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当今社会,女性发展权利已经得到国际主流社会的广泛接受。然而,传统性别文化观念深厚的根基以及自然的生理差异,使法律、国家根本制度对女性发展权利的确认并不代表女性就拥有了现实的发展条件和能力。因此,需要重新解读女权运动者所提出的解放、平等、自由、发展等一系列概念,提出符合中国本土实际的女性发展策略,即参与性自由,以摆脱当前女性发展所面临的阶段性困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的女权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台湾的新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也随之而兴盛。台湾的新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充分探索了当时女性如何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如何自我发展完善,也探讨一些与女性权利、命运、地位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为她们树立起崭新的女性观念,并为新时期的女性指明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在19与20世纪之交至五四时期对民权与女权运动提倡与鼓吹的同时,也热心于对女性文学与女性情感的研究与张扬.其"专论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一节文字,努力通过对古代文学中这类诗词曲文的分析研究,传递出其男女平等与尊重女性的现代观念,体现了他力图促进近现代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的健康发展之宗旨.这是现代启蒙思想运动中不可多得的专题性文字.尽管其个别观点与见解不无商榷之处,然而其整体思想和诉愿,今天看来仍有很好的参鉴价值,值得汲取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女性解放从对人格平等的憧憬开始向着政治觉醒的方向转化。女国民意识是这一时期女性政治意识觉醒的重要标识和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女性革命先驱们期许革命时尽国民之责任,也期待革命成功后与男子共享国民之权利。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女性心怀憧憬,提出了女子参政的要求,并为此掀起了民初的女子参政运动。但女子参政要求不仅遭到了袁世凯北京临时政府的否决,在以孙中山为首、由革命派控制的南京临时政府也没有获得通过。女子参政运动的失败,体现着鲜明的性别歧视面相,也与女性的弱势与性别认识上的误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女运动的起点和社会背景与西方的女权运动有很大不同。我们应当结合中国女性的现状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实践来讨论和应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并参照自身的文化来进行合理的吸收 ,不能完全按照西方国家妇女发展的模式和女权主义的经验标准来要求中国妇女 ,尊重妇女的自主选择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6.
吕碧城是20世纪初女性解放的先驱,她还是辛亥革命时期重要的文学社团———南社女作家的翘楚。她早年积极投身女权运动,鼓吹女学,提倡教育改革,创办了北洋女子公学。她留学海外,环游欧美,以自身的实践为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女性与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中国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女性问题日益突出,包括:1)有关女性权利的法律保护和调整需求增加;2)涉及婚姻家庭的诉讼案件增长迅速;3)新型的法律纠纷和诉讼案件不断出现;4)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分化,导致女性权益保护及女性地位事实上不平等更加突出。本丈提出的应对策略是:1)女性观念及组织方式的转变;2)婚姻家庭立法的修改完善;3)婚姻家庭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的改革;4)传统与道德的重申;5)发展经济、教育,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日本妇女矫风会(缩写)WCTCTU)是1866年由56个日本基督教信仰者发起成立的,会址在东京.矫风会是日本第一个妇女组织.它的成立揭开了近代日本女权运动的新篇章宗旨矫风会的宗旨是致力于和平、女性权利和节制酒烟三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宋庆龄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参与者、推动者,更是国共两党开展妇女运动的融合者。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独立参政,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卓越的政治能力,为妇女运动的推进作出了贡献。正是因为有宋庆龄这样的杰出女性,才使得近代以来中国的女权运动主要由男性精英指导与推动的局限得以突破。她以女性领袖的身份激励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实现妇女参政议政,将中国的妇女运动与国民革命的潮流融合,打破了原来孤立而有限的争取男女平等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
弗·道格拉斯不仅是19世纪美国黑人的著名领袖,也是美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以美国《独立宣言》所宣称的人人生而平等和代议制政府原则为基础,把黑人解放和妇女解放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变成有机的整体。但是,道格拉斯首先是一位黑人领袖,他在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总是优先考虑黑人的解放问题,这就注定了他的女权思想的局限性,与女权运动领导人的关系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既有冲突,也有合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备受都市女性观众欢迎的“小妞电影”不仅是一种电影类型,更是剖析当下都市女性生存与发展状态的重要途径。而对“小妞电影”中的女性身体与都市空间的仔细观照是体认片中人物乃至当下都市女性形象的有效策略。“小妞电影”集中且深刻地折射出当下社会都市女性所存有的精神焦虑,这是不同于传统性别二元对立冲突的生存焦虑,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对身体与空间的焦虑是都市女性焦虑的两大源头,通过对“小妞电影”中女性身体与都市空间的文化指认,我们可以准确地认识到当下都市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而在传统女性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为新时期女性生存与发展提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哈代是生长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一系列小说中塑造了一组背离了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新女性们向往自由生活,追求人格独立,反对传统习俗,具有叛逆精神。他们给予当时人们在观念上的改变与震撼,以及给予读者在思想上的启迪与思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后来的女权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女权运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期的女权运动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代。一六四○年,英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女权运动第三次浪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从反人类中心主义和反男性中心主义两个方面对西方哲学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发起了双重夹击,完成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终合围。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与二元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论的强有力的批判也正体现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  相似文献   

15.
在女性的作用日益彰显的现代社会.女性的学习风格越来越被教育界所关注.但是传统性别理论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男女先天差异.与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相结合对现代女性的有效学习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在性别论视角下.再探男女学习风格差异.进而促进女性发展.其现实意义凸显无疑。  相似文献   

16.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权运动相伴相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对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的推动。同时,这种进步和平等是有限度的,重点突出和维护部分西方女性的利益,具有强调西方女性经验的形而上学性,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依附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推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演变,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双重影响。在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必须积极扬弃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通过落实国家制度、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加强女性学研究、提升女性主体意识等促进性别平等,保障社会主义妇女事业行稳致远,为推动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乃至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董燕 《工会论坛》2004,10(4):109-109
在十九世纪女权运动蓬勃发展的现实背景下,<董贝父子>中的女主人公对男权社会进行了激烈反抗和自我超越,但由于时代和历史条件,这种反抗无法摆脱悲剧性的结局,其原因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仲红艳 《工会论坛》2007,13(3):135-136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充斥着一群身残志衰的丑陋男性——他们身体残疾、精神残障。传统的男性家长位置被颠覆,男性权威话语权被女性权威话语权所代替。这种批判男性的书写策略,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的深度关怀,凸现了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战后西方妇女要求权利平等,反对性别歧视,促使社会及立法的改革,这样便出现了新女权运动(也叫新妇女解放运动)。西方妇女运动已从街头和广场斗争,发展到议会、出版界、司法界和各政党内部。它渗透在西方大众文化之中。电视、电影、妇女杂志、书籍中女性形象已是勇往直前的女性。而且各种妇女组织纷纷成立,要求改变妇女的不平等待遇,提高妇女的自尊权利,改变男子乃至整个社会对妇女的歧视态度,争取妇女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解放,已是妇女解放的中心内容。西方妇女运动的重大活动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要求女性以家庭为中心,围绕“父子轴”,努力扮演好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即女性的“三个自我”:女儿、妻子、母亲。近代西力东侵、西学东渐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运作模式以及两性社会分工和权力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刺激了传统女性走出家庭中心,家不再成为女性的场域边界和道德束缚。近代女性走出家庭中心有3种途径。近代以来女性在解放和发展历程中,走出传统家庭相对容易,走出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角色难;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容易,实现社会自立、人格独立难;拓展社会领域容易,维系公私领域中角色的平衡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