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萍 《传承》2011,(15):36-37
要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治理功能、企业"自律"和"他律"作用外,还应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优势。发挥其在培育农村生态文化,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素质和能力,组织农民从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以盈余反哺乡村、从事环境公益,夯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意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认识、新价值判断和新的社会实践.农民具备高度的生态意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部分农民欠缺应有的生态意识是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重要原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民生态意识,鼓励农民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3.
韦义勇 《当代广西》2009,(17):37-37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与生活中,改善和优化农村自然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和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二是更新农民的生态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态素质。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只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际效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突破。因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亟需政府给予经济、政策等方面支持和法律层面的保障。对此,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环境立法,深化农村环境执法;对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增强专门性法律;加大在农村环保方面的投资,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强化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及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5.
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村水土资源的核心和基础地位亟待确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产业发展仍未实现突破、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为此,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建议:从战略层面切实保证水土资源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村居民生态福祉;发展中医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尉英 《传承》2013,(4):74-75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近几年,农村在发展生态文明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政府环保投入不足、农民生态意识薄弱等问题,可以从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解决,同时要重视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目前面临着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新建、转产乡村企业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等问题.我市在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应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强化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作用,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建立农村生态环境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民生态道德水平关涉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程度。当前农民生态道德素养不高制约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此,必须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治理。建议构建整体性生态道德治理观念,采取开放性生态道德治理方式,完善协同式生态道德治理机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省情国事     
【省情点睛】——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1月7日至10日在琼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胡振民在会上指出,海南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在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过程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服务农民群众的过程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海南的作法和经验,既为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也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发。海南的文明生态村创建经验非常好,要通过此次会议向全国推广。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农业部、文化部等将一如既往地支持…  相似文献   

10.
赵增彦 《前沿》2010,(13):116-120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与精神支撑,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方面内容密切相关。目前,由于一些党政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从上到下的重视程度基本呈"倒金字塔"型逐级递减态势;由于许多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使得正面文化在基层传播缺乏有效的组织渠道;由于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贫富悬殊、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未能根本解决,致使经济落后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还面临着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设施匮乏,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道德水准滑坡,集体意识弱化,农村环境污染危害加剧;封建迷信现象、宗族宗派势力有所抬头,宗教势力以及邪教和非法传教活动活动猖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力量薄弱,文化创新能力低下,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一系列挑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推进经济落后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强力强村富民,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提升农民素质,增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意识;完善阵地设施,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硬件平台;创新方法载体,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实效;加强统筹协调,拓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强化制度建设,形成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其实质是繁荣城乡文化,核心是培育新型农民,关键是塑造具有农民特征、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农村新风尚。联系当前农村建设实际,关键要在“繁荣农村文化、激发农民热情、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强化农民政治素质”5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支撑,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作为乡风文明的最直观内容,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哺育和支撑,没有繁荣的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内…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十八大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全省的生态文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省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塑造现代城乡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对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一体化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门峡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总结经验,完善规划,凝聚全力,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同时,报告中还开创性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而在农村农民问题上,也提出了因地制宜、具有创造性地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方针。利用农村建立生态养老村,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农村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总结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剖析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新时期特征及面临的压力与形势人手,提出了以农村为城市发展服务为导向,建立包括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空间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构建农村集约高效生产空间;推动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构建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和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山清水秀生态空间等4个层面构成的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能主动引导国家农村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健全完善农村环保法规和政策,推动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化;加强农村环境系统管理,建立城乡环境保护统筹体制;完善环境公共财政体系,增加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完善农村环境经济政策,全面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强化农村生态环保科技支撑与能力建设,提高支撑能力和加强环境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推动公众参与等六大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钱巨炎 《今日浙江》2014,(10):38-39
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浙江财税部门灵活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在推进生态经济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完善生态政策体系等方面,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生态财税政策体系。当前,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着破解诸多深层次矛盾。财税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还可以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持续发展、深度调整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国在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文明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面对新时代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高度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和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李克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改善民生,都迫切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他说,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农村地区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必须站在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期盼,要求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广大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城市环境与农村  相似文献   

19.
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但仍存在政府自身财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畅,集聚发展困难,承接产业转移受限等难题。这些难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困境。只有强化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规划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创新发展思路、运作机制、工作举措,推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鸡西市文明办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为根本,以村屯为重点,以农户为基础,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通过实施“十百千生态文明工程”,全面提高广大农民和生态意识,从而推动全市生态文明进乡村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