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聘越南经济顾问 1991年10月,越南和其他有关各方在巴黎签订了柬埔寨冲突全面政治解决协定.一个星期后,已经成为总理的武文杰到新加坡访问.虽然我已不再担任总理,我们仍在我的接班人吴作栋总理款待他的晚宴上见了面.宴席将散,他起身向我走来,像共产党人惯常所做的那样半拥抱我,问我愿不愿意帮助越南.我说,怎么帮?做他们的经济顾问,一时之间我哑口无言.从他们出兵柬埔寨以来,我一直是他们猛烈抨击的对象.回过神来后,我告诉他,我只有管理一个城市国家的经验,从未管理过像越南这样拥有6000万人口,多年来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而且实行的是必须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共产主义制度.他锲而不舍,并且过后还送来两封信.  相似文献   

2.
2000年初,亚洲杯足球预选赛第九小组的比赛在越南胡志明市举行。中国、越南、菲律宾、关岛同分在第九小组,从各队的实力和技术来看,明显的大相径庭。 越南足球队在亚洲足坛是一支默默无闻的球队。况且,近年来,他们在对垒中国队的比赛中无一胜绩,但他们并没有患上与“恐韩症”类似的“恐中症”。相反,如果你踏进越南国土,到处都能感受到越南国家足球队的存在——明星式的存在。在阿迪达斯专卖店中,他们的全家福会令许多越南球迷欢呼雀  相似文献   

3.
当你迈进越南的国土,也许给你颇为感触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个美若天仙、身着各式旗袍的姑娘们。她们体态轻盈,飘飘若仙,曾为许多男青年所陶醉。但是,你可别忘了,在你欣赏她们美丽姿态的时候,不要忽略了她们身上穿着的醒目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那就是代表越南国家妇女形象的服装——旗袍。  相似文献   

4.
我不知是睡着了还是没睡着,满车大多是欧美游客,他们躺下就睡着,叫我很佩服.车中也黑着灯,窗外更黑.直到天亮,满车乘客纷纷醒来,我左边一个白人小伙冲我微笑,我也冲他微笑.窗外下雨. 临近中午抵达顺化,这是越南中部的一个占城,它之于越南的地位,类似京都之于日本,西安之于中国.一条河穿城而过,名叫香江.今年雨季似乎比往年要长,大雨造成了洪水,香江水流湍急,江水呈黄色,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它的常态,单从名字上看,应该不是.  相似文献   

5.
重游越南     
中国和越南刚开放双边旅游,就听说越南驻中国大使裴鸿福先生向我所在的北京市越老柬归侨联谊会会长张德维表示,欢迎我会的越南归侨们重返第二故乡观光游览。随后不久,在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期间,胡志明市旅游局长张玉水女士和堤岸旅游公司副总经理江集生先生与我会部分领导见面了。当他们得知我在河内时曾向胡志明主席献过花,又是在胡志明主席访问中国时与他同乘一架飞机回北京的,他们立即邀请我参加2000年12月上旬在胡志明市举办的越南国际旅游文化节,并请我为胡志明市旅游杂志特刊《胡志明市──为旅游而相聚的地方》撰写回忆文…  相似文献   

6.
1970年春 ,我结束了在驻越南大使馆的5年任期回国。4月下旬 ,中越友协正要接待一个越南艺术团访华 ,笔者被借去为这个艺术团当翻译。这个团的名称叫“越南第四区业余艺术团”。所谓第四区 ,是抗法战争时期对越南北方靠近中部的几个省的统称 ,沿用至今 ;所谓业余 ,是说艺术团内没有专业演员 ,所有成员都是抗美战争中的民兵或青年突击队队员。正因为如此 ,他们演出的节目都是反映抗美前线的斗争和生活 ,充满了战斗气息。团内只有两位专业干部 ,一位是团长范庭六 ,他是越南文化部音乐舞蹈司司长 ,另一位是艺术指导、作曲家永安。永安提前…  相似文献   

7.
刚踏上胡志明市的土地,朋友便请我到一家越南民族风味十足的餐馆用餐.虽然有些疲劳,但我马上被桌面上的食物吸引住了:粗如手臂的黄鳝,大如玻璃杯的烤海螺,腥味扑鼻的鱼腥草……坐在我身旁的是一位50多岁、会说一点粤语的华侨,对我这个中国大陆来的客人十分殷勤、周到,他不停地问我:“来点黄鳝吗?肉很鲜的.”“给你来点生菜好不好?降火的.”“这种螺你一定没有见过,只有我们越南才有.”可我好像还在飞机上,头嗡嗡的,对吃没有太大兴趣.  相似文献   

8.
学校和廖爸爸 有时周来看我们事先不打招呼,然而职工们好像总是知道他什么时候来。自从周来后,他们的态度不一样了。如果他们有些人还不知道我们究竟是谁的话,毫无疑问,他们知道我们是周直接负责的。因此他们明显感到,他们的任务是非常特殊的。紧张的关系得到了一些缓和。 当我听到周的脚步声时,我就奔到院子门口,给他一个拥抱,按惯例把他领进客厅。 “不久你要去泰国吗?”我问,“你要去那里,是不是?” 周慢悠悠地回答说:“我从你父亲那里收到了泰国政府请我在曼谷停留的正式邀请。”可是,他又说:“我不去了。虽然我希望能访…  相似文献   

9.
河内保证入侵柬埔寨的越南占领军将在1990年以前全部撤离,已经促使生活在柬埔寨的数以千计的越南移民重返越南。但是,相当多的越南移民并不打算返越,同时新的越南移民还陆续不断地来到束埔寨。尽管柬埔寨抵抗组织责难越南人被派到柬埔寨以实行殖民地化,但许多迹象表明,在柬埔寨的越南移民与其说是实行、还不如说是回避河内的政策。根据一名金边官员透露,越南移民为柬埔寨提供了受欢迎的能够合作的熟练劳动力。一个在金边经营咖啡店的越南妇女说:“一些越南移民正要卖掉他们所有的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2003,(8)
细雨你好!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如果你有耐心听完这个故事,我想,你也就明白我要向你求助什么事情了。我有两位从小就开始交往的好朋友,一个是男友,一个是女友。等我们都长大了以后,那个男友开始追我的女友。我本来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可是我慢慢被男友的那股执著劲儿给感动了,我竟喜欢上了那个男友。但我一直认为他们才是天作之合,我是不会有希望的。我的女友一直没有答应他,而他也没有彻底放弃。就这样过了一年,女友去了北京,走前告诉男孩,他们是不可能的。男友很伤心,我就一直陪着他,开解他。慢慢地,我们有了爱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越南的风景名胜,我从很多游客、文人笔下领略过很多:河内的西湖、还剑湖,下龙湾的海上桂林,海防的海滩、海岛,红河平原的稻田、古柏。因而,当这些撩人的文字把我引诱到越南,“到此一游”之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再是越南的这些风景,而是风景之外的越南。骑在摩托车上的国家一种交通工具在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形成蔚为壮观之势的,在我的印象中除了美国的汽车、中国的自行车、威尼斯的“贡多拉”之外,就该是越南的摩托车了。在越南城内的大街上,或是在城外的公路上,小轿车是极少的,大巴、中巴、出租车也不多见。市内有小而…  相似文献   

12.
访越散记     
今年10月,应越南国际关系研究所邀请,我有机会访问了越南。虽然来去匆匆,但越南那友好朴实的人民,革新开放后的巨大变化以及旖旎多姿的热带自然景观,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万千思绪千般祝福坐飞机一路南行,机窗外朵朵的白云不禁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少年时代。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越南的印象并不深,如果有的话也只是七十年代末的那场战争。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在当时的环境下,感到越南对中国并不友好,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我开始从事研究工  相似文献   

13.
越南南部的高棉族和柬埔寨的高棉族本来是一个民族。为了与柬埔寨的高棉族相区分,越南称自己国内的高棉族为“越南南部高棉族”或“越南柬埔寨人”。越南高棉族,人口约六十五万人,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他们是当地最早的主人。在三百年前,这块土地还是属于柬埔寨的。那时柬埔寨的国名称“真腊”。真腊的疆域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诗人萧三在他60年代访问越南时所作的《下龙湾赋》中说:"不到下龙湾,不算到越南。"因此,在越南工作期间,游览下龙湾一直是我的愿望。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几位友人驱车来到我向往的地方。我们站在海滨城市鸿基附近的悬崖上,面向大海极目远眺,只见苍茫云水间,造物主和盘托出千座岛、万架山,岛屿的大小、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南沿海居民在17~19世纪迫于国内多方面的压力移居越南。他们到越南后贡献智慧、辛勤劳作,对越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美国越南人族群是美国多民族大熔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难民潮导致了美国越南人族群数量的激增。他们抵达美国后通过不断努力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为其政治参与创造了条件。美国越南人族群在过去30年间的政治参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单纯重视游行示威,到逐渐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到美国主流政治生活中去。他们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明显的右倾保守化、发展变化迅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爱情花开     
文四 《新青年》2004,(3):17
上大学时,我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女孩。我固执地认为那些爱情诗人全是为了骗稿费,而那些喝醉了酒张口就是爱你爱你的流浪歌手则全都语言贫乏,让他们停止使用“爱你”他们将全军覆没于哑巴。老乡李之湄不像别人那样认为我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但她每天给我上课以证明她和她的王子是特例,他们遭遇的是真正的爱情。我嗤之以鼻。心想毕业以后才会见分晓,就像真金不怕火炼一样,真正的爱情是能经受得住毕业的考验的。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会主办的"江苏省东南亚研究丛书",已开始出版。本会常务理事、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成汉平著《现代越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越南》(23万字,军事谊文出版社)作为丛书之首本,已于2006年3月出版。  相似文献   

19.
三月的一个深夜,一支越南巡逻队闯入暹粒省北部的小村子伦云,认村民家里抓了几个人,然后带着他们消失在黑暗中。这类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该村38岁的宾旺,是前不久新选出的村长、他的遭遇是越南人开始突然改变其对柬埔寨平民的仁慈和平政策的标志。这种变化与  相似文献   

20.
1978年,越南当局掀起了反华浪潮,一百多万越南难民被驱赶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到中国的二十七万难民,被安置到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地。在广西北海市,则安置了一万三千多名越南难民,居住在离北海市十六华里的新港镇。如今,它已成了世界上有名的难民安置点,很多国际友人常涉足于此。 (一) 安置在北海市新港镇的难民,绝大多数是从越南吉婆岛、姑苏群岛、青仑山岛(即姑苏群岛中较大的岛)上回来的渔民,他们世代在这些岛屿上居住谋生。尤其是姑苏群岛的渔民,几百年以前,他们的祖先就已在越南定居。难民们世代在吉婆、姑苏等地居住,他们的先人或是他们自己,出国的原因是什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