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反映了时代要求,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人类文明大道,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反映了时代要求,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人类文明大道,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其实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工会各项事业和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主题的认识,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认识,必须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必须继续提升改革开放新境界.为此,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改革开放新境界,就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必须密切契合全面协调可持续这种"基本要求";必须科学把握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化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全面深化了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的实质是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通过突围发展"困境"进而指明了现代化的真正出路。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选择过程,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真正超越,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发展观"。从实践形态讲,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和完善的正是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庄聪生 《中国发展》2007,7(2):6-10,27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是巩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可以形象地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方向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驾驶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参与是强大的“发动机”,作为载体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红旗车”,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条“快车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特点: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这条道路越走越活;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这条道路越走越稳。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人民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沿着这一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社会主义建设目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把握。它既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体现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再认识、再飞跃。  相似文献   

9.
颜旭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10):25-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出来的道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内涵,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境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0.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开展好这一活动,首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应从哲学视角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诠释。维度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从哲学视角看,科学发展观可以分为四个维度:重大的理论价值、鲜明的实践品格、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这四个维度,对于深入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现有的文献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一个不同于改革阶段的发展阶段的命题,并指出,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所依据的最大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经历“摸着石头过河”,开拓创新,至今29年,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07,(11):1-1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那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张程 《前沿》2006,(4):18-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确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们对于这条道路的内涵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现在重新讨论深入认识的问题,是要把这条道路和民族复兴联系起来,探讨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为人类认识未来和发展开辟的一个新的视角.科学发展观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它标志着当代中国将走出一条独特的、既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又不同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新道路及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当代中国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它既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同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概括和升华,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或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领导的党中央,着眼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地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拓展理论的视野,不断做出理论方面的概括,从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党的一些重大的战略思想。在这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当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全局的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必须"深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发展问题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发展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也不是日常生活的普通用语,它所表达的是一个凝聚历史经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也是十七大的主题思想。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