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多大杀伤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贸易保护主义行动能力及其杀伤力的限制因素环顾世界,相信贸易保护主义风潮还将继续发展一段时间,特别是在美国,因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本身就更容易使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取得与其实际经济实力份额不相称的政治能量,美国宪法将对外贸易政策决策权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促进产业与经济发展、保持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在最近几年纷纷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2019年,贸易保护主义在实施方式、政策数量和扩散程度等方面的新态势愈发显著。贸易保护主义新态势给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造成的冲击是广泛的,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未来,中国需要在政策与实践等多方面寻求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方式,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优化提升,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3.
回顾国际贸易发展历史,在经济(金融)危机时,世界经济普遍经历了经济(金融)危机——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兴起这一逻辑发展过程。此轮经济(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贸易利益分配不均、生产与市场矛盾、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是贸易保护主义不衰的长期机制;经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发展滞缓的现实、经济增长模式的修正和产业结构转移等特殊动因催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贸易保护主义是各国合理、稳健的现实主义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是在美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矛盾加剧、反自由贸易社会思潮兴起、对外经济政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全球经济治理、中美两国经济发展以及中美双边经贸关系都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5.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影响和改善本国经济状况,各国纷纷出台贸易限制措施,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和支持,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抬头。农业也成为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蔓延的领域之一。就我国农产品出口而言,由于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保护主义倾向明显,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农产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贸易政策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其国内政治体制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对贸易权力的分立,利益集团以及政党政治的参与,导致美国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趋向复杂化。在后危机时期,美国执行的对华贸易政策中,贸易保护主义日趋抬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的变化,始终离不开美国国内贸易政策决策体系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博弈。因此,美国国内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利益集团控制政治权力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力图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从而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行为与政策。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即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轮番上演。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具有较强的民意基础,在美欧多国蔓延,并且冲破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经济萧条从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孳生的温床。当前世界各地、特别是某些西方经济大国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态已经令人感到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兴起的瑟瑟寒意。"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运动已从小城卢卡蔓延到了米兰等意大利大城市,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议案》设立"购买美国货"(BuyAmerican)条款等等。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为什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6,(6)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的世界经济整体上陷入下行通道。近年来,除了美国经济得到了相对较好的恢复外,世界各大经济体,包括新兴国家经济一直都处在各种增长的矛盾中。传统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也因此备受责难。随着区域经济学和新地理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世界视阈下关注本地区、本区域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景况,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目标、方向、政策和路径。譬如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经济一体化和逆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对新经济增长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美国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在全球经济中,中国和美国之间已经形成高度一体化的共同市场。随着两国贸易的扩大,各种贸易摩擦也引起双方的高度重视。一些美国政治势力违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想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在两国经济交流中设置障碍,更借台湾问题要挟中国。芝加哥中国  相似文献   

11.
美国消费者是中美贸易的获利者,如果中美贸易停滞或减少,美国消费者将以更贵的价格消费更少的产品。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看,中美贸易中内嵌的是中美的国际分工模式、国际投资模式,中国和美国企业在一条价值链上合作,贸易保护主义伤害中国的同时,势必伤害美国自身。  相似文献   

12.
美国等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把中国当成了替罪羊,这是贸易保护主义借尸还魂,最终也会损害美国及他国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大萧条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特殊经济现象,其在国际社会形成的群体性经济痛苦记忆,对当代世界贸易体系完善具有历史借鉴价值。在当前国家间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逐渐加深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以及贸易战会诱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国需要承担起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责任,促进公平合理、高效有序的国际贸易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建国 《前沿》2003,(2):43-46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针对的是幼稚工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 ,而WTO时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针对陷于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我国贸易政策应朝适度保护民族经济倾斜 ,也就是在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化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通过保护使重要的或计划发展的目标产业在适度竞争压力下得以成长、发展和壮大。我们应该尽快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 ,完善与WTO规则接轨的工作 ,同时要据此探寻对己有利的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红斌 《桂海论丛》2007,23(4):13-15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贸易商品结构上日趋高级化;贸易格局上全球化与集团化并存;绿色浪潮赋予国际贸易新的涵义,绿色贸易大行其道;贸易手段上,网络贸易将成为主导性贸易方式;贸易政策上,管理贸易盛行;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上沉渣泛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是某些西方国家在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处于国际市场竞争劣势之下的一种本能反应。以限制资本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阻碍劳动力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为特征的反全球化政策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领域,并被发达国家用作压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完成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全球正在酝酿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调高了关税,加强征收反倾销税、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对进口产品实行许可证制、政府直接救济和补贴、金融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对我国外经贸的发展也构成了严重的阻碍。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鼓励外贸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加强创新;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18.
宾建成  吴俊  李宾 《湖湘论坛》2010,23(1):96-99
次贷风波蔓延至实体经济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形势严峻,因此,国际社会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对大萧条时期与次贷危机时期贸易保护得以兴起的内、外部因素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与大萧条时期兴起的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相比,由于处理危机可选工具不同、国际体制不同和国际协调组织不同,这次次贷危机推动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早期历史上存在两条国民经济发展路线主张,即杰斐逊重农主义和汉密尔顿重工商主义。两者在思想和政策方面存在分歧,即,在经济思想方面,前者思想乃对法国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美国本土化创新的成果,即美国重农主义思想;后者思想乃欧洲古典重商主义和汉密尔顿制造业保护主义思想;在经济政策方面,前者主张大力发展北美大陆扩张性农业经济,同时发展作为农业的仆人的手工业和家庭制造业,主张实行自由放任国内经济政策和自由贸易国际商业政策;后者主张在发展农业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工厂制造业和商业,主张实行制造业保护主义政策和重商主义政策。在政治经济利益与国家发展前景方面存在竞争。两者又具有诸多内在契合性、相容性或一致性。在应对国际重商主义体系挑战、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危机及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转型需求下,两者在1789年联邦国民经济发展路线中实现了融合,并达成共识:通过建构联邦统一的国民经济发展路线,在联邦国民经济一体化、受保护的国内市场扩大化和一体化中,两者各得其所地发展、相互促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为最大的冲击者和受害者。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贸易政策走向关系到后危机时代中国整体贸易发展,以及能否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转向协调管理型的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把WTO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引向有序化,进而促进世界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