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1月,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6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上,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面带喜色:”2006年是中国外交丰收年!”如果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格局来看,一年来,中美、中俄、中欧关系稳定发展,中日关系逐步改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战略协作更趋深入。在“多边舞台”,中国的表现更是抢眼,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峰会、中国与东盟建交15周年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三大峰会把中国外交这部交响曲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适时进行外交理论创新,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理论和和谐世界理论,它们与此前的和平外交理论共同组成以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为关键词的和外交理论体系。和外交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反映了中国大国品格、古国底蕴、发展中国家诉求和社会主义国家属性,引领十六大以后的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道路。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国外交的一个最大背景是中国自身的日益崛起。2005年,中 国外交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加强,“中国因素”日益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与各 国外交。 和平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大外交 2005年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 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部署,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 家外交和多边外交四大领域积极主动,取得了新成就。  相似文献   

4.
齐峰 《桂海论丛》2009,25(3):41-44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环境大国.环境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环境外交新战略的内在联系,并考察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环境外交的实践.指出中国应尽快构筑科学发展观维度下的环境外交新战略.  相似文献   

5.
北京林业大学张岩同学来信说,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都很重视对非外交,中非关系为何如此重要?答:长期以来,中非间政治交流密切,外交上相互配合和倚重,经济互惠成就显著,已成为"全天候的朋友"。从政治层面来看,中非都关注稳定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六大召开以来,以和外交理论体系和全方位外交实践为基本内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道路逐渐成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坚持国家间外交的普遍原理,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中国大国风度、古国风貌、发展中国家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以和平共处为基础,以和平发展为道路,以和谐世界为追求,展现的是互利外交、和平外交、和谐外交,走出了一条温和而富于生命力的外交路线,实现了与历史上和现实中世界其他大国外交的本质区分。  相似文献   

7.
叶海林 《半月谈》2020,(3):86-8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是对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外交方针对于引领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扩展国家利益和发展空间,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沟通和友谊的纽带,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无疑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互利合作。周恩来总理曾经形象地将外交、经济和文化比喻为一架飞机,外交如同机身,经济和文化如同飞机的两翼。这充分说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国家总体外交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文化关系。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巩固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和在建立21世纪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与中非政治、经贸关系并重,为不断加深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增进彼此的团结与合作作出了巨大贡…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与世界上现存的主流外交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也可以说是对现行的外交思想的重要改进,是更符合中国自身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所需要的一套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支部生活》2007,(3):48-48
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访问,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北京国际问题学者韦弦发表文章认为,胡锦涛的非洲之行是继去年底盛况空前的中非论坛结束不到三个月,中国对非政策的又一大手笔。文章说,这次非洲之行,既是落实承诺,也是趁热打铁,把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中非关系落到实处,并争取再上台阶。不过,和去年底中非论坛前后差不多,西方国家对中非关系的关注很多,却很少把中非关系放到中国外交新政的整体构思中去探讨。  相似文献   

11.
《观察与思考》2006,(22):10-10
<正>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落下帷幕。中非共同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是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是两个古老文明携手共建和谐世界的集体宣誓。过去两天,中国与来自非洲48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齐聚北京,忆过去,谈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非洲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命运休戚与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重视发展对非关系,致力于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然而,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多重构建,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表述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多重构建提供了遵循。其具体思路包括:坚持平等权力观,打造中非政治共同体;践行正确义利观,打造中非利益共同体;弘扬文化共兴观,打造中非文明共同体;倡导新安全观,打造中非安全共同体;构建绿色生态观,打造中非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国际战略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认识和分析国际战略环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国际战略的理论和政策,不仅对中国外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维护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是我国外交的重要基石之一,对于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体系正在发生变革,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甚至出现以往不曾显现的矛盾.在经济领域世界市场竞争加剧波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领域中国的现实能力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存在距离;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面临多样文化的碰撞与摩擦;在安全领域中国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凸显分歧;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还存在边界和领土争议,等等.为化解矛盾,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需要昭示我国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理念和原则,实施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中非友好关系经历了时间考验,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合作始终保持着稳定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从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向正在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非洲人民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帮助。非洲也对中国争取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几十年来,中非双方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论坛上就国际和地区重大事务始终相互支持,紧密配合,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本着真诚…  相似文献   

16.
李华锋 《桂海论丛》2006,22(6):63-65
当今国际社会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政治问题社会化和国际社会问题政治化、权力政治和权利政治共存竞争的全球性国际社会。这启示中国应当在坚持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原则基础上,以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与塑造和谐国际社会为目标,更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在融入中做到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并重,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自信心,灵活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身份,着力处理好与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总的出发点是搞和平外交,多交朋友,不树敌,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推进世界和平事业。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和平本质所决定的,适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与发展时代和多极化趋势需要的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它为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冷战后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外交工作的指南,对中国审慎地处理好未来国际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在新的国际政局下,邓小平外交思想为中国和平外交的原则和策…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纵览世界大局,在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和世界发展瓶颈突出的背景下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放眼全球治理,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新战略、新方案,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形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体系体现出和平发展道路与国家核心利益相统一、发展中国家地位认知与大国责任风范双擎并举、总结历史智慧和借鉴人类文明双轮并驱、智力支持与狠抓落实相协调、经济外交与公共外交双翼共展的中国外交新气象与新特色。  相似文献   

19.
钟非 《半月谈》2004,(1):89-91
2003年12月15日至16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功举行。这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3年来首次在非洲举行论坛部长级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及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等13位非洲国家领导人、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代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国和44个非洲国家的外交、负责国际经济合作的80余名部长、国际和非洲地区组织的代表、中非企业家近千人聚集一堂,共商中非合作大计。会议发表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年至2006年)》。中非双方决心共同努力,推动中非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式灵活、内容广泛的特点,在促进国家整体外交的发展、融洽国际关系、促进中共自身发展和提升执政能力、宣传中国政策及中国方案、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难点和问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应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开展党际交往,汇五洲力量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