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民间流传一则轶闻,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对几位大臣进行警示教育:若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溢,但可天天汲取;反之,就有被砍头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在不断加强反腐败的力度,不断制订各种新规章,建立健全廉政体系。可是,为什么仍有人胆大妄为、飞蛾扑火,挡不住种种诱惑而以身试法呢?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讲过的一段话。他曾语重心长地对手下的官吏说:要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话说得颇有哲理,比喻也十分形象深刻。即使我们共产党人读来,仍然让人深受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明朝皇帝朱元璋曾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乐?"大臣们众说纷纭,或曰当皇帝最快乐,或曰功成名就者最快乐,或曰富甲天下者最快乐。朱元璋皆不认可。一名大臣说:"畏法度者最快乐。"朱元璋马上表示:我也这样认为。并进一步补充说:当个清官,守着俸禄过日子,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倘若心生贪念,还要惦记着河里、江里、海里的水,一旦东窗事发,落入法网,不仅河里、江里、海里的水没你的份,就连自己那口井里的水也难保住。  相似文献   

4.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不妨称之为“一口井”哲学。古往今来,被法办的贪官,都有一个最大教训,就在于守不住自己的那口“井”。这些贪得无厌之徒,总嫌“水井”不满,于是利用职权,不择手段地谋取不义之财。当他们的不义之财如大江大河之水滚滚而来时,也常常到了他们自己的毁灭之日。这时候,不仅大量的金钱财宝自己享受不到,就连浅浅一口井的水也丧失了。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偷鸡不成反蚀一…  相似文献   

5.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手下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假如心生贪念,守着自己的井水还不满足,偏要惦记着河里的,甚至江里的、海里的,一旦东窗事发,不仅河里、江里的水不保,就连自己那口井里的井水也难保全。纵观近年来被查处的各种腐败案件,都是在关  相似文献   

6.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当官,守着自己的奉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不妨称之为“一口井”哲学。古往今来,被法办的贪官,都有一个最大的教训,就在于守不住自己那口“井”,这些贪得无厌之徒,总嫌“水井”不满,于是利用职权,不择手段地谋取不义之财,当他们的不义之财如大江大河之水滚滚而来时,也常常就是连同他们自己一同毁灭之日。这时候,不仅大量的金钱财宝自己享受不到,就连浅浅一口井的水也丧失了。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偷鸡不成反蚀一…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6,(3):57-58
潘春华在1月17日的《新民晚报》上介绍说,明太祖朱元璋每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前,都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满了就要加高井台,  相似文献   

8.
在雅安市人民医院一楼康复科的理疗室里,68岁的蔡先生站在一台微频震动的器械上有节奏地活动着手脚.60岁出头的弟弟守在他身旁,眼里带着惊喜:"我哥患有脑梗阻,一年前手脚完全不能动,在医养中心一边养老一边接受治疗后恢复得不错,现在都能自己走路了.这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的确很不错!"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无时不在的"金钱诱惑",必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明史·杂俎》记载,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各抒己见,有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连连摇头。后来一个大臣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朱元璋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要知敬畏、存戒惧、守  相似文献   

10.
"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讲的这番话,饱含着爱民为民的拳拳之心,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无论是"人民"二字出现203次的十九大报告,还是每次在国内考察时必提的关键词,人民,始终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初心,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近读史书,两则故事耐人寻味。一则是明朝朱元璋每逢启用一批官员总要上堂“告诫课”,现在的话即任前谈话,大意是: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水过日子,就像是守住“井底之泉”,井虽不满,却能每天汲水,长久不断,若是四处搜刮民财,闹得民怨沸腾,一旦东窗事发,你将失去所有的一切,还要受牢狱之苦。另一则是战国时代鲁穆公手下的丞相公孙仪,喜欢吃鱼,刚当丞相时,送鱼的人纷纷上门,却被一一回绝。他说: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道德、重视操守的民族.从本质上说,"守德"比"守法"对人的要求更高."守德"是表现了个人的内在自觉性,而"守法"则具有外在强制性.如果全社会都能自觉"守德",则国家可以昌盛,社会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都是从"非分之想"开始的。譬如,那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偏要占为己有;那些本来难以实现的欲求,偏要去争取;那些本来不该办或办不成的事情,偏要执拗地去坚持。人有"非分之想",必有"非分之行",不免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那么,党员干部"本分之想"是什么呢?借用朱元璋的"守井理论"来解释,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当  相似文献   

14.
火烽乡城隍垭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一直落后贫穷,乡亲们守着这块土地,不断希望,却又一再失望,致富难哦!  相似文献   

15.
"乡亲们不脱贫,我绝不离开!"这是平昌县发改局派驻双鹿乡利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良成对乡亲们的承诺.驻村四年来,母亲病危,他没能守在病榻旁;孤独父亲需要陪伴,他托付给了胞兄……他像老黄牛一样躬耕在利民村的大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承诺,带领村民打基础、兴产业、治"穷症",令昔日贫困的小山村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深刻分析了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功绩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朱元璋的功绩在于,战略上接受并贯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箴言;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实施仁政;众揽人才励精图治;大义灭亲,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的严重不足和过失是自卑、好色、大量杀戮功臣、错用胡维庸、错立朱允炆以及大搞特务统治.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罗家滩电站设备大修在即,王斌挑起站里电气维修组长的担子,领着技术骨干没日没夜地扎在机房。他干起工作来憨厚入神,对任何一个细节都非常仔细,在检修轴承定子时从清洗、喷漆、调间隙、拧螺丝他都要亲自摸到,尤其是发电机定子线圈要烘烤72小时,他硬是守在机房没挪动半步  相似文献   

18.
《明史·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答案五花八门。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颔首拈须,不以为意。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朱元璋却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19.
千年的天千年的地合唱千年情, 世纪的风世纪的云掀开世纪春。 我们走过风我们走过雨春去春又回, 我们守着岁我们盼着春情深意更深。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08,(13):F0004-F0004
600年前,朱元璋大军南征,为巩固中央对西南地区政权统治,明代屯兵贵州军队达20万以上,明朝军队为保持凝聚力,把当时流行于中原的地戏引入贵州,表演者戴上地戏面具,载歌载舞,演唱着历史上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