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本质上是一种传播行为,具有一般传播行为所具有的功能。公共关系和传播的关系表明,它们二者的融合会对文化传播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促使公共关系与文化传播有机地融合应注意追求"真""善""美""信""雅""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协同建设、协调发展。同时,将公共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引入文化传播领域,建构起公共关系视阈下的文化传播范式,必将提高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民俗体育文化是区域文化和民俗体育的产物,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民族地区不同民俗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因此研究连片地区民族之间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对我国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武陵山片区苗族、土家族民俗体育为案例,从武陵山民族地区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发展内在逻辑出发,探讨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巴蜀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节庆文化,这些地方节庆文化承载着深刻哲理,凸显着地域特色并启迪着生活之美。随着文化的跨国传播,丰富多彩的巴蜀节庆活动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目前,巴蜀节庆文化面临着传播意识、深度资源挖掘、旅游融合、创新传播等一系列挑战,需提高对外交流传播意识,构建节庆文化对外传播信息平台;深度挖掘节庆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增强节庆文化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打造节庆文化特色项目;创新对外传播载体形式,提升节庆文化对外传播的吸引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张宏树 《求索》2011,(6):210-211,172
传播革命,媒介融合,人类已经进入受众分享传播权时代,如何实施传播权成为考量的核心。新闻传播教育需充分认识媒介融合所导致的媒介变革的过程与规律,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平台等诸多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内容都处于重组与更新阶段。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传播教育需强调人文社科基础,提升媒介素养,充分认知媒介融合、融合文化、融合新闻、融合受众,强化技术、社会责任、传播伦理在其知识谱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外汉语推广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若要在语言推广中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者应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传播的内容除了传统文化外,还应包括不同的地域文化,也要注意其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另外,巧妙合理的方式可以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6.
《松州》2015,(5)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需要,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用文化带动旅游发展是必由之路。针对赤峰市实际而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文化与旅游更好的有效融合,对促进赤峰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萌  王育济 《人民论坛》2023,(2):104-106
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了文化传播的主体与时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传播主体和广阔的传播空间。技术民主化逻辑推动着传播主体的大众赋权与传统文化的全景呈现。传播时效的即时性、碎片性、恒定性,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碎化-聚合”机制和无限长尾效应,也创造出基于数据库的传播新趋势。线上线下交互传播进阶为虚实融合、人机融合的沉浸场域,而元宇宙作为极致的沉浸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时空传播带来无限预期。  相似文献   

8.
如何求同存异,建立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要建立利益高度相关、文化彼此融合的伙伴关系,促进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带动沿线国家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与大学文化作为两种共存的亚文化系统,相互作用,相互选择,达到融合与共生.本文从文化互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文化与大学文化融合与共生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被打破,数字文化因其内容更生动、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而成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科技文化融合,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链,聚集了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直播电竞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具备开展文化国际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文化语境。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始终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重估、扬弃和整合。当前中国处在新的文化冲突与整合期,回顾历史,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批判融合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8月18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强大实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这是媒体竞争力的核心。习近平如此强调新型媒体竞争力,旨在确保在改革工作中要做到"宣传引导要抓到位",确保向人们发出全面可信的改革好声音。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其在信息传播领域具有显著的传播优势,但也存在传播弊端.传统媒介在新媒体语境下局限日渐暴露,但是优势犹存.二者可以从媒体形式互补、信息共享、信息传播和吸引受众关注等方面融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融合是两种文化的融合,是“速度”与“信度”、“广度”与“深度”的结合.加强新旧媒体的融合有利于媒体核心竞争力发生巨变,实现二者的互利共赢和线上线下有机统一的社会舆论空间的打造.  相似文献   

14.
坚持文化建设与新农村规划相融合,与农民新村建设相融合,与文化惠民工程相融合,与农民精神需求相融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四川省大竹县针对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欠缺  相似文献   

15.
广告是一种文化。 广告的传播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活动。 在广告的样式层出不穷、表现手法千姿百态、各种技术融合贯通的今天,广告的文化特性愈加明显。一件优秀的广告作品必定要反映一个国家特殊的文化传统、生活理念、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等,它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国家的广告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艺术追求和风范  相似文献   

16.
唐娟 《人民论坛》2024,(5):96-9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国际传播工作。通过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相似文献   

17.
新旧媒体的融合转换中存在的矛盾性,新媒体技术传播与互联网技术联袂导致的传播环境日渐复杂等,很有可能威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导地位及其所培育的文化生态。如何面对新媒体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渠道、效果、衍生文化等所带来的挑战等,将是现阶段提升大众媒体素养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我国.经过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改造后的"韩流".凭借其独特的传播与表现方式,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理想成才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剖析"韩流"成因及其影响,找出应对之策,有利于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时代,视觉传播对一个区域的文化形象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乘势而上,借助电视、网络及数字化新媒体,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提炼民族文化中的可视形象,增强内蒙古区域形象的影响力.本文简单梳理了内蒙古民族文化视觉传播方面的现有作品,分析其不足并对内蒙古视觉文化的传播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世纪行》2020,(1)
正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产品升级赋予了内涵。旅游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产业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湖北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拥有炎黄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神农架原始文化、长江三峡文化、鄂西生态文化等。文旅融合开启了湖北旅游新时代,促进了文化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