,等再过几天,梗…  相似文献   

11.
徐然 《北京观察》2000,(11):46-47
母亲杨沫去世后,日子变得寂寞起来。此后,把看着她留下来的遗文、遗信,阅读着那些她对世事的洞察,儿女的关爱、友朋的亲情的文字,就有了一份特别沉静的体味。母亲平生写给我的信大约有三百余封,近20万字。还是在她生前的90年代初,某一日我告诉母亲,她写给我的数百封信大都保留着。听了这句话,母亲欢喜地眨了几下眼皮,对我说:“这辈子我光是看别人的信,我自己给人写了些什么,全记不得了,你把信拿给我看看!”于是,我把母亲那些写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使用不同纸张、不同笔墨,或是教诲、或是责备、或是  相似文献   

12.
责子返金     
田稷是齐国的相,他将接受部下的百斤黄金送给母亲。母亲惊奇地问道:“儿呀,你为相三年,也没有这么多俸禄呀!这黄金是哪里来的?”田稷如实告诉母亲说:“是我接受了部广的贿赂!”母亲听了这话,非常气忿。她告诫儿子说:“常言道,为人要修身洁行才是,不正当的事情不要去做,不义之财不应当拿回家来。国君如此器重你,给你安排这么重要的职位,又给你这么丰厚的俸禄。你为臣不忠,对母亲不孝!不义之财不是我所要的,你这不孝之于,也不是我儿子!”田稷听了母亲的话,羞愧得无地自容。于是退出家门,将收受的黄金全部退还给了部下。…  相似文献   

13.
正"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首歌伴随我一生,唱了一遍又一遍,我常常热泪盈眶。这首歌让我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励志奋斗、懂得感恩。不忘党恩发奋图强我幼年时,父母因痨病撒手西去。我们兄妹三人顿成孤儿,流落街头。年幼的哥哥给一家老板当了学徒,吃尽苦头。5岁的妹妹被迫给一户人家做了童养媳,挨打受骂,受尽折磨。我时年8岁,无路可走,主动要求跟着一位远房亲戚,她是位老师,我想边干活边读书。亲戚住在一座山上,嫌我命差,温暖甚少。我每天要从山下往山上挑水做饭,还要砍柴、  相似文献   

14.
勤俭难忘     
去年,单位给我分了三间房子,房子虽然是旧的,但比起我以前住的单间要强得多。欣喜之余,我和妻子商量,如今房子宽敞了,该把母亲从农构接到城里来享享清福了。回到老家,我与母亲说了此事。母亲说,我在农村住惯了,在城里怕不习惯。但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她终于答应进城住几天。进城后第二天早上,母亲说她夜里没睡好,我和妻子忙问她怎么啦,母亲说:“这里的路灯怎么一整夜都亮著,谁掏电费呀?”我笑着说:“您老人家就别操那份心了,不让你掏钱就行了呗。”母亲却说:“这得浪费多少电呀,村里人浇地电都不够用呢,咋城里人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5.
写封家书     
母亲托人来信说她很想我,天天等着我的信,信中问我:“怎么不给家里写信啦?是不是因为没有收到回信?妈妈不会写字你是知道的……”看信后,我心头不禁猛然一颤。是啊,又有半年多没给家里写信了,母亲怎能不挂念?我不能苛求母亲像当年父亲那样定期给我写信,而我心底深处却不能体谅母亲,以致母亲竟恳求那份本应属于她的亲情安慰。蓦地泪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母亲瘦弱的身影定格在村头大树下,夕阳西坠,余辉弥漫,笼罩了那棵大树和母亲…… 还记得那年远离家乡到外地上高中,涉世未深、人生地疏,异常  相似文献   

16.
每当我唱起《我爱你,中华》这首歌时,我常常被它那优美的旋律,充满激情的歌词所陶醉。祖国,母亲!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记得1976年7月28日晚,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我被石子、瓦砾压在下面。  相似文献   

17.
奉母亲之命,鲁迅于1906年与朱安结婚。朱安(1878—1947)是绍兴丁家衖人,据说又名德意。这一旧式婚姻给鲁迅带来了精神上很大的痛苦,对他的思想、人生道路有相当大的影响。他对许寿裳说过:“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本文对鲁迅这一旧式婚姻的若干史实进行探索,同时谈谈鲁迅所得到的朱安的支持,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成长的足迹     
这些年来,每当我回首来路时,总会看到那一串歪歪扭扭,深浅不一的足迹,但是无论怎样,这行足迹是始终向前的。1971年农历正月初一深夜,我用响亮的哭声宣告了自己的诞生。之后,父亲到天津去工作,母亲产假期满也要去上班。于是,把4岁的姐姐交给人家代为抚养,而把我抱给了慈祥的祖母。有一天,寒风凛例,我受寒发烧,体温升到40℃。母亲闻讯回家,把我送到卫生院。可是,由于用药不当,使我听力急剧下降,最后什么都听不到了。母亲心急如焚,带我到上海五官科医院治疗无效,从此双耳失聪。这年,我只有两岁半。母亲和远在天津的父亲含着泪水为我四处奔走,想方设法,都无济于事。7岁时,邻居的小朋友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而我只有眼巴巴地在一旁  相似文献   

19.
正儿时,母亲听从阴阳先生的妙计,给我定了一门干亲。先生说我命苦又命硬,认一头牛做干爹。牛,就是留,牛能保佑我留下一条小命。它刚从地里收工,戴着竹笼嘴,穿着鼻钩绳,脖子上架着一柄粗大的木轭,在它的身后是我的亲生父亲,戴一顶斗笠,披一件蓑衣,执一根柔长的牛鞭。程序一道不少:焚一炷香,放一串鞭炮,母亲按住我的头,给牛三叩头。母亲说:这是你爹,叫爹。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6,(3)
正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母亲投笔从戎加入黄埔军校凤翔第七分校78周年,我怀着复杂而沉重的心情写她的故事。决心抗日投笔从戎1920年,母亲张绍先出生于安徽全椒。1927年上了全椒小学。迫于生计,姥爷带着一家人于1932年北上徐州,靠在云龙山下给游客照相维持生计。因母亲在家行大,除上学外,生意上送相片、收帐跑腿的活,便由母亲去办,从小就锻炼了她敢说、能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