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主体协同视域下,贺州市推进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是:重视地方政府的"合理主导者"角色;发挥龙头企业的"致富带动者"角色;引入社会组织的"组织倡导者"角色;挖掘贫困群众的"核心能动者"角色;突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者"角色。从多元主体协同来看,贺州脱贫攻坚行动中存在着主体间思想不协同、主体间职能定位不协同、主体间能力不协同、执行过程不协同等问题。推进脱贫攻坚行动,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贫困体系,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大脱贫攻坚格局。对此,要创新脱贫攻坚理念,营造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创新协调沟通平台,明确各类扶贫主体的行动边界;创新运行保障机制,提高多元参与行动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统领乡村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内在逻辑涉及因果逻辑、主体逻辑、实施逻辑三个方面,在实践中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及规范理念和产业思维。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是要精准规划乡村振兴方案和市场营销方案,创新利益分配机制;二是要精准识别客源市场和贫困农户,提升地方经济效益;三是要精准开发特色商品和"三农"人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多元协商共治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可有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构建社会治理多元协商共治模式中,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多元治理思维,加强法治化、制度机制建设,培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需要协调社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于目前社区治理中的多元利益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多元共治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融合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要充分发挥多元共治的作用,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让社区组织和公众有效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作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的手段,必须且必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充分认识教育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更重要定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结束,因为仍然会有相对贫困人口、因病因学返贫的群体存在,必须做好脱贫攻坚成果的持续  相似文献   

6.
培育内生动力成为当前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关键。新媒体赋权提供了一条培育农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助力农村低收入人口成为乡村治理主体的新路径。农村低收入人口通过新媒体的使用拓展了线上线下的社会网络,在赋权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自我身份和个体自主性。同时,借助各级政府部门的资助,农村低收入人口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生力量和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新媒体赋权助力乡村治理培育多元主体,在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中发挥了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7.
面对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治安安全需求,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安防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实现社会治安防控的多元共治模式,必须理清多元主体间的关系,明确各主体在治安防控过程中的地位、职责和合作原则,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结构框架、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彼此依赖、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治理要发挥多元主体的多元共治作用,形成交互治理的格局;治理要有效借鉴他国的治理经验,增强我国的治理效果;治理的主要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对其进行价值引导并发挥其强大作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面临多重机遇和挑战,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认同,奠定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意识形态治理的多元主体、经验借鉴、主要对象、机遇挑战、根本目标等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作为现实规定中的自为存在物,现实性、能动性、自觉性、实践性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起点,呈现的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过程。资本逻辑视阈中人的主体性被消解、多元劳动诉求与多样价值需求相异化,超越资本逻辑、践行人的逻辑是修复人本异化、实现人民主体的逻辑中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关联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解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旨归。历史主体、评价主体、价值主体反映人民话语,人民话语的现实表达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延展。从逻辑缘起、逻辑中点、逻辑旨归、逻辑延展,层层递进,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区治理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在基层的着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社区治理存在的多元主体权责规范不明、联动机制缺位、共享意识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形成。为此,应着力整合多元主体力量确立共建制度、建立共治机制、促进共享实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脱贫攻坚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乎贫困群众的福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三治融合"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需求和规律表达。"三治融合"的脱贫攻坚治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层面:自治是脱贫攻坚"三治融合"模式的体现,法治是脱贫攻坚"三治融合"模式的保障,德治是脱贫攻坚"三治融合"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多元共治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核心要义。通过对当前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现状的梳理,基于主体——能力——机制框架,可以析出隐匿其中的问题:社会主体“缺位”、能力承载“羸弱”、制度体系“碎形”。鉴于此,应该推动多元主体“到场”,拓展治理能力“边界”,构建治理机制“集簇”,形塑农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相似文献   

13.
减贫消贫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广西因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滞后。在精准脱贫中面临脱贫主体意识淡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难度较大、脱贫资金需求量大、产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多、特色资源开发不足等诸多困难。因此,要在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脱贫,必须提高脱贫主体意识,明确主体责任,推广参与式扶贫;提高脱贫对象内生动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脱贫产业培育能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扶贫风险保障机制;加大移民搬迁力度,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2018年,琼海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抓紧抓实,坚持创新思路,持续用力发力,积极探索扶贫产业"多元"发展新模式,为实现贫困人口长久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核心动力。以全域旅游实现多元增收。通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  相似文献   

15.
<正>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引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效。与此同时,由于面临治贫主体、治贫方式和治贫客体等多方面的挑战,加之越往后扶贫难度越大,精准扶贫方略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精准扶贫方略实施以来的扶贫开发成效2013年底,以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以《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以算法自动化决策为代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引发了“算法歧视”现象。主流的规制路径,像创设算法解释权、传统私法规制路径以及公权力监管路径都有其适用困境。自动化决策的规制涉及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协调。因此,不应对其单一静态的规制,而应通过分配正义构建多元主体法律关系框架,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公私法协同共治、多元主体间配合等方式,实现算法自动化决策多元主体间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档案作为承载我国乡村脱贫和发展记忆的重要载体,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信息资源,更是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见证。当前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仍然面临三大挑战——认知危机、管理困境和人才困境,需通过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以及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三方面努力,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档案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社会治理主体是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需要适应当前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探究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主体的转变及其未来发展的新格局,对推进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是我国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基本路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架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建设促供给"的逻辑,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存在政府"划桨"行为过多、非政府主体力量过弱、重硬件轻软件等缺陷。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目标的提出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创新提供了契机。对此,应将治理逻辑嵌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多元主体合作与共治,探索多渠道互补的供给路径,强化需求表达与回应、服务规划与配置、服务质量评价等配套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许多社区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倡导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提供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更是多元共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认清社区居民参与协商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动力,考察社区居民参与协商的价值,进而从建构回应性基层协商决策机制、培育积极的公民资格、扶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方面来保障居民参与协商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决策方式,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