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孝感市在弘扬中华孝文化时,应做好深、精、新三篇文章,力求讲好新时代孝感的孝文化故事。一是继续深刻挖掘孝文化的历史内涵,在"深"字上做文章。孝文化是孝感市最鲜明、最深层、最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目前孝感市在挖掘孝文化精髓方面成绩不俗,但还存在着对于孝文化名城定位不清,宣传推广碎片化、形式化的问题,应继续在"深"字上做足文章。首先,要将古时单一的孝道精  相似文献   

2.
正孝感弘扬中华孝文化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弘扬中华孝文化基础上,促进旅游、养老、孝文化节等文化产业(产品)的发展。以养老产业为例,孝感市在构建"中华孝文化名城"过程中,充分发挥孝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全社会的尊老、爱老、助老、孝老意识,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养老  相似文献   

3.
正孝感弘扬中华孝文化的发展思路、经验、模式,对城市建设、国家社会治理、辐射带动乡村治理都很具意义。孝感市把"中华孝文化名城"确定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走出了一条契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历史方位看,孝感市具有深厚的中华孝文化历史底蕴,城市名称本身就是一个特色文化符号,所以孝感市发展应该在孝文化上做文章。从现代时代坐标看,孝道建设是老龄化社会的题中  相似文献   

4.
发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增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外在影响力,已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为有着鲜明孝感地域特色的"孝文化",其潜藏的价值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通过用SWOT分析法,可以深入了解孝感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战略思路上以"孝文化"为底蕴打造孝感市旅游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5.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支撑科学发展的硬基础、硬资源。文化资源可以反复使用、无限增值、创意常新,加快区域文化资源整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建设文化强省的必要条件。提升文化软实力对推进湖北新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硬支撑、硬实力,形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雄厚基础和强大动力,全面增强湖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加大对文化建设监督力度,从多方面、多角度实施积极监督,推进了全市文化建设的发展,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文化软实力真正成为东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硬支撑。  相似文献   

7.
孝感以"孝"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文化引领、以质提效、做强农村的典型做法,对各地探索城乡全面协调的发展模式,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方式,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孝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智辉 《前沿》2003,(2):110-113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其观念经历了由“追孝”、“享孝”到“父慈子孝” ;从“孝养”到“孝敬” ;再从“孝敬”到“孝感”、“孝义”的演变。孝文化曾表达了中国人民敬老养老的优良美德 ,也曾作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而存在 ,在当代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追本溯源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9)
"文化软实力"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性引领作用,已成为制约各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因素之一。从"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探析如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可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加强注重公共知识分子的培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加强文化领导权对构建中国软实力之路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敏 《湖北宣传》2009,(1):20-21
百善孝为先,孝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本。它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及爱人、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近两年.孝感市大力开展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效果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品牌、塑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彰显孝感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遥 《政策》2012,(11):30-31
文化既是城市的"软实力",又是发展的"硬支撑"。麻城市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在大别山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近年来,我们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湖北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方面对中国未来发展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对建构中国软实力建设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现实与未来发展来看,我国软实力建设与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及其主要内涵可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支撑,以外交政策为保障手段,以发展模式为基础,共同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软实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从武汉乘车,顺汉孝高速公路北上,约40分钟,就能来到董永与七仙女相逢之地的孝感,这是一座新兴而古老的城市。"邑自孝子出,而地以人传,美之曰孝昌,更之曰孝感"。(《孝感县志》)孝感市名即因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天仙相配的传说而得名。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在支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中,都发挥着重要的“硬实力”的作用。其实,科学技术同时还具有并发挥着“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理性思维、组织秩序和健康生活诸方面中的属于本质性规定的东西,同样也是综合国力、感召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软到硬,软硬兼备,这是科学技术非常特殊的方面。对此,可以从四个方面对于科技软实力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15.
软实力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包括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和参与行业与市场竞争的"硬支撑",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重视经济指标等硬实力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面临软实力重视不够和发展不足的困境,迫切需要通过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影响力等途径和方法来提升软实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以来,"文化软实力"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此,学界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本文是对国内近三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软实力关系研究的述评.  相似文献   

17.
夏学銮 《人民论坛》2012,(27):74-75
新"24孝"是利用旧"24孝"的话语形式,构建新型"孝道"文化的一种尝试,但是不要因此把许多子女置于"不孝"的尴尬境地新"24孝"行动标准出台以后,招来许多议论。大部分意见是说"标准"较高难以实现之类,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孝"为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论述就意味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二者衔接性的角度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除了物质生产力,文化也日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它不仅涵养着国家的软实力,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相似文献   

20.
李平贵 《前沿》2015,(1):112-115
农村文化软实力实质上就是一种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农村的集中体现。农村文化软实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缺失、文化建设人才缺失流失严重、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力与吸引力不足、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推进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夯实软实力建设的"硬"基础,培养文化建设人才,稳定文化建设队伍,加强特色文化的开发与管理,提高农村特色文化的传承力和吸引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文化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