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鑫 《前沿》2009,(5):53-56
发展中国家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在进入者,要想进入在位者——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战略价值链并与其展开竞争,首先必须打破各种进入壁垒。从更深层次看,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产业全面升级,就必须从被‘锁定’的全球产业价值低端链中挣脱出来,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形成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机制,实现产业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而产业升级战略的关键变量,就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只有通过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并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使我国制造业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而知识产权的核心是专利,在当前国内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为突破国外跨国汽车公司在汽车关键技术上的专利壁垒,缩短与国际先进汽车制造业的差距,中国汽车行业迫切需要实施积极的专利战略,并且将其作为行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予以深入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推进制造业发展,对于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力相对靠后的区域加快制造业发展,宜采取以下方法:从提高零部件质量开始,促使整个产品质量提高;从培育优势产品开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现有产业优势开始,分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从先进适用技术开始,促使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开始,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从完善企业集群结构开始,完善区域制造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垂直一体化是国际制造业的主要运作方式,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高度分离,生产性服务业独立发展,低端制造业普遍实行外包,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传统企业过度垂直一体化,不仅导致管理规模不经济,不利于企业研发创新和精益化生产,甚至可能引发企业竞争战略的重大失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离,不仅有利于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而且导致了以生产性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的兴起。鼓励制造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还有利于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和差别化战略,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5,(1):62-63
一是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以电气行业和船舶行业重组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装备集团。二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提升产业技术能级。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三是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优化郊区产业布局。按照国务院要求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6.
《协商论坛》2014,(8):20-21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持续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要走富国、强国之路,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必然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等理论,该文构建了由实际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产业供需结构、产业环境4个方面24个指标组成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力模型。以2007-2009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东、中、西部18个省份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力可划分为产业发展混合因子、产业要素环境因子、产业经济效益因子、产业转化与创新能力因子和产业成长潜力因子五大综合因子。陕西综合竞争力得分较低,产业经济效益和产业转化与创新能力因子得分最低,而产业成长潜力因子得分则相对较高。最后,立足产业基础,以及新兴战略产业培育、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产业梯度转移,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造、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提升劳动者素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强国战略呼唤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个体、企业、社会、国家多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战略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简称KIBS)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知识技术含量和深化制造业分工,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实现产业升级,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制造业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制造业升级亟待大力发展KIBS的双向需求。  相似文献   

10.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化、竞争力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现阶段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存在工艺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之间协作水平不高,装备制造业成套、配套能力弱,装备制造业集群、集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对东北地区2006-2016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效率和效益仍有一定改善空间,创新驱动发展的投入环境和基础研究完善比较明显,但地区之间装备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要依托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积极构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优化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投入环境,完善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成长环境,构建装备制造业的先导和支撑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甬政发[2009]1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整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工业设计产业是构成现代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为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在推动偃师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近日,偃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全市推进商标战略工作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全球供应链可能将面临新一轮震荡和重组,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也受到明显的冲击。当前中国供应链开始进入竞争优势提升期,供应链发展正面临全球资金回流、供应商本土化、产业链升级、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疫情危机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高度重视逆全球化影响,对制造业供应链进行长期系统布局;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深度提升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强区域经济全面合作,加强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布局;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建设,提升制造企业供应链弹性。  相似文献   

14.
正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之一是要建设成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一流湾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培育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放发展新优势,是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智能+"正在接棒"互联网+",成为推动中国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新动能。然而,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制造业产业政策决策者们针对"什么是智能制造""如何升级到智能制造"等关键问题目前尚未形成深入和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升级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大力发掘制造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以文化创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培育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意义之所在。为顺应产业升级趋势,我们应制定相应的战略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二是促使创意产业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三是加快引进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四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最后是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6.
实行知识产权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战略、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品牌战略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技术创新战略是基础和前提。本文着重就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几点战略和策略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刘璟 《岭南学刊》2018,(1):83-91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以厘清广东制造业集群发展思路,进一步以专业镇的调查分析为基础,构建集群、园区化与城市匹配机理分析范式,结论表明:(1)广东的制造业集群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制造业集群园区化阶段,其核心是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与转型升级。第二阶段为园区与城市互动阶段,是基于产业协同与产城融合的产城一体发展阶段;(2)产城一体机理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避免企业自发性发展而陷入边际效应递减与比较优势陷阱,为集群整体实现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创造条件;(3)匹配机理主要体现为:以竞争核心的市场机制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有针对性的配套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目前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和吸引外资相比,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力度还远不及。遴选制造行业开展跨国并购是提升国内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内主要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产业集中度、外向化程度的实证分析比较,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目前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适合采用跨国并购的形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为应对贸易摩擦,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开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也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对外投资的方式是否采用跨国并购,要视东道国具体产业环境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综合竞争力提升,是加快浙中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浙中制造业“低、小、散”格局,金华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调要以产业集群模式推动区域块状经济向优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以发展模式创新带动工业经济乃至整个浙中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到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在2004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2578亿元,重点培育的八大主导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和利润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1.1%和97.4%。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带动全市农业及三产的迅速发展,浙中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保持了在全省追赶发展的强劲态势。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辽宁作为工业大省已经具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也初具规模。用信息技术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辽宁以信息化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结合应用,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工业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设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从而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升级,全面提升工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