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立 《桂海论丛》2020,(2):39-43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人民对于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探讨"美好生活"的哲学内涵及美学意蕴,将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理论根基和价值导向。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美好生活"意味着人在"日常生活"和"闲暇生活"中,能够充分占有自己的生产即"享受生活",以及从事自己全面性的劳动即"发展潜能"。从美学的角度分析,"美好生活"之"美"是人自觉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着的"人的类本质",同时"美"又表现为人的生活世界之"和"、人的生活方式之"雅"以及人生态度之"逸"。  相似文献   

2.
李志勇 《岭南学刊》2006,3(6):41-44
以人为本的提出,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核心理念:要加强社会建设,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社会塑造成平等主体之间的合作体系;要加强民主建设,完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保证公共权力服从并服务于人民;要推进政治价值观转型,把人作为衡量政治正义的根本尺度。  相似文献   

3.
王舒琳  傅长吉 《前沿》2013,(13):50-52
一些人对“无为”二字望文生义,认为“无为”是消极处世的观点,也是一种愚民政策.本文以新视角重新解读老子的“无为”思想,即要求顺其自然与返璞归真.老子“无为”思想中体现为“抱朴守真”“情景寡欲”“无知守愚”以及“以柔克刚”四方面.老子的“无为”思想启示我们,在当今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应运用“无为”心态放下心中烦恼、作有为之事并提升社交技巧.  相似文献   

4.
《湖湘论坛》2021,34(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考察新时代美好生活提供了基本方法。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出场语境来看,美好生活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大众化和时代化表达,是人民立场和世界胸怀的辩证统一。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构成要素来看,美好生活是一个标志优良生活品质的总体范畴,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总体概括,是优良生活条件和满意生活体验的辩证统一。从美好生活的生成过程来看,美好生活是人的一种感性活动,是对美好生活过程的动态描述,是艰苦努力和悠闲自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6.
正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还深入阐述了什么是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怎样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们党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我们党实现历史使命提供了理论指引与行动指南。当前,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相似文献   

7.
李静华 《新东方》2022,(4):67-71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彰显与时代表达。党内集中教育作为推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和接续前进的力量之基,其中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长抓不懈的发展观、聚焦关键的矛盾观和统揽全局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8.
杨林 《求索》2005,(12)
“是其所是”这个哲学命题可以在五个维度上展开,即自然之维、因果之维、差异之维、超越之维、生活之维。这种展开不仅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话语诠释,亦可归属为“事实解释学”的范畴,因为这个命题对为什么是、何以如此的究问不仅是“形而上”的,更是日常话语形式的哲学凝缩,如“自然而然”、“该是什么是什么”等等,本体之思与生活世界的际遇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9.
洛克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他的政治哲学主要体现在《政府论》和《自然法论文集》当中。在洛克看来,人类只有从经验自然主义出发,才能洞悉自然法的奥秘,它作为一种普遍的逻各斯寓于人的共同理性当中。人类只有效法神圣的自然律法才能获得自我救赎,避免走向痛苦的深渊。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新论断、新思想与新方略,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本身的切实进展,而且关系到更宽泛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得失成败。  相似文献   

11.
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解读,虽然指认了劳动解放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却遮蔽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意蕴。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既在人的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张力中赋予劳动新的哲学内涵,也在对资本与劳动辩证关系的剖析中,提出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思想。马克思将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解放引入到现代政治事务的反思和批判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谋关系,不仅透视和还原了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的现实生活基础,而且开辟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重构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2.
勤政舟民是为政之要,但是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实践者,人们往往疏于对“勤政为民”本身进行反思。要把握勤政为民,首先要厘清勤政的边界,注意勤政的下限与上限。“勤政”是“疏于政务”与“扰民”的中道,“为民”是爱民、知民与富民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14.
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这一哲学思想精髓的基础之上,借鉴当代国内外文化与文明的成功实践提出来的。它超越了“和而不同”的哲学关照,把“和而不同”上升为“不同而和”,从而抓住了“和”的价值与意义;在尊重和理解差异的基础之上,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出发,真正地使人、自然与社会达到一种“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建立君主垂拱而治、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同社会,是《孔子家语》的政治哲学内涵。其中既包括德主刑辅、宽猛相济的德法观,又涵盖"尊贤"的用人原则与"以民为本"的为政宗旨。这些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哲理,对我们当前治国理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曾将自己的哲学革命以隐喻的方式归结为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因此,为了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要义,便不能不理解"颠倒"的真实意蕴。在传统理解中,"颠倒"被理解为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内部所实现的"倒置",即从精神至上或唯心主义翻转为物质至上或唯物主义。此种简单化的理解由于疏离了"颠倒"的真实意蕴,以致无可避免地使得马克思如费尔巴哈般地最终归属于黑格尔哲学。实际上,马克思颠倒黑格尔哲学的实质表现为将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颠倒"为有限的现实的个人,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才得以真正从传统形而上学的"上下"对峙结构中"转变出来",确立了"感性世界—个人—精神世界"的全新阐释路径,进而实现了一条既肯定感性世界又肯定精神世界的新道路,并由此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真正改造为唯物辩证法,最终达于"改造世界"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强调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出交通强国战略目标。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确定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目标任务。"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芒,蕴含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深入分析"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哲学意蕴对于我们全面把握"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难题的总体战略部署,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矛盾辩证法的新思维,是实践的理性反思与发展,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内在彰显,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皈依。  相似文献   

19.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从21世纪初的世情、国情、党情和浙江省情、市情、县情出发,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进浙江新发展为目标,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应用与创新性发展。“八八战略”的哲学实质是以省域治理现代化为聚焦的一种治理哲学、系统哲学、发展哲学、政治哲学和实践哲学,其哲学品格主要体现为科学真理性、总体系统性、落地实践性、开放包容性、前瞻原创性和人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新布局之中,这实际上是将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到执政党建设新的战略高度,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此,应从树立"四个意识"、确立政治理想、坚持政治路线、坚定政治立场等方面深刻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丰富内涵,从理论、历史、实践三重维度诠释党的政治建设产生发展的必然逻辑,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培育政治文化、提升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巡视等方面探求党的政治建设的有效实现路径,进一步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更好地完成新时代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