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地理学观照下的中国戏曲地理景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技法、优美的唱腔舞姿,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戏曲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繁衍出众多品种,称为戏曲剧种。目前尚有据可考的有275种戏曲剧种,有京剧、昆曲、粤剧、川剧、黄梅戏、豫剧、河北梆子和越剧八大剧种,也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戏曲艺术的重要文件,以传承中华文脉、表现中国气派、弘扬中国精神。为了促进戏曲进一步繁荣发展,我们要把对中国戏曲文化内涵、价值、规律的科学认知,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任务来对待,在注重传承的前提下,实现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现代表达。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中国戏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为:重视戏曲事业的改革发展,肯定和宣传中国民间戏曲的优势,对戏曲艺人在思想上教育改造、在生活上关心团结。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丰富的戏曲改革思想和实践,对于推进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校园是普及和传承文化的主阵地,只有积极落实戏曲进校园的政策和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戏曲的传承与发扬。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市教委开展"高参小项目"活动,众多青少年已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议在正源守本的前提下重视现代传播手段,大胆利用VR动漫技术吸引学生关注中国戏曲,让古老的艺术年轻化、时尚化,吸引学生关注中国戏曲,学习传统文化。可利用VR/AR技术将京剧教育游戏化,培育戏  相似文献   

5.
山西古戏台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 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早在汉代,山西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到了北宋年间,山西各地到处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各种上戏,这些土戏在当时已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到了元代,戏曲艺术日趋鼎盛,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的中心,仅以元代戏台而论,现在全国仅存的六座元代戏台,都在山西晋南一带。如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东羊村戏台建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翼城武池村乔泽庙戏台建于元泰定元年(公元 1324年)等等。据《元史太宗…  相似文献   

6.
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借鉴戏曲的民族化探索,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舞台实践中。外国戏剧家当时对中国话剧艺术严厉批评的“棒喝”,中国戏曲西传引起欧洲戏剧家竞相学习的启示,和中国文艺发展重在继承民族传统的政策调整,等等,使得戏剧家将其艺术创造从着重借鉴斯坦尼体系转向民族戏曲艺术的学习,并力求在探索中去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话剧演剧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7.
骆朗 《江苏政协》2013,(11):52-53
<正>我国有三百多个戏曲门类,每个剧种都具有中国戏曲的共性,然因各个剧种的形成不同、活动地域不同,受不同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呈现出独具风味的表演特色。戏曲演员是戏剧艺术的直接体现者,以自己的实体作为舞台角色的载体,利用剧本和舞台提供的一切条件,通过对人物的行为、言谈和内心活动等在舞台上粉墨登场的展示,把故事发展、人物感情变化、以及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演绎成为鲜活的舞台形象。戏曲艺术是以歌舞表演故事,不论什么剧种,所演哪些戏,什么风格、戏曲表演都要讲究基  相似文献   

8.
在戏曲界,有一批崭露头角、锐不可当、义无反顾、甘于寂寞的青年才俊,他们对中国戏曲这门古老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承继古典戏曲,尊古而不泥古,在创作中秉承"规律内创新"原则,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古老戏曲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施秋香 《求索》2010,(11):205-207
相对于王国维在中国戏曲理论研究领域的权威成就,刘师培的戏曲理论研究所受关注并不充分。事实上,不管是在写作时间和背景方面,还是在具体的戏曲起源理论研究层面,刘师培与王国维的戏曲研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某些理论暗合。对二者戏曲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阐发刘师培的戏曲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这对于重新审视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谭舯 《统一论坛》2013,(3):66-68
戏曲是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专称,它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但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没有流传和延续下来,唯有中国戏曲屡演不衰,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呈现出极其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戏曲文化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从多个层次和侧面映照出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朱旭 《今日浙江》2015,(1):58-59
谈及中国戏曲之美,人们总是会想到舞台上的流光溢彩、青衣水袖和莺啼婉转,但另有一种粗犷、古老、野性的美,乍一看让人惊讶,但又不得不为其淋漓尽致地情感表达所感动。就像野兽画派,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艺术效果。宁海平调就是此类戏曲艺术中的佼佼者。宁海地处浙江东部沿海,背靠高山峻岭,面对汪洋大海,当地人民上山下海,劳作十分辛苦,对演绎传统伦理道德,忠奸分明、主题鲜明的戏曲非常喜爱。清代《竹枝词》中说:"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戏曲的脸谱,从表面上看,只是些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面部图案,在美术的范畴中不过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但是,睑谱是戏曲化妆的特殊手段,现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各种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往往都采用这种夸张的化妆手段突出地表现出来.脸谱源于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歌舞中的画面,经过戏曲演员的长期实践,逐步把各种人物画脸的图案加以归纳分类订成谱式,形成了脸谱.京剧是中国最大的剧种.京剧的形成,原是综合融化了各种地方戏.京剧演员的分工现在概括为生、旦、净、丑,而由脸谱有效地表现出来.为什么中国的戏曲人物,有的必须勾画脸谱?脸谱的化妆手段究竟有什么艺术价值?脸谱艺术怎样表现它的艺术性能?根据我六十多年的探讨和研究,认为脸谱艺术具有五种性能.  相似文献   

13.
吕天成《曲品》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品评批评之作。它的成书有深刻的客观原因和微妙的主观因素。明代传奇作品的繁荣、受众及戏曲学习者的迫切需要和我国古代戏曲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等因素是《曲品》能够成书的客观原因。吕天成本人嗜好戏曲,有良好的戏曲理论修养,有宽容的批评心态,并乐于向戏曲界前辈与朋友学习与交流,这是《曲品》能够成书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梁燕 《台声》1997,(11)
齐、梅同赴美利坚长期以来,尽管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赔力,在广表的中华大地上,拥有一支庞大的观众群,但它与国外的交流却是非常有限的、18世纪仅有少数文学剧本如元杂剧《赵氏孤儿》等被传到欧洲。梅兰芳,这位中华民族的优秀戏剧家,秉承历史的使命,担负起弘扬民族戏剧文化的重任,于二三十年代出访日本、美国、苏联,为推动中国戏曲走向世界,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齐如山,作为梅兰芳的编剧兼导演,还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戏曲活动家,为了使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走出与“世”隔绝的境地,积极倡导,多方奔走,直接参与和精心筹划了…  相似文献   

15.
只有通过加强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把中国传统文化及民间戏曲艺术正确地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才能切实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针对河南民间戏曲艺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我省民间戏曲文化的新目标与得力举措。  相似文献   

16.
谈高校校园戏曲艺术欣赏与德育渗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戏曲是千百年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作为高度综合化、艺术化的人文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教育价值。高校是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园地,堪称中华艺术瑰宝的戏曲理应步入大学校园,为大学生所认识与熟悉、继承与发展。戏曲是感性艺术,它可以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她是著名的吕剧表演艺术家。20世纪50年代初,她曾因主演《李二嫂改嫁》而享誉全国。1957年《李二嫂改嫁》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得到极大好评,她以精彩的演技获得了当年的戏曲"百花奖"。她曾多次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勉励。她曾作为全国人大第一次派出国外访问的代表团成员,访问了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亲身见证了新中国早期的议会外交;她是这个代表团成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和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她被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授予"中国戏曲现代戏表演突出贡献奖",并荣获了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  相似文献   

18.
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比较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扶持戏曲艺术的政策和举措。近年来,宿州地方戏曲在传承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障碍和瓶颈,需要在深化改革中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并沿着党的文艺路线健康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5,(9)
<正>本刊讯9月22日,省政协在汉隆重举办各界人士中秋戏曲晚会。省政协中秋戏曲晚会创办于2010年,今年是第6次举办。为全面展示湖北地方戏曲发展的成就,省政协办公厅今年委托省文化厅大型活动策划中心承办晚会,组织省京剧院、省歌剧舞剧院、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省黄梅戏剧院、武汉市京剧院、武汉市汉剧团、省豫剧团、中国石油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戏曲基于庙会、节庆等民俗活动,逐渐发展出中国人一以贯之的特定戏曲审美趣味。优化戏曲发展生态,传承戏曲文化,要遵守戏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应在坚持艺术本真的前提下,不断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以资金支持优秀剧本的创作和表演,以政策扶持戏曲文化事业,以制度培养青少年演员和观众,树立文化自信,最终做到"还戏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