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数字文化产业化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一个新的趋势。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是当下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新的研究领域和重要课题。利用AR技术不仅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尤其是民间文学类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转化和开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石庆秘 《前沿》2010,(18):177-180
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一种前沿技术应用。文章力图通过数字化技术这条纽带,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等多种技术,探索唐崖土司王城的保护、研究、修复、旅游开发的策略与方法。减少对文化遗产原生态的随意改造,有效缓解旅游开发与保护中文化资源传承与利用的矛盾,扩大文化资源的群众性与受众范围,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供高科技支撑,提高文化旅游资源的科技含量;真正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实物遗址保存,以此达到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在传承与发展上还缺乏有效方式和有影响力的产品。应用昂普(RMP)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根据市场的需求转化为游客乐于接受的产品,既有利于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又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三个策略:资源分类合理开发、内外部文化资源糅合及利用高科技提高游客体验价值,以地域特色打造有吸引力的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4.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旅游开发,开发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旅游价值、面临的现状以及开发的意义三个方面来回答。  相似文献   

6.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实施民族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对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调查,科学规划,创新开发,本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增长原则,从而实现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席钦钦  马嘉凤  刘辉  莫显然 《传承》2011,(22):72-75,81
抗日战争文化遗产资源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源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弥足珍贵。以广西为研究对象,以抗战文化遗产为研究中心,通过对其现状等方面的分析,从抗战文化旅游的开发、抗战纪念主题园林建设以及抗战影视作品的策划等方面提出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方案,对广西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席钦钦  马嘉凤  刘辉  莫显然 《传承》2011,(8):72-75,81
抗日战争文化遗产资源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源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弥足珍贵。以广西为研究对象,以抗战文化遗产为研究中心,通过对其现状等方面的分析,从抗战文化旅游的开发、抗战纪念主题园林建设以及抗战影视作品的策划等方面提出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方案,对广西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目前吉林省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措施等问题。对此,要树立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强社区的参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独特的景区特色,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坚持走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摆脱濒危的困境,实现自我生存的重要途径,是重要的非遗资源市场利用方式,通过提升文化遗产的市场需求,反向促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章通过对旅游市场普遍存在的开发模式进行梳理,认识不同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和创新型模式,有助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贵州体验旅游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而是希望从深度体验旅游中获得独特的感受、拓展开阔的知识、获得丰富的心灵滋养.贵州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开发体验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与旅游产业结合.科学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开发贵州体验旅游资源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贵州旅游产品的思路和模式,变以"大量销售"为主导的观光旅游产品模式为"深度营销"为主导的体验旅游产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目前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开发策略,包括政府主导下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不同类别的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讲述不同的“黄河故事”,数字赋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黄河故事”进行虚拟化创设,从而有效实现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云南、贵州、海南的实践经历,认为新时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效显著,开发模式不断增加,旅游精品不断涌现,旅游开发管理与促销成绩突出,但开发中也呈现出浅层次开发、歪曲性开发、重复性开发、过度性开发、片面性开发与隔离式开发等问题。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学者、企业与民族群众要密切协作,增强文化遗产的长远保护意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游,不断完善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6,(6)
旅游小城镇建设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在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要将小城镇发展和延续历史文脉、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保护好原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好历史和民俗文化,实现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黄学军 《人民论坛》2020,(8):140-141
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情感。对传统古村落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需要掌握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数据信息,通过分层次性的统计分析、存储与展示,为古村落文化遗产的重新修缮、保护研究及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7)
广西桂林少数民族文化积淀厚重,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都得到一定的保护和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保护与开发也面临开发的广度、深度不够,保护与开发未形成良性互动,保护与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应从加大宣传力度和开发力度、坚持保护中开发和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席格 《传承》2012,(17):60-60
与文化资源他者开发成功进军中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本土电影却无法将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实现对国际市场的成功拓展。只有潜下心来推动美学对文化资源电影创意开发的有效介入,这样本土电影才能真正发掘出文化资源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民族传统手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除具有自身特点外还吴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点.由于现代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变化等原因,传统手工艺等民族文化的生存与传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必须树立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意识,明确保护和开发的范围,加强立法保护与发展创新,采取生态博物馆式的保护,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2)
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自组织系统,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内部的随机涨落是保护与开发的原初动力。梵净山自然文化遗产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多功能性、增值性以及管理上的政策性,促使涨落形成,而影响其保护与开发的各相关变量之间竞争与协同的作用机制则为其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省域结合部性质的乌江流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等角度系统归纳该流域民族文化资源的数量、类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分析表明乌江流域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特色鲜明、但散而不聚,开发乏力。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原则、真实性原则和民族和谐等原则,把握文化资源的开发层次,大力开发显性文化资源,效率优先,积极开发灰色和隐性文化资源中的"文化元素";打造民族文化知名品牌以及合理规划文化资源开发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