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议离婚在实质与形式要件的法律规定及效力认定方面存在缺陷。完善协议离婚的实质要件:一是增加“真实”二字,即“当事人真实自愿离婚的,给予离婚。”二是须以别居1年为协议离婚的限制性条件。完善协议离婚的形式要件,须建立登记离婚公告制;增设协议离婚无效与可撤销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
木楠 《民主与法制》2014,(24):62-63
借用大姑子孙丽颍的名义买房四年后,孙建州和刘幂夫妻俩却感情生变,在外租房居住的刘幂起诉离婚时竟发现丈夫孙建州趁着夫妻分居期间偷偷卖掉了房子。刘幂只能再次提起诉讼,要求判定房屋买卖协议无效。法院支持了刘幂的请求,却也给尚未成功离婚的她留下了难题:谁来返还房款?  相似文献   

3.
撤诉型和解受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规制,但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其履行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目前,当事人主要以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以及侵害债权等实体法事由提起新诉,要求撤销和解协议或确认和解协议无效,但若当事人根据一审判决进行和解而事后有证据证明一审判决有误之时,当事人提起新诉要求撤销和解协议可能面临不予受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德国和日本的多元化救济模式,赋予当事人根据瑕疵的不同选择不同程序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在刑事案件中如何确认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我国缺失相关制度规范。刑事责任能力的确认直接影响刑事案件中触法精神病人的刑事处遇。应当规范我国的司法精神鉴定程序,设立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确认程序,并将二者整合,构建我国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确认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安》2012,(4):60-61
编辑老师: 你好! 我在一个小区从事保安工作。上个月23日,我的同事被一名在小区内溜达的男子打伤,后来得知该男子是一名精神病人(已有5年精神病史)。当我的同事找到该名男子的父亲要求赔偿医疗费用时,其父亲却以该男子是精神病人不用负责为由拒绝赔偿。我想请教一下,难道被精神病人打了就该认倒霉吗?我的同事能让精神病人的父亲赔偿吗?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8,(10):36-38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要达到社会和谐状态的一个前提条件即是家庭和谐。上海市宝山区妇联联合上海大学共同对近年来宝山区离婚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根据资料反映,从2000年到2004年间,宝山区民政局登记协议离婚的总数为5824起,宝山区法院离婚案件判决的总数为10184起。调查分别选取2000年和2004年的协议离婚档案各500份及法院判决的离婚案件档案各200份进行比较、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案情介绍] 张女士与刘男士提出离婚,经咨询,到法院办理离婚手续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诉讼费用,所以双方没有在法院起诉,而是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协议离婚时共同约定“双方自愿离婚,房屋归女方所有,子女由女方抚养,男方每月支付生活费50元,外欠债务3万元由双方平均负担”。双方办完离婚手续后,男方于离婚后的第3日与另一女士举行了婚礼,张女士经详细打听得知,刘男士与该女士已“交往”多年,从而知道了刘男士与其协议离婚的真正目的,于是找到刘男士,当众撕毁了离婚证,言称此离婚无效,要到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相似文献   

8.
2005年底,当事人甲(男)与乙(女) 双方来到婚姻登记处协议离婚,双方达成了一致协议,表明自愿离婚,出具了合法有效证件,甲当场填写了《离婚协议书》,并自己写下了一份声明书。登记处人员经核实无误后,为双方颁发了离婚证。然而一个月后,甲的父亲丙找到民政局,要求撤销两人的离婚,丙的理由是:甲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离婚当日正在患病期,属《婚姻登记条例》中第十二条“限制民事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之规定范畴,其离婚当属无效;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机关明知其有病还办理了离婚,属行政违法,要求追究执法过错行为。  相似文献   

9.
法眼看时事     
给精神病人发离婚证被撤销今年10月19日,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依法撤销了天宁区民政局颁发给精神病人朱某和其丈夫戴某的离婚证,并根据过错原则判决民政局和戴某分别承担诉讼费800元、1100元。朱某,女,因受惊吓患精神分裂症。1985年,朱某与戴某结为夫妻。婚后,朱某多次精神症状复发住院治疗,出院后,亦长期服药控制。2006年5月23日,朱某和戴某到天宁区民政局办理了协议离婚,将房产分给戴某名下。案件审理中,法院委托司法鉴定中心对朱某在离婚时的精神状况进行鉴定,结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限制行…  相似文献   

10.
协议离婚(又称两愿离婚)是指男女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离婚协议,依法解除夫妻关系的行为。我国《婚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协议离婚登记,只要“查明”有关情况,符合离婚条件的,就应予办理登记。但是,在协议离婚登记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隐性调解”,即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在办理协议离婚登记时,一般都自愿地从事认真细致、有时甚至是非常艰苦的具有调解性质的工作。这主要表现在现行婚姻法规对离婚登记如何执法操作不够明确,婚姻登记机关在“查明”离婚双方是否自愿、对子女和财产是否适当处理时,发现不合…  相似文献   

11.
郝凤军 《人民论坛》2012,(36):126-127
离婚协议中的财产问题是离婚实务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婚姻关系的伦理性特征决定离婚协议中财产"赠与"与《合同法》中的"赠与"并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其是否可以被撤销。对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的性质是否属于《合同法》中的"赠与"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从而达到真正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案例案例一:2005年3月,王先生与妻子齐女士协议离婚,协议书中约定:一套住房为男方婚前财产,现考虑到离婚后孩子归女方抚养,男方同意离婚后将此房赠与女方,并协助其办理房产过户手续。不久,王先生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离婚协议中关于赠与房子的条款。王先生认为,自己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并未看清楚其中的条款。而在齐女士看来,如没有当时王先生赠与房屋这一条款,自己就不会同意离婚。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24日,婚姻当事人李某(男)和梁某(女)以长期分居、感情彻底破裂为由,第3次到A县婚姻登记处申请协议离婚。婚姻登记员依照职责对当事人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解,但当事双方仍决意坚持要离婚。在反复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婚姻登记员依法并按规定程序为李某和梁某办理了离婚手续。  相似文献   

14.
徐进 《前沿》2005,(1):139-141
合同无效与无效合同并非同一含义 ,合同无效应包括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关于合同无效是否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 ,我国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从横向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纵向确认合同无效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确认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等请求权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如果确认合同无效后财产返还等请求适用诉讼时效 ,那么时效期间从何时起算两个层面进行交互动态式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有结婚就有离婚,有离婚也必有复婚。我作为婚姻登记员,在具体执法办事过程中,总忘不了提醒这么一句:尊重双方意愿同意你们离婚,但也随时欢迎复婚。有了这句话,就为每一对协议离婚夫妇昭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契机,就是说,这扇婚姻大门没有关死,随时可以推门进来。我是这么想的,协议离婚,关键在于一份协议书。而能否顺利达成协议,是以心平气和,好聚好散为先决条件,体现了男女双方的高姿态。既然是高姿态,就不会出现对骂对打,互相指责,反目成仇,这就为日后可能复婚打下了一定基础。相当一部分协议离婚夫…  相似文献   

16.
案例 2013年初春某日,临澧县陈二乡某村委会主任杜某向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求助.杜某称,该村先天性智障女村民张某一年前因家庭变故丢下同为先天性智障的丈夫陈某和孩子,离家出走.最近得知张某已在澧县与另一男子黄某同居,并已怀孕,两地村组织虽多次出面做工作,但张某不愿再回到丈夫身边,也不愿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迫于计生工作的压力,杜主任希望婚姻登记机关能上门为其办理离婚登记. 评析 本案属于智力残疾人离婚的案例,虽然案情特殊,但根据《婚姻法》及《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婚姻登记机关不应为张某和陈某办理离婚登记,如需解除婚姻关系,可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其理由如下: 第一,不符合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案情】邹女士和马先生于2012年4月6日协议离婚,并在连城县民政局办理了离婚登记,在离婚协议书中,双方约定邹女士抚养婚生子,马先生每月25日支付抚养费1300元,从2013年1月起每年每月递增100元,直至孩子大学毕业,孩子的教育费、医疗费等其他费用由双方各承担50%。双方离婚后,婚生子随邹女士在厦门湖里区生活。因马先生未依协议约定支付抚养费,邹女士多次要求马先生支付均遭拒绝,  相似文献   

18.
荣超 《中国民政》2007,(7):39-39
编辑同志:半年前,我和前夫协议离婚,他提出住房归我所有,并一次性给我经济补偿5万元。我们在民政部门签下离婚协议并办理了离婚手续。但时至今日,前夫一直没提经济补偿的事。我曾多次找他要,他却一直不给我。我向法院申请执行离婚协议,却遭到法院的拒绝。请问:法院为什么不能对我们的离婚协议进行执行?张金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14,(7):6-6
目前,山东青岛市一精神病男子对前来接他就医的医护人员行凶,引起社会关注。目前专科医院床位增长远不及病人增长快,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仍是空白,谁给精神病人一个归宿成了问题。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社会防治科主任王立钢介绍。青岛市目前已经给4万多名重度精神病人建档,还有更多的重度精神病人没有纳入监控。  相似文献   

20.
不知“协议离婚”从何年何日兴起,但“协议离婚”作为婚姻解体的一种形式,将成为时尚。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一对对曾相亲相爱的男女成为“协议离婚”的兑现者呢?请看笔者采访的几位“协议离婚”的当事人,在他们平静分手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平静的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