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的参与动机既是对志愿服务对象的不尊重,又是对真正怀揣赤子之心的其他志愿者的伤害,更是对志愿精神的亵渎。崇德向善的文化环境是志愿精神的生长土壤,在见利思义、济世爱民的社会环境中才有希望培育出有担当、有德行、有责任的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要秉承志愿精神的真谛,超越物质走向精神、超越"小我"走向"大我",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来  钱嫦萍 《青年探索》2008,(5):19-22,7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为此,很有必要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提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志愿服务体现了公共意识、关怀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等自愿、自觉的道德行为特征.志愿服务符合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道德养成的有效载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大学生道德自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协同理论主张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参与主体,有着其他主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社区治理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的必要性,从大学生对志愿参与社区治理的认识不足、高校对大学生社区志愿活动统筹规划制度不健全、社区对接大学生志愿活动意愿不强烈、融合有限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基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区三个维度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亚科 《传承》2011,(8):72-73,88
在当前阻碍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大学生对于高校志愿服务认知偏差的存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利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就800份桂林地区的大学生对高校志愿服务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列联分析和卡方检验后,发现如大学生对高校志愿服务保持正确的认知,将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继续热衷参与高校志愿服务,亦将有利于高校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治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治理功能。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为缺乏社会化的志愿服务平台、缺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不够深入、志愿服务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等。为此,应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系。首先,要树立参与社会治理的志愿服务理念,搭建平台,拓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其次,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培训机制;最后要遵从服务领域的"社会问责"原则,科学评估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志愿服务较之于社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有助于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持续的开展,能够促进高校志愿者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依托寝室、班级和社团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对大学生志愿组织的管理不断进行完善,提升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外在和内在的激励机制,是建构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三条重要路径,对于这三条路径进行探析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有效路径及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积极探索,常态化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越来越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日益重视。广州地区高校在校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服务,不仅获得国家领导人、社会的高度肯定,更激发了广州地区高校在校大学生参与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广州医学院作为试点高校,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幸福广州的总目标,在共青团广州市委的协调组织、广州医学院团委的具体实施之下,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常态化和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方向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2)
我国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新风气,在国家重大活动和事件中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宣传轻实效的问题,因此运用思想引领、道德榜样的力量和法律制度等途径保障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高校学生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背景。华南农业大学经过几年来的运作,探索了一套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志愿服务的有效管理办法,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主要做法,并对高校学生深入开展志愿服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与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道德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培养,志愿服务符合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有效载体.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提高了职业道德认知,培育了职业道德情感,锤炼了职业道德意志,锻炼了职业道德行为,提升了职业道德品质.应积极壮大志愿服务这一载体,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有效载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出志愿服务符合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调查也发现志愿服务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引导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志愿服务发展日渐蓬勃,其中青少年的参与人数更是逐年增加。青少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回应社会弱势人群的需要,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对培养青少年自身的价值观和个人成长亦有所裨益。为有效推动青少年志愿服务,我们必须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参与动机和阻力,掌握其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模式。此外,透过比较内地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志愿服务的发展现况,期望能够取长补短,因应四地青少年的目标及期望,制定长远的志愿服务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4.
从来源上看,国家的合法性认同、高校的创新管理、志愿组织与志愿者之间的关系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重要方面。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比较结果表明:志愿服务是一种“有限自愿”行为,需要强化国家在法律规章合法性建构方面的主导性,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显著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呈“弥散分布结构”,需要高校建立统一认证考评体系,并将其纳入课程学分、就业指标与素质教育的框架;志愿组织培育好与志愿者的关系,以平等沟通与深度参与方式开发志愿服务的多元活动网络,有助于从内在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方面激发大学生的志愿热情。  相似文献   

15.
王顺茗  张华胜 《人民论坛》2010,(11):176-177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有效载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出志愿服务符合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调查也发现志愿服务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引导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何艳 《传承》2011,(12):62-63
几十年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实践中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大学生志愿服务在不断探索中稳步推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精神,我市团市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农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出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重庆计划的通知》。为切实做好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重庆计划工作(以下统称重庆市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独特优势,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推进创先争优,促进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把志愿服务作为争创内容.一是活动规划上纳入志愿服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中央有要求、工作有基础、群众有期待.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带动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和获得志愿服务的“两个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对党员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覆盖范围、实施进度、机制建设等作出科学规划,组织党员志愿者围绕群众需求,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好事实事.二是活动内容上体现志愿服务.在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实施办法中,增加志愿服务的内容,切实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评价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指标.三是活动成效上检验志愿服务.通过制定标准、狠抓落实、考核评比等方式,加强对党员志愿服务在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方面的检查评估,形成积极的活动导向,带动越来越多的党员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使这项工作成为锻炼干部、凝聚人心、加强组织、促进和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潘雯 《北京观察》2009,(3):18-19
志愿服务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志愿服务活动自出现以来.它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领域广阔.在其活动形式多元化的背后,蕴含的志愿精神却是相同的。特别是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非同寻常的年份里.志愿者的形象更加光辉,他们将志愿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参与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必须建立在大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之上,这既是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原则,也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所具有的基本权利。作为一种自主选择,高校应当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和意义,大学生只有在深入了解志愿服务的基础上作出选择才是真正的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