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乌托邦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对立赵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曾经提出,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从理论基础、政治力量、物质条件等方面反叛、超越了传统乌托邦,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并为人类的未来揭示了新的理想--"自由人联合体".这个"理想国"与旧的理想国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要求把社会理想、社会进步置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社会理想、社会进步必须具有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国家真正回归社会、社会与个人的自觉统一是未来"自由人联合体"最为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要由科学到乌托邦"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要由科学到乌托邦”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布洛赫和马尔库塞。他们严重地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命题。社会主义实践中发生失误并没有使科学社会主义倒退为空想,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以后还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错误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有价值的见解。社会主义振兴之路在于更紧密地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实践向前推进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十九世纪语境,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乌托邦的当代价值。恩格斯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批评,是特定时期的论战修辞,后人沿袭使之成为教条,有碍于社会思想的开放和创造。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也应归于乌托邦的范畴。这不仅可以基于主流的乌托邦观念加以论证,也能得到曼海姆的乌托邦理论的支持。为乌托邦正名,是必要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5.
达尔对缺乏现实支撑的纯粹民主理想抱有深深的疑虑,对所谓的实质民主抱有极大的反感.在他看来,民主的阴影理论中的诸多部分不够清晰,古典民主、平民主义民主、麦迪逊式民主中也有诸多缺乏现实支撑的乌托邦成分.达尔的批判性工作的意义在于,虽然民主是人类为之追寻的崇高理想,但民主不是神话,民主的理想同样需要不断的扬弃和修正.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在这些人看来,共产主义“儿子孙子也看不到”,不过是一种乌托邦。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应当给予批评。列宁指出:“乌托邦是一个希腊字,按照希腊文的意思,‘乌’是‘没有’,‘托邦斯’是地方。乌托邦是一个没有的地方,是一种空想、虚构和童话。”一六一五年,英国人托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五花八门的资本主义“质变”理论,编造了各式各样的乌托邦,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托弗勒的“超工业社会”,布热津斯基的“技术社会”,鲍尔丁的“后文明社会”,达列多夫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利赫特海姆的“后资产阶级社会”,克勒的“多维社会”,等等。它们都企图证明,现代社会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公司,在科学技术革命进程中能够解决自己的所有社会问题和一切矛盾。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共同点在于都编造了现代垄断资产阶级乌托邦,用科学技术革命来偷换社会主义革命。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以及稍后  相似文献   

8.
E.H.卡尔在<二十年危机>一书中对国际关系中权力和道德各自的含义、性质、作用、局限性和相互关系的阐述,从理论上动摇了乌托邦理念最根本的基础,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本框架.在批判理想主义的同时,卡尔并不是完全走向权力政治学,而是力图在现实主义之上构建一个有乌托邦成分的思想体系.长期以来,他学术思想的深邃严谨、学科建设上的远见卓识、挑战理想主义的勇气、对现实主义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多元主义思想的风格一直为后人钦佩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它的奠基人是16世纪初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莫尔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就是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全称:《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乌邦托”一词后来就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特定代名词。一定的恩想不仅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而且也是前人创造的思想资料的继承者。抽掉历史的继承性和现实基础,即使是空想社会主义也不可能产生。因此,深入研究“乌托邦”思想的来源,对于全面把握“乌托邦”思想体系乃至整个空想社会主义的特征,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必然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1516年《乌托邦》发表到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乌托邦社会主义历经300多年的发展,其内容越来越丰富,理论越来越完善,对现实制度的观察与批判越来越深刻,对理想社会的构建也越来越接近科学的形态。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发展到科学的过程,是一个空想色彩日渐淡化、糟粕成分不断被剔除、科学内涵越来越充实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批判、扬弃与超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生形态,促成了社会主义由乌托邦到科学的飞跃。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1847年6月刚刚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不是一个内部严整统一的体系,在不同时代、不同学者身上呈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他们从阶级意识、精神分析、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层面提出不同的革命策略,将意识觉醒的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艺术家、边缘群体和青年知识分子上升为新的革命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发掘的革命带有典型的主观性、微观性、渐进性和非暴力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不过是反叛现实的一种人道诉求,其革命视角的伦理性而非实践性,革命方式的妥协性而非彻底性,革命主体的单薄性而非大众性,革命路径的空想性而非现实性,决定了其无力从根基处撼动资本主义大厦。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马尔库塞的研究重心一般是放在他的“爱欲解放论”上,甚至有人指责他为西方性自由泛滥的罪魁祸首。笔者认为,马尔库塞所宣扬的不仅是一种反抗现代工业社会压抑人性的爱欲解放思想,而更根本的是将“爱欲解放论”融入他的政治理想与实践当中,成为其审美乌托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试从文艺学与人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马尔库塞认为艺术之所以具有革命功能的原由:批判的真实性、异在性与超越性、审美形式的自律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审美乌托邦理想的得失。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理性作为能力、方法和精神的现实表征,曾对人类进步起到巨大推进作用,却也在社会发展中走向了片面的异化。因此,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学者对工具理性展开了严厉批判。但不同于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的理论范式,晚期马尔库塞从人本主义的文化视角展开自身的理论论述,通过批判工业资本主义的"肯定文化",在吸收美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以唤醒"新感性"的方式实现政治批判,从而构建了"审美乌托邦"这一宏大的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14.
理解当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乌托邦是一个不能绕过的主题,它既包含着对现存状态的否定性批判,又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但是今天乌托邦的思想却遭到了普遍的怀疑,似乎任何意义上的理想社会都可以归入乌托邦的范畴,乌托邦的概念呈现逐渐泛化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从思想史的角度清理乌托邦的概念,划定乌托邦的版图。乌托邦思想的发展不是单一线性的,而是呈现多维路径。作为一种历史蓝图,空间维度是乌托邦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类型,乌托邦文学有着特定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作为一种政治实践,乌托邦内含着积极的政治能量;作为一种精神效用,乌托邦代表了超越当下的批判力量;作为一种叙事模式,乌托邦是一种隐藏于文本中的叙事原型,构成了阐释他者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自1516年《乌托邦》发表以来,社会主义已经经历了整整五百年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首先从空想社会主义开始。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公有的经济制度和民主的政治制度两方面,构建了未来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制度的预测,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并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徐久刚 《理论探索》2007,4(6):70-72
不久前,有人公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乌托邦".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据",而这些"根据"都是站不住脚的.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学说时从空想社会主义中汲取有价值的因素;另一方面,则又使自己的学说同空想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不制造任何形式的"乌托邦".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也在不断证明着共产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对鸟托邦的追寻,离不开对一个包容万有的鸟托邦世界的探询.鸟托邦世界是充满奥秘、复杂多样的.在一个多元主义的视阈范围内,乌托邦世界是各种样态的鸟托邦类型的集合.作为想象与描述的概念形态,是一个时空的乌托邦;作为不同向度的可能,是一个玄思的乌托邦;作为基于愿景的存在,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作为内在悲怆的忧郁感,是一个虚无的乌托邦;作为对祛魅世界的解答,是一个完善的乌托邦;作为立足自由的精神澄明,是一个自足的乌托邦;作为普世主义的范本,是一个终极的乌托邦;作为信仰轨迹的意义所在,是一个运动的乌托邦;作为意在超越的未竞之业,是一个健全的乌托邦;作为返归现实的心灵摆渡,是一个救赎的乌托邦.这种寻思的历数,其实也正是对乌托邦存在可能性的追问.  相似文献   

18.
廖卢琴 《学理论》2012,(33):25-27
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是两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概念,现代性关照现实,乌托邦精神指向未来,要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去构建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何以可能?从检讨现代性的角度着手,深入分析现代性的特征及其困境,并探讨"乌托邦"精神的内在价值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的意义。提出在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张力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一方面既保持现代性的优势,又能发挥"乌托邦"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于求成,盲目求纯",这八个字是十三大报告中对我国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左倾错误的集中概括."急于求成",则拔苗助长,欲速不达."盲目求纯"同样违背了客观辩证法,陷入了空想论.思维与客观存在相一致,思维与客观辩证法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而"盲目求纯"则背离了这个根本要求.本文试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谈谈"盲目求纯"的失足之处. 首先,"盲目求纯"抹煞了现实事物和过程所固有的辩证本性. 从哲学上来说,"纯"涉及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质使一事物和他事物区别开来.社会主义无疑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我国从五十年代后期生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它提出了乌托邦社会方案,描绘了乌托邦公民的道德风貌,体现着莫尔以幸福为中心的伦理学说。下面试图谈谈个人对此的粗浅看法。可以认为,人文主义者莫尔是从注重人的问题出发而拟定乌托邦方案的。首先说明这点,将有助于对他的伦理思想的评述。注重人的问题是文艺复兴时期一般人文主义者的特点。人文主义者通过他们各种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