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良的“口述历史”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保存在“哥大”图书馆的“毅荻书斋”也随之对外开放,公开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生前捐献给这所著名学府的若干历史文物。“毅荻书斋”当年是如何筹划和运作的?这些记载着张学良的征战生涯与幽禁岁月的珍贵文物,又是如何从台湾运往大洋彼岸的纽约的?本文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扣放蒋介石之谜张学良为什么由扣押蒋介石,转而又决定释放蒋介石,是受人欺蒙,直到扣蒋介石后方才发现自己之幼稚、鲁莽,因而悔悟?是急报父仇,为洗刷日本侵略东北的奇耻大辱?还是……  相似文献   

3.
<正>"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代总统李宗仁为与中共和谈,曾提议释放张学良。但张学良最终未能获释,中间发生了哪些变故呢?对于释放政治犯、释放张学良,当时社会各界的呼声是很高的。1949年1月23日,东北有两个团体,联合向李宗仁发电,要求释放被非法囚禁12年之久的张学良将军。同一天,中国人权保障委员会等四个团体也向李宗仁致电,要求释放张学良。据李宗仁回忆,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召集会议宣布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会毕出门时,于右任追上去喊:"总统!  相似文献   

4.
王利福 《前沿》2007,(8):225-227
西安事变是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它对当时及后来的时局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原因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呢?本文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张学良将军在发动这一重大事件前思想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呵,谁给那件小外衫染上颜色的,我的孩子?谁使你的温软的肢体穿上那件红的小外衫的? 你在早晨就跑出来到天井里玩儿,你,跑着就像摇摇欲跌似的。但是谁给那件小外衫染上颜色的,我的孩子?什么事叫你大笑起来的,我的小小的命芽儿?妈妈站在门边,微笑地望着你。  相似文献   

6.
文楚 《台声》2002,(11):44-47
爱国功臣张学良将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即被蒋介石羁押,交由军统严加看管,由此开始了悠悠58载流徙的幽禁生活。那么其起点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7.
窦应泰 《同舟共进》2008,(10):41-45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逝世后,国内媒体对张学良生前为什么不能回大陆一事,曾发表多篇文章。各种观点争论激烈,莫衷一是。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有待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笔者拟从邓颖超致张学良亲笔邀请函以及张学良的复信谈起。  相似文献   

8.
正汪精卫27岁时刺杀摄政王载沣,虽然暗杀失利,身陷大狱,却因此闻名天下。张学良也早就想一睹他的风采。1921年,为了联合反直,奉粤之间往来频繁,汪精卫作为孙中山的使者,曾6次来奉天,张学良与汪精卫有了初步接触。每次汪精卫到奉,张学良都登门拜访,促膝相谈。多年后,张学良回忆说:"年轻时候我最佩服汪精卫!"客观地说,汪精卫对张学良民主爱国政治思想的形成曾起过积极的影响。此后,张学良一路攀升,最终荣登"中  相似文献   

9.
<正>张学良由于在"九一八事变"中执行不抵抗政策,备受国人苛责。热河沦陷后,张学良引咎辞职。1933年3月12日,张学良与夫人于2至、女秘书赵四小姐等人悄然南下上海。得知张学良一行将抵沪,杜月笙便把福煦路181号已关闭的赌场装饰一新,请张学良入住。杜月笙和张学良并无深交,现在见张学良处在倒霉的时候,觉得正是结交的好机会。这个时候拉他一把,他将来是不会忘记的。然而不久后,福煦路的大门口出现了一颗炸弹,炸弹的引信被拆除了,不会爆炸。和炸弹在一起的,还有一封信,信上说:"请张学良这个卖国贼即日离开上海,否则,第二颗炸弹送来,定叫他粉身碎骨。"炸弹和信,被杜月笙派的保镖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的口述历史有不同的版本,其相较于档案资料的生动性而为我们勾勒出了张学良的鲜活形象.实质上这既是张的形象也是张的性格,正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这样的形象.这种性格使得张学良往往能够做出惊人之举,并由此决定了他的悲情命运.被幽禁后的张学良尽管不得自由但仍因与国民党高层的良好人际关系而保存了他生命的延续.宋氏兄妹尽管未能保证张学良恢复自由,但是他们仍对张学良处处维护,不忘旧情,雪中送炭,使张学良及其家庭度过了不少难关.孔祥熙也对张关怀有加,除常通信以慰张学良的孤寂之外,也为张家排忧解难.而作为西安事变中“受害方”的蒋介石则对张怀着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情,宽严相济,在生活上对张关照有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张学良的交友有道,实为保命之方.  相似文献   

11.
蒋伟涛 《北京观察》2015,(10):70-75
<正>对于张学良来说,无论日军是否采取调虎离山之计,他如果听命于蒋介石的指示来说,都会执行不抵抗的政策,东北三省的沦陷不因张学良在不在东北而改变。北平对于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来说不算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但是北平却见证了张学良在"九一八"事件前后的所作所为。这个晚上北平城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也见证了改变张学良一生命运的抉择时刻。近来一些文章对那一晚少帅到底是在鲜鱼口还是  相似文献   

12.
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核心组成员对张学良的劝谏和实践活动是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影响因素之一。他们共同做张学良思想的转变工作,为其指明前途和方向,力促东北军、西北军、红军的"三位一体"抗日大联合。他们还将"华密电报"及时通知张学良,帮助张学良策划"扣蒋行动",参与西安事变,并且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维护西安事变的成果付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备礼品,想到了元帅林1999年6月,我以特邀撰稿人身份,随同辽宁电视台大型纪实片《张学良》摄制组去美赴夏威夷采访张学良,有幸贴近了曾掀动了历史一页的当事人张学良将军和知情者,验证了世人对张学良的情感。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敬贤更是伦理道德的规范,专程拜访张学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和吕正操两位将军都是辽宁海城人。前一时期,这两位有着特殊关系的世纪老人在美国会面时,回首往事,不甚感慨。张学良告诉吕正操:“我现在有些迷信,迷信上帝。”吕正操对张学良说:“我也迷信。迷信老百姓。”张学良沉吟良久.感叹道:“得民者昌。”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0月17日华商报得悉张学良将军病逝的消息后,西北大学王耀东教授备感悲痛。他和张学良是同乡,比张学良大一岁。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王耀东就曾三见少帅。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5,(6)
张学良,字汉卿,号逸安。一九○一年六月三日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他出生时,正逢其父张作霖头一回打了个胜仗,故给他取乳名叫「双喜」(见《张学良在台湾》一书中的《张学良谈张学良》一节)。张学良十九岁就读于东北讲武堂,四科考试全获第一,可见他自幼才思聪敏,颖悟过人。他二十岁便当上了陆军少将。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他的父亲张作霖同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作战失败后,在退回东北的路上,乘火车经过皇姑屯(今属沈阳)车站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死。一九二九年一月张学良接  相似文献   

17.
10月14日20时50分,张学良先生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张学良先生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这里,我们摘录“张学良先生的三次婚姻”一文,以夙众愿。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先生走了,但他的精神是永存的,尤其是他的人格。张学良的人格,主要表现在他光明磊落、无私无畏、淡泊荣利等几个方面,其最大特点就是一切以国家民族为重。一、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张学良的政治生命面对的是国家内讧外侮社会激烈动荡  相似文献   

19.
袁成亮 《长白学刊》2008,(6):110-112
1936年6月,张学良向中共提出入党申请。中共考虑到“逼蒋抗日”策略方针的落实,考虑到争取整个东北军的计划,考虑到张学良的个人安危,故没有批准张学良的申请,但同时作出了“拟将来许其入党”的决定。尽管这一决定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却使张学良增加了对中共的信任,产生了某种归宿感,为其最终发动西安事变提供了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美学观,主张欣赏事物之美,宜保持一定心理距离,是为距离审美观。由此得着一个启发,对人对事,是否也有个距离问题?一事当前,来点暂缓评判可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染上了一种毛病,遇事总好马上作出评判。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