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想一种跨越时空而普遍有效的民主制度形式,或以自己的民主观念和制度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他国政治,这种民主观显然带有一种霸道的意味。可在民主的问题上,一些西方国家不时会流露出这种霸道的民主观,却无视西方民主观本身内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主确实是好东西,但若被当作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的最廉价的借口,这本"好经"就被念歪了,成为粗暴干预、扰乱他国内政、撕裂国际社会的霸道式民主。这种霸道式西方民主不仅使被"改造"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分裂、人民流离失所的境地,也成为祸乱世界、制造分裂与动荡的根源,国际社会乃至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并给予坚决反击。  相似文献   

3.
西方民主自诩为代表自由、民主、人权,具有极大的迷惑性,这成为其民主霸道价值逻辑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西方民主制度优越论则成为西方民主的霸道逻辑的关键注脚。西方国家通过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控制世界舆论,掌控政治话语霸权是西方民主霸道逻辑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西式民主对外霸道,论据充足。西式民主对外霸道的原因是西方民主的标准具有双重甚至多重标准,民主是幌子、是手段,民主的操作在实践中往往走样、异化,西式民主的本质是以我划线。西方以民主之名,对外进行了一系列干涉别国内政的霸道行径。  相似文献   

5.
霸道与民主     
正近年来,美国政府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利用加征关税等手段试图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于他国。"一言不合就退群"也成为美国霸道行径的生动写照,此前,美国相继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气候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伊朗核协议等。近日,特朗普声称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似乎也在意料之中。实际上,霸道思维与行径已成为西方民主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些把西方民主奉为圭臬的人看来,西式民主是最优的民主模式,代表着人类政治的发展方向,带着普世的神圣光环。然而事实上,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垄断了民主的话语霸权,什么是民主、怎么搞民主、搞得好不好,这些都由少数西方国家说了算。他们甚至披着"民主"的伪装,大肆行"霸道"之实。把"民主"和"人权"作为"挡箭牌",用其霸道思维不断公然挑  相似文献   

7.
对内行民主,对外行霸权,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国家的一贯做法,但这并不能掩盖其霸道思维的荒谬性。以荒谬的霸道思维为导引,美国等西方国家必然会进行一次又一次冒险。在此背景下,国际秩序与大国关系必然会充斥着紧张与对抗,增加彼此误判的风险,从而危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8.
西方"预言者"认为西方民主政治具有普适性,但是从实践结果来看,采用西方民主模式的非西方国家,几乎都因"水土不服"而陷入失望或绝望之中。即便在西方社会,伴随着民主制度也常常出现政府负债严重、内政处理效率低下、过度干涉他国内政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洲兰 《前沿》2012,(20):53-55
美国一直以来以民主说教者身份自居,以双重民主标准不断的评论他国的民主、人权发展状况.这引起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学等领域的学者们对中西民主形态的关注.虽然民主最早是西方政治文明的产物,但却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由于各国风土人情各异,民主的发展呈现出各式各样的本土化形态.在法治为上的现代社会里,法律中民主的发展形态备受人们瞩目.通过挖掘中西法律民主之魂,展现民主在中西方立法、执法、司法领域争芳斗艳的不同画卷.世界法律民主的推进过程,同样也是各国结合国情进行扬长避短的过程.历此过程时,中西法律民主无优劣之分,只有完善与否之别.  相似文献   

10.
管淮 《前进》2006,(2):50-51
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否得以认真贯彻执行,其关键一点,就是在党内必须有“讲真话、说实话”的政治文化氛围。铲除不允许“讲真话”的霸道作风。民主集中制本来就是“民主”属性的集中制,偏离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在执行过程中就会被异化成只集中不民主的集权制。应该看到,目前有少数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民主意识淡薄,霸道作风严重。有的“一把手”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任用、重要项目的审批、大额资金的使用上,不商量,不讨论,个人说了算;有的领导班子在讨论决定问题时,都由“一把手”先定调子,别人不能有不同意…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16,(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当协商民主已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的时候,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出现了种种关于协商民主的片面理解。一种意见认为,西方协商民主是具有普遍性价值的民主形式,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应以西方协商民主作为蓝本;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研究西方民主,能够对西方民主产生的社会根源、存在的基础、发展的前景有很好的掌握。不能片面地研究西方民主的相关理论,这样不仅会陷入西方民主的悖论,而且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西方民主的产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以及中国不能走西方民主道路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分清、辨认西方民主,防止西方民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侵蚀。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主权理论源于西方自身的历史经验,与中国语境不符。合理的主权理论应该反映当前大多数国家的主权体验。基于此,国际社会应既尊重他国主权,也积极斡旋;既反对干涉内政,也需特定介入。  相似文献   

14.
<正>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民主有何区别?与西方民主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种民主制度是不是适合某个国家,我们可以从其施行那种制度的实际效果来判断;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正好印证了这一观点西方民主制度的构成要素谈及西方民主制度,人们常常以美式民主为代表。美式民主是以民主宪政体制下的三权分立、多党制、议会制、普选制和公民言论自由权等为主要要素的民主制度。事实上,西方民主  相似文献   

16.
刘慧频  周瑞华 《求索》2010,(6):112-113,121
西方民主冲击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西方的民主模式的确显示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将其由特定国情决定的民主制度,以"普世价值"的形式对外输出。西方民主冲击的理性启示是,工具理性、形式正义确有其特殊优势,但必须与价值理性、实质正义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批判地借鉴西方文明成果的角度看,在当前中国民主建设中,依法治国方略作为工具理性的具体体现,与中国民主的价值理性相互结合,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刚 《八桂侨刊》2003,(2):10-10
美国不断地要求“他国”民主和人权,但自己国内的争取人权运动却从来也没有停歇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选举民主,进而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民本文化说到底是一种臣民文化。19世纪末中国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士大夫不愿意用"民主"指代西方国家的代议制和宪政,而是用"共和"一词。民权主义对西方民主思想有所吸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国创建的思想基石。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文革期间的"大民主"是具有民粹主义性质的民主。民主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是近代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是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达成共识的政治哲学。陈独秀在创办《新青年》伊始便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把它们作为拯救中国的两大法宝。"民主"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参与式治理:现代城市的治道变革参与式治理起源于西方国家,其理论渊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参与式民主。基于传统代议制弊端日益凸显,不能很好满足人们对民主的需求,公众普遍表现出对这种民意表达机制的冷淡,使得代议制的功效逐渐衰退。20世纪60年代初自Arnold·Kaufmann提出了"参与式民主"后,"参与式民主"就开始在西方兴起,弥补代议制民主的不足。二是治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