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美国缘何不惜代价倒行逆施?缘何中国通过国家间磋商对话等多种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以消除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误解和曲解之后,美国仍一意孤行,屡屡挑起事端,遏制中国?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而这种误判根植于美国的思维逻辑和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陈和香 《新东方》2014,(2):19-23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战略大师,他们基本上每隔10年左右就对中国的国际战略进行一次重大调整,但这种调整绝不是随心所欲的。他们始终坚持的原则是:从坚决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及促进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力量对比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由此对我国的国际战略进行不断的调整、充实和完善,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理论和实践财富。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西方对中国的崛起感到焦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炒作"债务陷阱论",试图破坏"一带一路"合作,削弱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中国的对外投资不附加任何其他条件,旨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发展机遇,通过贸易合作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溢出效应,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林利民 《人民论坛》2020,(14):40-43
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巨大破坏性,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非"人对人"的世界大战。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仅将深刻影响人们的安全观、发展观、国际观、政治观,也将促使国际格局重新"洗牌"。疫情过后,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由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世界力量对比将发生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变化,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将出现有利于非西方国家、有利于亚太国家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权力概念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硬权力、软权力和某种程度上两者相结合的"巧实力"。权力概念的变化反映了国际格局和世界力量对比的深刻变革,而"锐实力"更是某些西方国家基于对自身实力相对下降及权力转移的深刻担忧而创造出的带有明显价值判断色彩的西方中心主义词语。西方国家试图延缓中国的快速发展,给中国创造了"语境陷阱"。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应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积极主动掌握话语权,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的"睿实力"和开放包容的心态,破除"锐实力"的负面影响,加快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向德忠 《桂海论丛》2006,22(1):24-26
在研究《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思想年谱》的基础上,逐一分析了邓小平提到的国际战略一词的含义,认为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概念的核心内容是世界力量对比的全局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宏观的、本体的国际战略概念,对它应作现实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从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学者的研究和评论来看,他们普遍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崛起后的战略表达,所倡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将会对现行的国际秩序造成冲击。一些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中国文化和全球治理观进行了意识形态解构,认为中国正在挑战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制,并试图将国际秩序中国化。基于以上两方面,西方学者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出现分化,或反对,或支持,或主张容纳。西方学者的诠释和态度对于我们如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话语"发展成为世界话语,使之在不同的话语体系、思想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相对稳定的共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国际格局多极化的深入发展,美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国际国内问题。这些问题对美国长期坚持的价值观念及战略理念构成挑战,引发了美国的文化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对美国当前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标志着美国的单极霸权进入了新的扩张期,并且严重迟滞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围绕“倒萨”之战和伊拉克战后重建,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将发生新的分化组合,单极与多极的较量更趋公开化、复杂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一年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部署全面启动.这是在亚洲崛起、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下,美国为维护独超霸权地位和确立对亚太地区独家主导而进行的重大战略调整,其主旨之一在于强化对华遏制,对中国构成新的严重威胁与挑战.由于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美国欲以此阻挠中国的复兴进程和独主亚太沉浮的图谋是不会得逞的.  相似文献   

11.
方钧  赵青海 《传承》2012,(9):88-89
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加速发展,围绕国际秩序与规制建设,新老力量展开激烈斗争,这将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深刻复杂的影响。中国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返亚太",推动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2.
近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利用其在国际舆论场上的优势地位展开对华舆论攻势,就病毒来源、疫情发生、疫情信息、中国援助、中国与世卫组织关系等方面肆意抹黑中国、污蔑中国,其种种言行举措呈现出攻击中国政治体制、诋毁中国国际形象、动员美国全社会力量及其他西方国家参与对华舆论战等新特点和新趋向。究其本质,美国特朗普政府因大选需要而甩锅中国,是其直接动因;不断强化对华竞争战略,则是深层根源。如何理性应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抹黑污蔑,成为当前中国面对的一大重要考验。  相似文献   

13.
<正> 现在的世界是一体的,如果中国发生社会动荡,对世界经济和全球环境才是最大的威胁! 黄祸——中国威胁论,始终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一种心理阴影,而不是现实感受。尽管最近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都开始壮大起来,但事实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比较,仍有很大的差  相似文献   

14.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既迎来了自身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机遇,又面临西方话语霸权、西方话语陷阱以及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在继承自身国际话语权演进逻辑的基础上,依据不断提升的实力,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兼顾全人类共同利益,从制度性、道义性和科技性三个维度构建国际话语权,积极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努力提升国际公共产品的供应能力,与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敏锐地观察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适时阐明了不同时期的"中间地带"理论并最终发展到"三个世界"的划分,从"中间地带"论到"三个世界"划分的内在逻辑还蕴涵着世界格局将向多极化发展的潜台词.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毛泽东的"中间地带"理论使新中国找到了正确的国际定位,并通过相应的外交战略和策略,巧妙地利用各种国际力量制衡于国际关系舞台,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独立自主外交包括独立的战略判断能力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今后仍将继续是维护中国主权与安全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郭晓东 《传承》2012,(18):73-75
作为国际社会中"中国责任论"的主导者,美国将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表明其对华战略的新调整,意图在承认中国崛起的基础上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以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和国家利益。美国不断热炒的"中国责任论"是一把"双刃剑",将对中国和平发展产生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娜 《人民论坛》2023,(3):88-92
国际和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大国关系日趋紧张、域内危机及挑战不断,欧盟推出“战略自主”,旨在从防务安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方面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的全球行为体地位。国家间实力对比的改变、国际竞争焦点的变化、欧盟内部压力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促使欧盟在推行全球战略过程中自我定位与认知逐渐发生变化。由于主要成员国实力不足、周边环境不稳定以及美国组建西方技术联盟的制约,欧盟战略自主未来发展可能受限,但其特性和韧性决定了欧盟仍是全球重要的行为体,将继续在全球治理和世界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安全形势在21世纪的变化,西方话语对"非对称冲突"概念的政治意蕴和伦理内涵重新予以界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非对称作战手段视为最严重的威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部分域外研究者将孙子学说定性为非对称冲突理论,以此证明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中存在固有的威胁性基因,形成了支撑"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特有文化逻辑。破解文化领域的"威胁"意象应从正确理解和阐释中国兵学传统出发,澄清西方战略理论视角下以偏概全的诡辩手法和认识误区,还原中国战略文化的和平本色。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贡献视而不见,将自身奉行的"逢强必霸"逻辑强加在中国身上,展现出强权思维和霸权心态。然而,霸权逻辑的产生与消亡有其历史必然性,"逢强必霸论"不能用来说明国际整体秩序,中国既没有可能更没有意愿谋求霸权,"逢强必霸论"注定没有市场。  相似文献   

20.
卜永光 《北京观察》2014,(12):47-47
2014年是国际形势的剧变之年。乌克兰冲突引发了欧美同俄罗斯的尖锐对峙,冷战阴影在一定程度上回归;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和伊拉克重陷内乱,则意味着世界政治的局部碎片化仍在愈演愈烈。在我国周边,半岛局势扑朔迷离、越南出现反华骚乱、美国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少数国家试图“联合制华”等因素也使我国面临多重考验。在复杂外部局势中,中国外交秉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的原则,努力有所作为,形成了四大突出亮点:其一,积极的主场外交凸显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