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发展和学雷锋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雷锋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现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建立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对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对于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姚桓  肖纯柏 《党建研究》2005,(10):26-28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 现共产主义,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为共产 主义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和 精神支柱。然而,共产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 的,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探索和追 求,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新世纪新阶段,深 入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时代内涵,对于 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 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信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有着重要意 义。  相似文献   

3.
刘春萌 《传承》2011,(24):8-9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了中国人民的民生而不断奋斗的实践史。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4.
代山庆 《传承》2011,(9):8-9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了中国人民的民生而不断奋斗的实践史。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始终以开阔的眼界看待使命,党的领导核心以"无我"的境界带领全党担当历史使命.党的历史使命从纵向、横向以及纵横融合三个维度展开,经历了从实现民族独立到实现民族复兴,从实现人民解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演进.一百年来,在践履使命的过程中认清了出发点,找准了落脚点,探索了创新点,延伸了拓展点,发现了中心点,找到了支撑点,把住了关键点,并从点到线再到面融合形成了诸多创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党切实加强党建,继续咬住目标,从容应对变局,充分调动人民,加速推进创新,健全体制机制,以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6.
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直接影响无产阶级政党认识时代主题、判断国际形势、应对时代问题。在理论上,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深入拓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实践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在时代主旨上全面拓展内涵、在目标规划上科学设定时代任务、在解决方案上彰显中国特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紧扣时代主题,不仅成为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公仆思想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带领人民致富是公仆的天职 ;按照“四化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公仆队伍 ;通过制度建设遏制社会公仆向主人的蜕变。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 ,互为映照 ,揭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人民公仆的主要职责、基本标准和遏制公仆向主人蜕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百年奋斗史是党带领人民辛勤劳动、开拓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完成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更加需要赓续精神血脉,弘扬劳动精神。劳动精神以“劳动本位”为核心,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选择,体现为“诚实劳动”的道德原则。新时代践行劳动精神,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坚持守正与创新,丰富劳动精神的时代之“维”;坚守政治本色,以劳动精神筑牢抵御“四风”之“基”;坚持崇尚劳动,以劳动创造开启美好生活之“源”;坚持精神引领,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9.
运迪 《前沿》2011,(22):14-17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农民教育问题。在建国后近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出发,对农民教育问题进行全新的思考,以期通过对农民大众的教育来树立新的政治秩序和道德规范。在农民集体化教育出发点的指导下,共产党分别在农民教育原则、教育依靠力量、教育目标和内容方面提出独具特色的见解,形成集体化时代农民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化统战是以中华文化为载体,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积极作用。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必须在“同心”思想的引领下,深刻领会文化统战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文化统战的思想内涵,紧紧把握文化统战的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11.
唐宝全 《湖湘论坛》2023,(6):101-110
党的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作风、价值观的外部彰显。推进党的形象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规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人民公仆是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定位,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基石,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支柱,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尺度,命运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外延。要通过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加强思想教育、培育党内政治文化、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途径来构建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联合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共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法宝。这个法宝的内涵,是随着中共历史方位的转换而变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作为重要法宝的内涵,是中共正确领导革命、克敌制胜的法宝。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统一战线作为重要法宝的内涵,是中共领导社会主义过渡、和平改造的法宝。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乃至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作为重要法宝的内涵,是中共执政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王宇航 《人民论坛》2022,(13):88-91
“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回顾近代以来的国际秩序观变迁,我们发现欧洲公法走向世界,成为“规治世界”的基本方式,渗透了西方的“文明等级论”,是传统国际秩序观的观念根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更加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性价值意涵。  相似文献   

14.
共享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核心要义,对引领当代中国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公平到共享,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所体现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更可以看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史观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仅一贯坚持和执行了任人唯贤的正确的干部路线,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党的任务的变化而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把它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贯彻与落实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我们永葆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6.
张宏华 《前进》2022,(4):57-59
<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共产党人要不断夯实斗争的理论根基、涵养斗争的政治定力、激发斗争的内生动力、提高斗争的实践水平,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下,应共享新媒体资源,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  相似文献   

18.
谢俊 《桂海论丛》2022,(6):35-41
习近平总书记近两年来反复强调要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充分体现了“政治三力”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性。从深刻内涵来看,政治判断力是明辨政治大局的根本性要素,政治领悟力是理解政治大局的核心性要素,政治执行力是贯彻政治部署的保障性要素。从时代意义来看,提高“政治三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党长期执政、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在实践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三力”,可以从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实践磨练、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选人用人导向作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戴木才 《桂海论丛》2013,29(5):7-12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在全党、全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此进行的不懈探索和长期实践,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轨迹,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体现了不同的时代内涵和重点,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深化升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资源。回望90年,我们有责任倍加珍惜它,更有责任继续正确、流畅和潇洒地书写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