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而扩大内需的主要支点是居民消费。该文从居民消费这个内需的重要方面入手,提出一方面要提升居民消费率,另一方面要聚焦突破几个居民重点消费领域,打通阻碍居民消费持续回升的关键难点和堵点。该文建议应不断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控制居民收入风险,提升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消费金融创新、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优化消费环境等,以持续提升居民消费率;同时建议应多措并举,尤其从供给端发力,升级居民在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绿色低碳、教育托幼、大宗消费等重点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最终实现内需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中国CPI呈现直线上升趋势,2020年1-2月,CPI同比上涨为逾8年来首次破"5",其中食品烟酒类CPI涨幅最大。CPI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资产价格与物价指数关系的变化、部分投机资金的消费品炒作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过渡,但目前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预计在未来的居民消费中,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类消费比重将会上升,食品烟酒和衣着类消费占比将会下降。在消费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居民消费心理保守、产业结构落后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广西各地已实现复工复产。步入后疫情时期,全力促进消费增长应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须破解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一、全面拓宽服务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4.
王蕴 《人民论坛》2022,(24):30-35
疫情期间,受居民收入预期、消费信心和意愿、技术进步、民族和文化自信等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结构优化升级、居民消费倾向走低影响或长期化、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安全就近消费和囤货式消费增加、国货消费全面崛起以及绿色消费普及化发展等新特征新趋势。在准确把握消费对经济循环牵引带动作用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聚焦重点、瞄准难点、把握亮点,从提振消费信心,完善市场主体纾困措施,鼓励供给创新,畅通消费渠道,营造国货消费的良好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持续发力促消费、稳增长、添活力。  相似文献   

5.
国外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变动对中国消费品出口贸易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六个方面:发达国家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而交通通讯支出比重、医疗健康支出比重和娱乐教育文化支出比重持续上升,对中国消费品出口结构和规模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发达国家服装鞋类支出比重和家具家用设备支出比重以下降为主要趋势,但大部分国家下降很慢,而且一些发达国家这两个比重呈现波动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中国服装与消费类纺织品、相关轻工类消费品、家用电器等的出口;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比重、医疗健康支出比重和娱乐教育文化饭馆旅店支出比重不断上升,也促进了中国消费品出口的增长,有利于中国开拓消费品出口市场;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服装鞋类支出比重和家具家用设备支出比重变化不一样,对中国消费品的出口具有不同的影响;各国居民信息消费和娱乐休闲消费的快速增加推动了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国外绿色消费的兴起对中国消费品的出口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余斌 《政策瞭望》2010,(12):50-51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已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目标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使居民"有更多钱可花"、"有钱更敢于花"、"有钱更方便花",但这需要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起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唐代商品经济与消费结构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雁南 《思想战线》2007,(4):137-138
一、消费需求影响了商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唐代的消费需求结构与商品供给结构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商品性消费主体人数的不断壮大而逐步优化、升级的。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全国户数突破900万大关达到961万多户[1](P61)。由于城镇的兴起,城镇工商业人口和半工商业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城市中的庞大人口对商品性消费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需求也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加之唐人由俭趋奢消费观念的变化,对商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这一要求,商人队伍日益壮大。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为利所驱的农民纷纷加入商人队…  相似文献   

8.
曾燕南 《青年论坛》2010,(6):114-116
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与增强,是拉动哈尔滨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哈尔滨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制约哈尔滨市城市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居民收入因就业制度变迁而充满变数,致使其增加预防性储蓄;现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要求居民个人付费比重增加,使其预期性消费增加;不完全的市场供给制度也使城市居民消费成本增加;受金融危机因子影响,造成哈尔滨市内需不畅。上述因素致使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降低。要改善上述现状,优化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增强消费者预期;需要培育城市居民消费热点,挖掘他的消费潜力;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城市居民消费预期之忧;需要加快建立有效的消费信贷制度;需要提高市场调控能力,降低消费成本。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提高哈尔滨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9,(2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通过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2013年至2018年,消费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0.4%提升到65.8%,提升了15.4个百分点,并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和重要支撑。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  相似文献   

10.
彭泗清 《人民论坛》2023,(18):21-2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居民消费观念及行为显著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场景及消费模式,传统的消费结构分析视角已经难以涵盖新的消费类型,难以全面表征新的消费趋势。本文结合消费心理学、消费社会学和消费经济学的多维视角,梳理出可以反映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新特点的重要消费类型,提炼出消费结构变迁的六个维度,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消费变革的新趋势,提出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8,(20)
正为了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依靠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行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消费引领的发展方式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投资、出口是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  相似文献   

12.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驱动经济平稳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占GDP比重偏低。需要从改善消费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坚持惠及民生的政策改革,完善社保体系;顺应消费习惯变化,增强消费领域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客观要求。文章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抑制消费增长的体制机制性因素,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的三个着力点:在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前提下,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在全力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基础上,采取差别化供给政策;强化政府治理能力,积极创造扩大居民消费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关键期。但就当前而言,广东消费结构升级仍然存在居民消费率难于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缓慢、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衡、区域城乡消费差距拉大、公共消费与居民消费失衡、贫富户之间文化消费差异极大及高层次消费外溢严重等问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不少是深层次体制性因素。需要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消费政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制度性建设和优化消费环境等促进广东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在新消费背景下,消费结构、消费需求偏好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2013,(9):83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中国当前居民消费升级,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抓住有利时机,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既能有效拉动国内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提升和发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更高水平的平衡。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对症良方,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是: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以提升价值链为核心的出口结构。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是:鼓励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升级,深化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协调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朱迪 《人民论坛》2023,(2):70-7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调查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相对而言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疫情期间饮食、医疗保健、教育占居民消费较高比重。我国数字新消费蓬勃发展,中等及高收入群体和中青年表现突出,绿色低碳消费成为城市新兴消费,高收入、高学历、年轻世代更积极参与低碳消费行为,居民的新能源车购买意愿近年来大幅度提升。提振居民消费倾向,需关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消费需求和动机,把握新机遇,特别重视供给体系完善和社会文化营造,改善消费的宏观外部环境,在高水平上不断促进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跳出疯狂购物的漩涡,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仍有待提升。理性消费形成的需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消费观念多元、不少消费者处于盲从的情况下,要引导消费观念升级,扩大宣传和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可持续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满足理性需求,以理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文章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要形成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改善供给拉动消费的机制、改善预期让消费者敢于消费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