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事关"和"三个应对"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7,(12)
<正>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站在了经济社会发展"风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是我国养老事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通过分析我国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养老问题,引出养老服务领域的PPP发展模式。在系统性分析我国PPP养老模式的发展优势和现阶段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权责关系,合理设计投资回报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以及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PPP运作模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9,(6)
<正>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人。养老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痛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为更好解决养老难题提供了基本遵循。江苏是东部发达省份,也是人口老龄化大省,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北京市民政系统落实党的十九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精神,围绕居家老年人周边、身边和床边的服务需求,统筹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三边四级"养老服务平台,推进社区、居家和机构融合发展。根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与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协同起来,全面加快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52个,基本实现城区街乡镇照料中心全覆盖,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建成并运营380个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潮流的冲击,新兴社会化、市场化养老成为趋势,而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对老龄化、小家庭等新现象,问题日显。应依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两种养老模式的对接工作;构建以新兴为主、传统为辅的养老体系;增加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化养老机制;走市场化之路,在兼容创新中探索中国特色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10月18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给10月28日的"重阳节"注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养老话题成为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养老、孝老、敬老"也成为热门词汇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十九届四中全会按照"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方向,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尽快形成新时代健康养老新格局,让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5月底,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养老服务业推介会在江苏省太仓市拉开序幕,向社会展示太仓市养老服务发展的累累硕果,启动养老服务政府和市场"双强引擎",推进养老服务业向更高标准和更优质量发展。深厚的养老文化贯穿古今太仓市是"娄东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中国长寿之乡"之称。她  相似文献   

10.
应对恩施州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必须加强和完善养老体系建设,以有效缓解"未备先老"的困境。通过对恩施州养老体系建设调查显示:在养老保障方面存在城乡居民养老标准低,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存在家庭结构特殊、思想观念滞后,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投入不足,服务水平低、供给方式单一,民办养老机构少、产业发展还未起步,机构人员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要加大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养老体系建设的补贴力度;转变观念,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体制改革,加大经办机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居家养老面临新的挑战。在发展上进行战略谋划,必须未雨绸缪,主动应对人口老龄的结构变化,调整发展思路。"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宏伟蓝图。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新形势下,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稀少的养老资源,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探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部署要求,结合贵州气候、交通、大数据等优势,坚持"四个聚焦",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聚焦打造多彩贵州养老福地,构建养老事业产业发展大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福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保障措施持续加强、养老产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3,(6):F0003-F0003
2011年12月,安徽省黄山市委、,市政府以获得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制定出台了《黄山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办法》。全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突出重点、适度普惠,建管并重、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快建立完善包括基本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政策支持体系。老年服务产业发展指导体系、老年精神文化教育体系、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智慧养老"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发展机制是以政府力量为主导、以养老机构为主体、以医疗机构为保障,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顶层设计优化,加强综合研判与日常监督;构建养老服务数据平台,加快智能设备研发;积极招募志愿者服务,充分利用公益组织。  相似文献   

16.
<正>首先,《意见》抓住了养老服务业的核心问题。养老服务业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民生福祉,二是朝阳产业。从民生福祉的角度,要加快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亿万群众的基本养老需求,这是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内涵之一。从朝阳产业的角度,要拉动内需,配合国家整体经济转型,向大健康产业尤其是服务业转换,"到2020年,养老服务业要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将养老服务业不在GDP之列向未来在GDP  相似文献   

17.
樊文 《中国民政》2021,(2):14-15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作出了新部署,提出要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并作出"建立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的决策部署。2020年12月,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份以监管为主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也于2020年初公布。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产业,不仅有利于商业保险的产业链延伸,做强做大现代保险服务业,而且有利于构建多支柱、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国民生活负担和政府财政压力。商业保险在养老产业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江苏政协》2013,(5):24-24
<正>当前,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建成,但从长远看,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建立更加健全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体系的重要目标,这其中需要大量的养老服务人员。但目前养老护理队伍不论是规模还是专业水平都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养老护理行业面临后继乏人、专业人才紧缺、服务护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尴尬现状。农工党常熟市委经过调研认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银发产业"应受到更多关注。政府要出台积极的政策,加大对养老护理行业的扶持力度;要以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加快养老  相似文献   

20.
王敏  王传远 《中国发展》2013,13(3):76-7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都突出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了高效生态经济取向;"蓝黄"两区存在着高度重合。在此背景下,如果实现两大经济区的对接、融合,科学规划,一体发展,将会加快两区经济高效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构建,该文提出如下具体对策和建议: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构建蓝黄大旅游圈;优化区域内高校学科设置,加快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合作,发展疏运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设立区域合作发展协调委员会,及时解决一体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