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应当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法治底线、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市场经济的基本发展方向和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属性。在法治轨道上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对其财产基础、法律地位、内部组织治理与外部合作机制作出清晰表达,并在法治框架内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体系、农业保险制度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开篇的话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省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发生转变。种养大户、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对解决"谁来种田"进行了尝试。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多,需要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从而破解"怎样种田"的难题。当前,  相似文献   

3.
张华 《唯实》2009,(2):54-57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从资金供给情况看,农村经济直接或间接融资都存在障碍。资金供给增长不快,资金供需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对当前农业经济资金供需状况的实证研究,对农户“贷款难”及农村金融约束进行了相关分析,进而提出加快金融立法,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建议,以期破解当前农村金融困局。  相似文献   

4.
正经营体系的改革既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也要支持引领普通农户参与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来。为此,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至关重要。依托集体经营、新型职业农民等经营方式,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培育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规模化服务主体和市场化经营环境的培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素华 《世纪桥》2007,(11):71-72
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目前农业经营体制诸多弊端的新型农业制度,对我国农业发展及当前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但在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资金制约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因素。为此应以发展农业信贷,利用资本市场以及民间闲散资金为出发点,深化信用社改革,发展村镇银行以及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6.
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3,(11)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集聚难;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家庭农场融资困难;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有效供给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强化政府扶持政策,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黄晓平 《唯实》2015,(1):23-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是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难题的关键举措,对于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  相似文献   

8.
邓雪霏 《奋斗》2013,(4):31-33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指明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我省作为农产品生产大省,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和带动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和实地调研,我们对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指明了航向,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让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35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三农”发展迎来了又一次重要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相似文献   

10.
郝帅 《奋斗》2018,(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应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向农业强省转变,做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一、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类投资增长较快,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从资金供给情况看,农村经济直接或间接融资都存在障碍。资金供给增长不快,资金供需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农业经济资金供需状况的实证研究,对农户“贷款难”及农村金融约束进行相关分析,进而提出加快金融立法,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建议,以期破解当前农村金融现状之困局。  相似文献   

12.
农行是为农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主体,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巩固,提高信贷资产经营的社会效益,也有利于提高农行自身的经营效益,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但是,农行向商行转换后信贷支农仍存在若干困难和问题。 1.农村资金向非农业流动日益严重,农行信贷资金来源萎缩,制约了农村经济信贷投入的增加。目前在农村,由农行、信用社经营农村金融业务的一统天下被打破,邮电部门已将储蓄代办同点伸向了大部分行政村。邮政储蓄吸收的资金上交当地人民银行,建  相似文献   

13.
<正>扎实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改革完善我国农业政策的聚焦点,也是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三农"工作发展新实践,加快提升我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优势和显著作用,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准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并不断  相似文献   

14.
"劝耕贷"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担保的农业信贷担保模式。东至县政府强力推进"劝耕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劝耕贷"运用市场机制,破解了农村金融的难题,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一个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5,(2)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突出强调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  相似文献   

16.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组织载体,也是推进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的重要组织形式。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解决了农业种地主体问题。通过大力培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福建农业经济发展八大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虽然2013年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福建农业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根据当前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和国际环境,2014年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将大致呈现三个特征:现代农业建设将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将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加快构建。最后,文章提出了今后福建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抓好抓实粮食产业;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全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信息农业;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发展休闲农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农村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首要的就是破解"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这一难题。崇州市桤泉镇结合当地实际,立足平坝纯农业乡镇性质,创新社会化服务体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科技化、管理科学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宋阳 《世纪桥》2013,(7):89-90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优势,针对生态环境恶化,发展资金短缺,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对耕地的整治与保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科技培训,加快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大农业资金,包括农业政策性资金投入,既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